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沈瑤
續寫是寫作形式中的一種,它能提高同學們的想象能力、推理能力,進而提升寫作能力。因此,同學們在閱讀的時候,可進行多樣化續寫,一方面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另外一方面讓自己的思緒飛向更廣闊的天地。
一、基于文本的開頭展開續寫
同學們在閱讀時,會發現一些文章的開頭特別精彩,讓人情不自禁地想閱讀下去。其實同學們也可以在閱讀完開頭部分之后,暫停下來思考一下:如果是自己寫,會如何發展下去?文章的開頭提供了哪些信息?有沒有敘述事情發生的歷史背景?有沒有交代事情的主要人物?有沒有呈現事情發生的地點?能不能看出作者想要表達的主題?把這些問題弄清楚,同學們在續寫的時候,才能對接原文作者的思想與情感,也才能將可能發生的故事呈現出來。
以《狼牙山五壯士》為例,下面的這段話是本文的開頭:“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晉察冀根據地大舉進犯。當時,七連奉命在狼牙山一帶堅持游擊戰爭。經過一個多月英勇奮戰,七連決定向龍王廟轉移,把掩護群眾和連隊轉移的任務交給了六班?!蓖瑢W們在閱讀中會發現這樣的開頭能吸引我們閱讀下去,我們都想看看六班是怎樣完成這樣的任務的。同學們可先將文本的歷史背景劃出來,即:1941年秋,日寇向我晉察冀根據地大舉進犯。接著再將主要的人物找出來,即六班的戰士。再接著將事情發生的地點找出來,即狼牙山。最后再將涉及的中心話題找出來,即:完成掩護群眾和連隊轉移的任務。在找出這些信息之后,同學們要接著思考如何根據這些信息拓展開去??赏卣沟膬热萦校喝湛苁侨绾芜M攻的?六班又是如何抗擊的?六班的戰士有哪些人,他們的表現怎么樣?開頭提及的任務完成得怎么樣?狼牙山的山路怎么樣,對六班戰士完成任務有著怎樣的影響?同學們在續寫的時候,要將這些與原文的開頭對接起來,以讓續寫與原文的開頭一致。
二、就著開頭與結尾展開續寫
同學們在續寫的時候,還可以就著所學文本的開頭與結尾,將中間的部分續寫出來。同學們在接觸文本的時候,不要匆忙地將文本讀完,而是要閱讀文章的開頭與結尾,再將開頭與結尾連接起來思考,猜測中間可能發生的事情。這部分的續寫對同學們來說是一個挑戰,同學們既要照顧文本的開頭,又要關注文本的結尾,同時要將兩者結合起來,猜測主要人物的具體經歷。《狼牙山五壯士》的結尾是這樣的:“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這是英雄的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聲音!這聲音驚天動地,氣壯山河!”結合開頭與結尾,有同學這樣猜測:六班的戰士將敵人引上了懸崖峭壁的狼牙山,完成了掩護群眾和連隊轉移的任務,但是在與敵人周旋的過程中子彈用光了,他們被后面的敵人追上了。
基于這樣的猜測,有同學這樣續寫:
一開始敵人來勢洶洶,戰士們不讓他們靠近,來多少就消滅多少。但是戰士們發現敵人太多了,自己帶的武器又不是很多。而他們最重要的任務是拖住敵人,不能讓他們下山,所以不能戀戰。因此戰士們改變戰略,就是盡快往山上跑,盡量在靠近敵人的時候才投擲手榴彈。這時候有個戰士想起來,自己小時候曾經在這座山上玩耍過,他知道這里有一條通往山頂的更崎嶇的路。于是戰士們通往了這段更難走的山路,人與山幾乎垂直。敵人不知道這是圈套,他們只想盡快追上這些戰士,于是氣急敗壞地一路追趕。別看這些戰士年紀小,但是他們的作戰經驗非常豐富。面對強大的敵人,他們一點兒也不緊張,其中一個小戰士說,感覺又回到小時候捉迷藏的場景,就是要躲在一個地方,讓敵人找不到。這個小戰士有著稚嫩的臉龐,一雙明亮的眼睛,身上背著的一桿槍感覺跟他個兒差不多。面對追上來的敵人,他堅毅地舉起一塊大石頭,他說要給別人造成一個假象以為他們沒有子彈了。這真是一群有勇有謀的戰士。
從上面的續寫可以看出,同學們在續寫中間段時要注意三點。一是要對原先的主要人物進行具體地刻畫。文本的開頭與結尾只是出現了主要人物的部分表現與情感,在這個環節的續寫中,同學們要寫出更加有血有肉的人物來,可從人物的動作、語言、心理等方面進行描寫。上文對小戰士的描寫還是比較到位的。 二是要能寫出具體的事件細節。同學們在進行續寫的時候,可以進行更多細節方面的描述。同學們要明白這樣的道理,開頭要能吸引人,結尾要給人以回味,中間一定要精彩、感人。上面續寫中的“于是戰士們通往了這段更難走的山路,人與山幾乎垂直”,就寫得十分具體、形象,給人以直觀的感覺,讀的人很快就能感知戰士們的謀略。三是中間段的續寫要逐接開頭部分,又要能銜接結尾,就是要做到承上啟下。
三、就著文本的結尾展開續寫
就著結尾展開續寫是最常見的續寫方式。很多文章,在結尾的時候讀者往往意猶未盡,這給人留下了很大的思考空間。同學們可以想一想如果接著原先的結尾往下寫,還能寫出什么內容來?因此,同學們可以先認真地閱讀文本,再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可能發生的事。在《狼牙山五壯士》中,同學們可思考如下問題:成功轉移的群眾知道五壯士后會有什么樣的舉動;他們會不會來到英雄戰斗的地方向他們致敬;轉移后的連隊知道五壯士的壯舉后,會開展什么樣的活動;當敵人到達山頂之后,他們看到了什么……當然,同學們在進行續寫的時候,只要就一個角度展開續寫就可以,沒必要面面俱到。
如有一位同學是站在群眾的角度續寫的:
當所有的群眾攜家帶口地轉移到安全地方時,他們終于松了一口氣,心想,這回鬼子又撲空了。但在第二天,他們就聽到了有關五壯士的消息,大家心里都很難受。一個抽著水煙的大爺放下手中的煙臺,眺望著遠方。水煙臺是白色的,泛著銀白的色澤,上面刻著龍鳳呈祥。老人說,什么時候才能真正龍鳳呈祥、風調雨順、安居樂業?大爺站了起來,他沒有再抽煙,他向這次負責轉移任務的張大叔那兒走去,說他想加入抗日的隊伍,獻出自己的力量,將這些強盜趕出中國,同時也要為五壯士報仇。
這樣的續寫聚焦于某一個人身上,情境合理,描寫生動,既寫出人們對五壯士的崇敬之情,也寫出人們抗日的決心,與主題相吻合。
總之,同學們在閱讀時可多進行續寫訓練,在續寫中增強閱讀的興趣、豐富寫作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