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曉芳
【摘? 要】 在建筑領域,施工質量對項目成功至關重要,不良質量會導致安全隱患、延誤和額外成本,也會損害施工單位聲譽。因此,研究施工現場質量控制和質量管理方法具有重要意義。文章旨在探討現代施工質量控制方法,如工程計劃、材料管理、施工技術和質量檢測,以提高質量、降低風險、節約成本并滿足客戶期望。這不僅有助于項目成功,還有助于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高行業標準,并確保項目質量達到預期標準。
【關鍵詞】 施工現場;質量控制;質量管理方法
一、施工質量管理的特性及重要性
質量在施工領域是指工程項目滿足規定標準和技術要求的程度。有適用性、可靠性、耐久性、安全性、可維護性和經濟性等特性。適用性要求工程滿足設計和功能要求,可靠性涉及工程在長期使用中的表現,耐久性關乎工程壽命,安全性保障工程無潛在危險,可維護性是確保維修成本低,經濟性則要求最低成本。
質量管理體系是一種組織結構和方法,用于確保施工項目達到預定質量標準。包括質量策劃、質量控制和質量保證。質量策劃階段是指確定質量標準、程序和資源,以確保工程質量。質量控制是指在施工過程中的監督和調整工作,以確保符合質量標準。質量保證則關注于確保組織的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和持續改進。
施工質量至關重要,因為它直接影響到工程的安全性、性能、壽命和可維護性。低質量工程導致事故、額外成本和法律責任。良好的施工質量有助于延長工程的使用壽命,減少維修和維護成本,提高客戶滿意度,增強企業聲譽,促進業務成功。
二、施工現場質量控制方法
(一)工程計劃與控制
進度計劃在施工現場質量控制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是一種系統性的工具,用于規劃和管理工程項目的時間線。通過詳細規定工程任務的起始時間、完成時間以及各項活動的順序,進度計劃有助于確保項目按計劃進行。合理設置時間表,可以提前識別的進度延誤和問題,從而采取適當的糾正措施。進度計劃可確保工程各個階段的協調和平衡,從而提高整體工程的效率。
有效的資源分配是保證施工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資源包括勞工、材料、設備和技術資源,必須根據項目需求和時間表進行合理分配。資源管理的良好實踐可降低資源浪費,避免資源擁擠和混亂,同時提高工程的執行效率。合理的資源分配是確保項目成功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有助于確保所有工程任務按時完成,從而保證工程的質量和安全性。
(二)材料管理
材料的選型與采購在施工現場質量控制中具有重要地位。正確選擇和采購材料可直接影響工程質量、性能和可維護性。材料的選型需要綜合考慮工程的特性、設計要求和環境條件。選用合適的材料可確保工程結構的安全性和持久性,降低未來維護和更換成本。采購管理必須確保材料的質量、供應和成本與項目的需求相一致。
材料的質量檢驗是確保施工質量的重要環節。通過嚴格的質量檢驗,可以及早發現材料缺陷和不合格產品,從而防止它們進入施工過程,確保工程質量不受損害。檢驗標準和程序應該得到嚴格遵守,以確保一致性和可靠性。質量檢驗可確保材料符合相關標準和規定,以滿足工程的質量要求,同時提高工程的可持續性和安全性。
(三)施工技術與工藝
施工方法的選擇在施工現場質量控制中具有關鍵性意義。不同項目和工程類型需要不同的施工方法。選擇合適的施工方法直接影響工程的質量、效率和安全性。如工程所需的機械設備、材料、工藝和工程人員的技能。合適的施工方法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潛在風險,確保工程的質量達到預期要求。
技術創新在施工現場質量控制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引入新的施工技術和工藝有助于提高工程效率、質量和安全性。技術創新可以包括新材料的應用、先進的施工設備、自動化工藝和數字化解決方案等。通過不斷評估和采用最新的技術創新,施工團隊能夠提高工程質量,減少資源浪費,促進可持續性和競爭力。技術創新也有助于解決施工中的新挑戰,提高工程的可操作性和效率。
(四)質量檢測與測試
檢測設備與方法在施工質量控制中具有關鍵地位。它們用于驗證工程結構、材料和工藝的合規性,確保其滿足預定的質量標準。不同項目需要不同類型的檢測設備和方法,因此選擇合適的工具和技術至關重要。現代檢測設備和方法不僅提供更高的檢測精度,還能夠提高效率,減少人為錯誤和提供更準確的檢測結果。
測試標準與規程是確保檢測和測試的一致性和可比性的關鍵工具。它們可確保測試過程按照預定的程序和標準進行,以提高測試結果的可信度。測試標準應基于國際、國家和行業的規定,如測試方法、標準樣本、測試條件和數據處理程序。遵循適用的測試標準和規程有助于確保檢測和測試的可靠性,同時確保質量控制的合規性。
三、施工質量管理體系構建路徑
(一)質量管理計劃
質量管理計劃是施工質量管理體系的核心文件之一,它在整個工程項目中起到關鍵的作用。質量管理計劃是一個詳細的文件,定義了工程項目的質量目標、質量標準、質量管理組織結構、質量控制流程和質量控制活動的時間表。它還包括了質量審核、檢驗、測試和記錄的方法和程序。質量管理計劃的制訂需要綜合考慮項目的性質、規模、客戶需求和法規要求。
(二)質量控制與監督
質量控制與監督是施工質量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監督體系旨在確保工程項目的各個方面都符合質量標準和規范。監督涵蓋了從材料選型到工程完成的各個階段,以監測、評估和記錄工程的執行過程。監督體系由專門的監理團隊和質量管理團隊負責,他們會執行定期的檢查、測試和審查,以驗證工程的合規性。監督如監視工程進度、資源分配、材料使用和工藝控制,以確保所有活動按照質量管理計劃的要求進行。
處理不合格品是質量控制與監督的關鍵環節。不合格品是指在施工過程中發現的不符合質量標準的材料、工程部件和工程活動。一旦發現不合格品,必須采取適當的措施來糾正問題,以確保工程質量不受損害。處理不合格品的步驟有暫停相關工作、確定不合格品原因、采取糾正措施、進行再次檢驗和測試等,最終確認問題已解決并記錄處理過程。不合格品的處理需要透明、及時和有效,以減少潛在風險,并確保工程項目的成功完成。
(三)加強質量培訓
質量培訓計劃是施工質量管理體系的關鍵組成部分。它旨在提供員工所需的知識和技能,以確保他們能夠正確執行工作并滿足質量標準。培訓計劃應根據員工的職責和工作要求進行個性化設計,以確保其對施工質量控制的理解和應用達到最佳水平。
質量文化建設是施工質量管理體系中的一項長期努力。它旨在塑造組織內部的價值觀、態度和行為,以確保每位員工都將質量作為首要目標。建立積極的質量文化有助于增強員工對質量的重視,提高責任感和敬業精神。
四、質量管理工具與技術
(一)PDCA循環管理
1. 計劃階段
PDCA循環是質量管理工具與技術中的一項重要方法,其中的“計劃”階段是其核心。在這個階段,項目團隊應首先明確質量目標和標準,制訂詳細的質量計劃,如質量控制程序、資源分配、時間表和檢測方法。計劃階段還涉及風險評估和問題預測,以制訂應對策略。這一階段的關鍵目標是確保工程項目的質量目標明確,資源充分規劃,風險得到充分考慮,以確保工程從一開始就按照高質量標準進行。
2. 執行階段
在PDCA循環中的“執行”階段,項目團隊要按照質量計劃的要求開始實際工程活動。如材料采購、施工工藝、工程人員的培訓和資源分配。執行階段需要確保質量標準得到嚴格遵守,工程活動按計劃進行,資源得到合理利用。需要監督員工的工作,確保他們了解和執行質量控制程序。此階段還涉及質量檢測和數據收集,以確保工程活動的一致性和合規性。監督員工的工作表現至關重要,確保他們積極參與質量控制,了解和執行相關程序。問題解決在執行階段也是常見的,需要及時采取糾正措施,以應對任何質量問題和偏差。這一階段的順利實施有助于確保項目按照高質量標準進行,減少潛在的質量問題,提高工程項目的成功機會。
3. 檢查階段
“檢查”階段在PDCA循環中擔任核心角色,旨在監測工程項目的質量表現。這一階段包括定期檢查、測試、審核和報告,以驗證工程是否符合預定的質量標準。它還牽涉到檢測質量指標、比較實際執行與計劃、檢測問題和潛在風險。通過這些活動,“檢查”階段提供了實時的質量評估,確保工程項目在質量方面達到預期目標。質量指標的監測有助于項目團隊度量工程項目的質量表現,如關鍵性能指標和其他定量、定性的指標。通過比較實際執行與計劃,項目團隊能夠識別任何偏差或不一致性,同時找出問題的根本原因。“檢查”階段還要關注問題和潛在風險的檢測,例如質量問題、進度延誤、成本超支等,以及其根本原因。
4. 改進階段
PDCA循環的“改進”階段是質量管理的關鍵環節。基于檢查階段的結果,項目團隊積極采取措施來提高工程項目的質量。這包括調整質量計劃,更新工藝,修正問題以及采取糾正措施,以確保工程不斷改進。改進階段的目標是實現更高的質量水平,減少錯誤和問題的發生,提高工程的可持續性。通過調整計劃和工藝,解決問題,以及采取糾正措施,項目團隊可以不斷提高工程的質量,提供更滿意的結果,同時降低風險和成本。
(二)六西格瑪方法
1. DMAIC方法
六西格瑪方法中的DMAIC(Define,Measure,Analyze,Improve,Control)是一種用于改進和優化過程的結構化方法。在“Define”階段,項目團隊明確定義問題和目標,以確保項目的焦點和范圍明確。“Measure”階段涉及收集數據和測量當前過程的性能,以建立基線。在“Analyze”階段,團隊分析數據并確定導致問題的根本原因。“Improve”階段旨在開發和實施解決方案,以消除問題和改進過程。最后,在“Control”階段,團隊確保已實現的改進得以持續,通過制訂控制計劃來監測和維護過程性能。
2. 優化流程
六西格瑪方法還鼓勵流程優化,以提高效率和質量,如識別不必要的環節、降低浪費、簡化工序和減少變異性,流程優化有助于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同時提高產品和服務的一致性和質量。通過應用工具和技術,如價值流圖、流程圖、精益原則等,項目團隊能夠識別和消除瓶頸,提高整體效能,確保流程按照最佳實踐執行。
(三)統計質量控制
1. 過程控制圖
統計質量控制中的過程控制圖是一種強大的工具,用于監測和管理工程過程的穩定性和一致性。過程控制圖繪制過程參數隨時間的變化情況,以便快速檢測異常情況和趨勢。它們有助于識別過程中的變異性和異常事件,從而采取糾正措施,確保工程質量不受損害。過程控制圖有多種類型,如控制圖、趨勢圖和直方圖,它們可用于監測不同類型的數據,如尺寸、重量、溫度等。通過分析過程控制圖,項目團隊可以及早發現問題并及時采取措施,以確保工程的質量符合要求。
2. 抽樣檢驗
抽樣檢驗是統計質量控制的另一重要工具,用于檢測和評估產品和過程的質量。抽樣檢驗涉及從生產批次和過程中隨機抽取一部分樣本,并對這些樣本進行檢測和測試。結果用于推斷整個批次和過程的質量水平。抽樣檢驗根據統計方法和標準來執行,以確保檢驗結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它可以用于確認產品是否符合規定要求,和者用于監測過程的一致性。抽樣檢驗有助于降低檢測成本,提高效率,并確保質量控制的合規性。
五、結語
在施工行業,質量管理是項目成功的核心。通過細致的質量控制,項目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確保質量標準的達到,滿足客戶需求。在不斷變化的建筑環境中,質量管理體系的持續改進至關重要。質量管理是建筑項目的基石,對于客戶滿意度和行業聲譽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 王超. 施工現場管理方法在房建工程質量控制中作用[J]. 建材與裝飾,2019(36):151-152.
[2] 黎昌傳. 分析施工現場管理方法在房建工程質量控制中的作用[J]. 建材與裝飾,2019(10):193-194.
[3] 張旭. 淺談施工現場管理方法在房建工程質量控制中的作用[J]. 居舍,2019(04):127+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