楊曉彤
銀西高鐵全長617公里,沿途經銀川、靈武、吳忠、惠安堡、甜水堡、環縣、曲子、慶城、慶陽、寧縣、彬州、永壽、乾縣、禮泉、咸陽,最終到達西安。
起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銀川,終點是十三朝古都西安,銀西高鐵如一根銀線,串起顆顆“珍珠”,讓沿線的旅游資源得到整合,從而實現深度開發,成為西北一條新的黃金旅游線。
早上從銀川出發,中午就可坐享西安古城的“三秦套餐”(一碗涼皮、一個肉夾饃、一瓶冰峰),這一路,還有其他好吃、好玩、好看的,就讓我們沿著銀西高鐵線,來一趟說走就走的旅行。
銀川市是歷史悠久的塞上古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古稱“興慶府” “寧夏城”,素有“塞上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

銀川市擁有鎮北堡西部影城、賀蘭山巖畫遺址公園、黃沙古渡、沙湖、鳴翠湖等眾多名勝古跡和人文景觀,這些地方讓你既能領略西北的粗獷豪邁,也能感受江南的靈秀溫婉。
來銀川,除了要將這些聞名全國的風景一一打卡,別忘了品嘗當地特色美食。銀川人做菜的花樣或許不算多,但最讓他們引以為豪的是食材的質量,比如羊肉。“不吃手抓羊肉,等于沒有到過銀川”,你一定聽過這樣一句話。這里羊肉鮮嫩無比,銀川人能想到的烹飪方法均用其上,首當其沖的是“手抓”,將清水煮熟的羊肉,切好碼齊,搭著蒜醋碟一同上桌,只需來上一口,你便能迅速地與銀川人的生活無縫接入,吃完后,別忘學說一句寧夏話: mia氣得很!

除了手抓羊肉,具有銀川特色的羊雜碎和辣糊糊不可不嘗,羊雜碎通常會加入面肺子,二者相配,再加一個餅,尤其適合深夜或是清晨醒酒來吃。對于地道的銀川人來說,辣糊糊也是“心頭好”。由辣椒粉等底料熬煮出來的湯汁鮮紅稠密,串在竹簽上的菜品隨著鮮湯和熱氣在鍋里翻騰,當裹著糊糊的菜品入口時,任誰都要豎起大拇指。
靈武市位于寧夏平原中部、黃河東岸。在約1.6億年前的中生代侏羅紀,就有大型蜥腳類恐龍活躍于此。而3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古人類便在靈武水洞溝一帶繁衍生息,是中華民族遠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靈武于漢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置縣,至今已有2200多年歷史。
靈武市的著名景點有水洞溝旅游區、靈武恐龍地質博物館、靈武興唐苑會盟樓、長流水生態旅游區、白芨灘自然保護區等。
說起特產,靈武長棗當仁不讓。棗在靈武已有1300年栽培歷史。靈武長棗,別名“馬牙棗”,皮薄、汁液多、酸甜適口、品質極上,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吳忠市位于寧夏中部,濱臨黃河,歷史悠久,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新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的節點城市,也是新亞歐大陸橋沿線的區域性商貿城市。
吳忠市依托黃河,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景觀和文化,著名景點有中華黃河壇、黃河樓、一百零八塔、金沙灣、同心清真大寺等。



“游在寧夏,吃在吳忠”,這里的早茶文化是必須要體驗的。八寶茶、蒸餃、水煎包……餐點品種繁多,口味獨特。
沿著吳忠市往南走,就到了惠安堡,這里的羊肉、剁蕎面、軟米糕和黃花菜,都是當地獨色小吃和特產。
到達環縣,便進入了甘肅地界。位于陜、甘、寧三省區交界的環縣,旅游資源豐富,有橫亙中南部的秦長城、風景優美的道教名山東老爺山、古樸壯觀的宋代磚塔等。
環縣特色面點蕎面煎餅,餅薄如紙,卷入土豆絲、肉絲、黃瓜絲等吃起來更香。記得來這里一定要去看場皮影戲,體驗地道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
慶城縣位于甘肅省東部、涇河上游,地處陜、甘、寧三省區交匯地帶。這里有周祖陵森林公園和農耕文化體驗園,體驗園展現了多姿多彩的隴東民俗,并能體驗當地的特色農家樂。
慶城三角席是慶城宴席中規格最高的一種,以選料精細、制作考究、味道鮮美、風味獨特而久負盛名。三角席葷素搭配,涼熱交錯,甜、咸、酸、辣、麻五味俱全,色、香、味、形樣樣皆佳。
慶陽市位于甘肅省東部,素有“隴東糧倉”之稱,擁有華夏劉公第一廟、北石窟寺等著名景點。此外,慶陽市還有著文化底蘊深厚的民俗民情,刺繡、剪紙、皮影、道情被稱為“慶陽四絕”。
慶陽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又因獨特的地理位置成為陜、甘、寧三省區各種美食的匯聚之地,這里的特色美食有慶陽臊子面、糖油餅、慶陽清湯羊肉、慶陽土暖鍋等。
寧縣位于甘肅省東部,隸屬慶陽市,是有著數千年文明史的古郡名邑。來到這里,不能錯過的就是當地特色小吃之一“狗舌頭饃”。這是一種烙餅類食物,因其形狀窄長而兩端方圓,形如狗舌頭而得名。
至此,甘肅段結束,進入陜西境內。



彬州市在陜西省西部,為連接秦隴的咽喉要道,境內文物古跡眾多,大佛寺、開元寺塔、花果山、侍郎湖森林公園都是不錯的旅游景點。
這里的傳統美食是殺豬粉,名字聽上去有些“血腥”,但味道清爽,醇香四溢,還有濃郁鮮香的壇子肉、鮮美營養的魚粉和皮脆肉嫩、麻辣鮮香的燒雞公。
永壽縣著名的自然、人文景觀有武陵寺塔、40萬畝槐樹林以及依槐樹林而建的風情度假山莊。
美食有安宮橋大麻花、熱鏡糕、醋糟粉、槐花蜜、油湯面等。永壽安宮橋大麻花是陜西省著名的風味小吃,制作歷史悠久,采用細白面,經多次揉制,再用菜籽油兩次炸制而成,大麻花長尺余,粗如手臂,為饋贈、佐餐之佳品。
乾縣位于咸陽市以西,是古絲綢之路上的商貿重鎮,境內旅游資源豐富,文物古跡多達539處,帝王陵墓3座,其中以武則天和唐高宗李治合葬墓乾陵最為出名。觀唐陵戴帽、瞧石雕石刻、賞多彩壁畫……到乾縣,在歷史遺跡中,聆聽盛唐的繁華之音。
“辣子紅紅,雞蛋黃黃,蔥花點點……”這首歌謠唱的是乾縣的酸湯掛面,面條細如發絲而不斷,具有酸、旺、光、筋、香等特點。柔韌適口、誘人食欲、助人消化。加之鮮菜、蛋花相映,湯清溢香。乾縣的鍋盔,形如菊花、皮薄如紙,用手掰開層層相疊,用刀切開如板油般密質。入口越嚼越多,下咽回香無窮。

禮泉縣建縣已有2200多年,境內擁有古文化遺址21處、古建筑5處,以唐太宗昭陵最為著名。在游覽完世界最大的皇家陵園——昭陵后,還可以去附近的網紅打卡點袁家村逛一圈。
麻花、油茶、油潑辣子、粉絲湯羊血、茯茶、蓼花糖、陜北涼粉、瓊鍋糖、空心掛面……集聚了關中各種美食的袁家村,是吃貨們的“天堂”。
叮咚,終點站西安到了!
無論是被稱為世界八大奇跡之一的兵馬俑、歷經滄海桑田的古城墻,還是曾經藏有天竺經書的大雁塔、傳承大唐文化精華的華清宮……這里留下的一磚一瓦,無不揭示著西安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
打卡西安,還不能錯過大唐芙蓉園,這是一處仿照唐代皇家園林式樣建造的中國第一個全方位展示盛唐風貌的大型皇家園林式文化主題公園。

西安的美食更是不勝枚舉。“面條像褲帶”的Biangbiang面,可薄如蟬翼、也可厚如硬幣,口感勁道,用臊子或油潑辣子往面上一澆,香氣撲鼻。吃完后令人直呼“一碗不過癮,再來一碗!”
來西安必吃肉夾饃。這里的肉夾饃聞名全國,它是一道以臘汁肉、白吉饃為主要食材的特色美食,遍及西安的大街小巷。為一個饃排長隊,是這里不難看到的街景。
……
只有吃過西安美食,才真正不虛此行。

銀西高鐵運營2年來,不僅改變了沿線地區百姓的出行方式、生活質量,而且壯大了旅游、區域商貿、文化教育等現代服務業的發展,這些沿線的顆顆“珍珠”因此散發出了更多的光芒。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