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曉曉 李莉杰 張燕妮
【摘? 要】 C語言程序設計是計算機類、電子類等相關專業(yè)開設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河南開封科技傳媒學院信息工程學院開設的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被認定為河南省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課程。文章在一流課程建設的背景下,從教學內容改革與資源建設、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課程考核方式等幾個方面入手,闡述了C語言程序設計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實踐中的研究和創(chuàng)新,并就項目化教學、課程思政、教學組織等方面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 智慧樹;一流本科課程;C語言程序設計;線上線下混合
一、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簡介
C語言程序設計是計算機類、電子類等相關專業(yè)開設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該課程的教學目標為培養(yǎng)學生的程序設計以及調試程序的能力,掌握使用計算機處理問題的思維方法,為將來從事軟件開發(fā)及后繼課程的學習和解決工程問題、科學技術問題奠定基礎。具體課程目標為:
1. 知識目標:使學生理解和掌握C語言的語法知識和面向過程的程序設計方法。
2.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使用集成開放平臺環(huán)境進行軟件開發(fā)、調試的綜合能力。
3. 素質目標: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編程習慣,具有團結協(xié)作的團隊精神,具備崗位需要的工程項目實踐能力。
二、教學內容改革與資源建設創(chuàng)新研究
(一)采用項目化教學,創(chuàng)新課程教學內容
實驗的內容分為課內實驗、拓展實驗和綜合實訓項目。實驗項目表如表1所示。
1. 基本實驗內容
基本實驗內容主要結合課堂的知識點,采用“即講即練”的方式在實驗課上完成。學生根據(jù)實驗的實際需求,以業(yè)務流程為出發(fā)點,運用課堂上講解的某幾個技術點和語法元素完成實驗。前6章的實驗主要圍繞解決實際的小問題,主要的實驗內容為水仙花數(shù)、貨幣兌換、身高預測和體型判斷、小學生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tǒng)、素數(shù)探求等經(jīng)典、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案例,第7章至第13章主要采用C語言編寫學生成績管理系統(tǒng),從1.0版本到6.0版本,將函數(shù)、數(shù)組、字符串、結構體和文件等章節(jié)的內容逐步融入學生成績管理系統(tǒng)中。
2. 拓展實驗
拓展實驗同樣是按照知識模塊設計相應的項目,學生在完成基本實驗的基礎上進行知識鞏固、拓展。拓展實驗的功能模塊和技術難度更加復雜,這樣有利于分層教學的開展。拓展實驗包括約瑟夫問題、火車訂票系統(tǒng)、貪吃蛇游戲等內容。
3. 綜合實訓項目
C語言程序設計的綜合實訓項目安排在“小學期”完成。目前,河南開封科技傳媒學院的學期設置為每學年“三學期制”,即秋季學期、春季學期以及開課約一個月的“小學期”。“小學期”的課程主要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進行實驗實訓。學校與企業(yè)合作,開發(fā)了C語言綜合實訓項目。經(jīng)過兩個“小學期”的教學實踐,目前開發(fā)了鍛煉日志、銀行管理系統(tǒng)、圖書管理系統(tǒng)并進行了教學實踐。
(二)專思融合,課程思政貫穿教學全過程
在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精心設計教學案例,巧妙地將思政教育融入理論教學、課堂案例、實驗素材和課后習題的全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行為習慣養(yǎng)成、職業(yè)素養(yǎng)、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懷。專業(yè)課程教學中,具體課程思政融入教學內容的舉例如表2所示。
(三)發(fā)揮課程團隊作用,開發(fā)有效課程資源
針對13個教學單元的教學內容,課程負責人和每個主講教師負責2~3個單元的內容,為每個子任務設計教案、視頻、章節(jié)測試題。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在線討論習題、單元測試題、期末考試題目,并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對現(xiàn)有的教學資源不斷進行優(yōu)化。
三、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
C語言程序設計的教學模式主要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線上教學主要采用“智慧樹平臺+雨課堂”平臺完成預習、課中互動、課后習題等教學環(huán)節(jié)。線下教學主要采用的教學方式是“2+2”,即每周2節(jié)理論講授,2節(jié)上機實踐。
(一)課前:通過智慧樹平臺微課視頻進行預習
微課具有方便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支持翻轉課堂、混合學習、移動學習,隨時隨地學習和在線網(wǎng)絡學習方式,滿足多種新型個性化學習方式和學習需求等特性。
課程組成員根據(jù)教材13個教學單元的教學內容,分工協(xié)作,集體備課,將13個章節(jié)的知識點列出50個教學重難點,完成35個教學視頻的錄制和制作,每個視頻的時長7~12分鐘不等。課前,學生在預習教材的基礎上,通過觀看教學視頻熟悉主要教學內容,并且可以自行下載教學視頻、課件等教學資源。
(二)課中:采用“雨課堂”進行課中互動
教師在課堂上主要采用“雨課堂”進行簽到、隨堂測試,隨機提問,并采用雨課堂的投票功能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根據(jù)教師課堂教學的經(jīng)驗,學生采用手機參與教學互動,能夠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度,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同時也可以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作為平時成績的依據(jù)。
(三)課后:完成線上習題
課程組建設了13個章節(jié)的600道題目作為智慧樹平臺的課程題庫,題型包括選擇題、判斷題、程序填空題等并將題目關聯(lián)到相應的章節(jié)。教師可以根據(jù)章節(jié)、題型篩選題目,完成作業(yè)的設計和發(fā)布。學生通過指導App在手機端完成習題。客觀題系統(tǒng)可以自動判定分數(shù),教師可以把系統(tǒng)分數(shù)導出,作為平時成績的依據(jù)。
四、優(yōu)化課程考核方法,科學評定學生成績
課程考核采用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考核方式,按“單個技能點考核-綜合技能考核”的流程逐一考核學習者對課程內容的掌握情況。課程組設計了13個章節(jié)的雨課堂隨堂測試、12次單元作業(yè),1次結課考試。為加強學生的技能培養(yǎng),總評成績由期末成績和平時成績兩部分組成,所占權重分別是50%、50%。期末考試題型包括單選題、判斷題、程序填空題、簡答題、編程題等。平時成績包括課堂考勤占總評成績的10%,智慧樹平臺作業(yè)占總評成績的20%,上機實驗考試占總評成績的20%。即課程總評成績=期末考試成績50%+課堂參與度10%+智慧樹平臺作業(yè)20%+實驗考試20%。以上各項分數(shù)均以百分制形式表示。
五、結語
C語言程序設計被認定為河南省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課程。通過兩個學期的教學改革實踐,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大幅度增加,線上、線下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明顯提高,編程動手能力的教學目標能夠基本達成。通過問卷調查,學生對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評價良好。96.03%的學生對課程總體滿意,96%的學生認為課程的進度適中,97.3%的學生對課程的教學模式滿意。
目前,課程團隊在鞏固前期課程建設的基礎上,著力在產(chǎn)教融合背景下課程的綜合教學改革、學生動手能力提升,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和更新方面下功夫,逐步把課程建設成為立足本校,輻射全省相關專業(yè)學生和社會學習愛好者的共享課程資源,為建設學習型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 吳巖. 建設中國“金課”[J]. 中國大學教學,2018(12):4-9.
[2] 韓鳳英. 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應用實踐:以C語言程序設計為例[J]. 電腦與電信,2020(09):43-46.
[3] 朱丹,郁玲艷. 基于對分易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以C語言程序設計為例[J]. 計算機時代,2023(07):14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