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淮芹
交際語境寫作指的是為了達到某個特定的交際目的,針對某個話題,面向讀者進行的意義建構和書面交流,其實質就是真實寫作和生活寫作。教師在小學寫作教學中要借鑒交際語境理念,促使學生最大限度地接近或還原真實生活,利用寫作滿足生活需要、心靈需要和成長需要,逐步搭建起寫作教學支架,實現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最終目標。
一、語境還原,喚醒學生生活經驗
1.呈現教材語境,對接實際生活
交際語境理論認為要將學生的寫作置于真實或者擬真的情境中,最大限度地接近學生的真實生活,滿足他們生活、成長的需要。教師可以先用教材作為引子,讓學生結合其中的細節,對接自己的實際生活,找到寫作素材。
例如,學習《臘八粥》的時候,教師可先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想象自己是否有什么特別想吃的東西。然后對照課文,看看作者如何展現少年盼望吃到臘八粥的場景,以及當時少年真實的內心世界。此時,再對接實際生活,讓學生試著描繪自己對美食的渴望。這樣就架設起了范例支架,對學生有啟迪作用。如有學生試著創作:“我盼望著吃到自己包的粽子。在等待的時候,我聞到了粽葉的香氣,按捺不住性子,想要掀開鍋蓋看一看,卻被媽媽呵斥了。我急得直咽口水,但還是只能看著熱氣騰騰的鍋,毫無辦法。”通過范例支架,學生讀懂了課本的例子,并對接找到了生活中相似的情境。
結合生活情境閱讀教材,能讓學生更深刻地讀懂文章的內容。同時,也能帶給學生啟發,幫助他們找到生活中的創作源頭,使得他們能寫下真實可感的生活。
2.結合生活實踐,融入情境
引導學生參與生活實踐,也是創設情境的好方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獲得真切的體驗,這樣有助于學生融入情境,獲取第一手創作資料,并在寫作中融入真情實感。
如在參加“學寫倡議書”活動的時候,很多學生都提議要為“創設衛生校園”活動寫創意書,卻不知道該如何入手。教師可以鼓勵他們參與實踐活動,通過采訪調查、參與義務勞動等方式,融入實際生活情境中,獲得情感。通過實踐調查,學生發現有不少同學衛生觀念比較薄弱,因此有必要提升他們的觀念。在參與義務勞動中,學生認識到保持校園衛生要靠全體學生一起努力。在實踐支架的輔助下,學生的感觸更深刻,此時寫倡議書,就能抓住關鍵點,深挖思想上的薄弱點,讓倡議書更具有感染力。
二、語境分析,明確讀者交際意圖
1.分析語境,激活表達需要
語境分析指的是教師指導學生分析創作語境,引導學生思考自己想要表達什么,激活學生的語言表達需要,進而提升創作水平。
例如,在寫“我的拿手好戲”之前,教師搭建交流支架,引導學生參與到交流情境中,說說自己為何要創作這篇文章,目的是什么,希望讀者能通過閱讀獲取什么信息。如有一名學生認為,“我希望能通過寫作展現自己的才能,展示我的拿手好戲。所以我想在文章中多寫一下拿手好戲的細節,讓讀者感到贊嘆。”還有一名學生認為,“我希望能讓讀者了解我是如何練成拿手好戲的,那樣,對此同樣感興趣的人,就可以跟隨我的步伐,一起練習。所以我會著重寫我學習的過程。”教師結合學生討論的內容,引導他們總結分析,讓他們認識到,不同的表達需要使得文章的內容、結構也發生變化。所以,在創作前要明確自己的寫作意圖是什么,在此基礎上進行創作,才能提升創作效果。
在分析寫作任務的過程中,學生明確了寫作在和他人交流中的重要性,這樣就能激發起他們的創作欲望,讓他們積極投入創作活動中。
2.鋪平道路,明確讀者意圖
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思考讀者的閱讀意圖,并在寫作時以此為參考,這樣能幫助學生鋪平寫作道路。
例如,寫“神奇的探險之旅”的時候,教師提供了代入支架,讓學生想象如果自己是讀者,在閱讀探險類作品的時候,希望讀到什么樣的內容,然后再決定自己該如何寫。學生可以從作品場景、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等角度入手思考。如圍繞作品場景,大部分學生希望探險故事發生在森林、沙漠,甚至外太空等自己不熟悉的地方。在人物形象方面,他們希望人物形象多樣化,既要有足智多謀的學者形象,也要有英勇善戰的勇士形象,還可以加入一些邪惡的人物,這樣作品才多姿多彩。在故事情節方面,學生探討后認為可以將科幻、玄幻、懸疑等融入進去,這樣能給人新奇的感覺。利用代入支架,學生將自己想象成讀者,會去思考讀者希望讀到的內容,這樣更有助于明確自己的寫作意圖。
三、搭建支架,降低寫作難度
1.例文支架,指導欣賞模仿
交際語境理念認為,寫作是復雜的言語建構過程,所以需要搭建寫作支架。教師首先要給學生提供例文支架,通過賞析課內外的經典范文,總結寫作方法,并展開模仿。教師要引導學生探討作者創作此文的背景,它針對的讀者是誰,自己是否在寫作中也遇到類似的情感,該如何展開模仿等問題,從而真正將學生置于寫作情境之中,感寫作者創作的過程。
例如,在引導學生圍繞“奇妙的想象”展開創作的時候,教師可指導學生《宇宙的另一邊》《我變成了一棵樹》等,總結其寫作方法。教師提出問題:是否可以漫無邊際地想,想到什么就寫什么?學生結合課文進行思考后發現并非如此,如《我變成了一棵樹》的主人公是一個孩子,那么其想象也要圍繞孩子展開,孩子很少會將自己想象成機器等不熟悉的事物,但是會聯想到植物、動物等身邊尋常可見的事物。在這樣的賞析中,學生便找到了思考的支架,認識到該如何創作想象作文。此后他們便可先設定作品的主人公,然后在符合人物特點的基礎上進行想象。如懶惰的人將自己想象成了“郵筒”,只要一動不動地坐著,張開嘴巴等人喂食就可以。這樣的想象就更符合人物的性格特點。
在例文支架的輔助下,學生把握住了文本的典型特點,并思考該寫作手法是否適用于自己要創作的主題,這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寫作能力,更凸顯了學生的思維過程。在實踐模仿的過程中,學生便會逐步掌握各種寫作的方法,同時更明確寫作的目的,以及要表達的主題。
2.圖示支架,篩選關鍵信息
圖示支架指的是學習者進行知識或意義建構的一種學習支架,在學生搜索寫作素材的時候,必然會找到不少和文章主題關系不大的內容,此時就要利用圖示支架進行標注,進行篩選。教師指導學生以范文為例,思考作者在何種語境下,選擇了什么資料,它對自己的創作有什么啟迪,然后自主繪制圖示,進行遷移模仿。
例如,在學生圍繞“我的樂園”自主創作的時候,教師為其提供圖式支架,引導學生先思考《鄉下人家》《天窗》等課文,列出文章中寫了一些什么內容,將它們用線條串聯起來。此后再結合“我的樂園”展開思考,自己已經收集到的資料有哪些,是否有重復的資料,是否有缺失的地方,并將其標注出來。如有學生打算寫自家的小院子,在列出大綱后發現老榆樹和美人蕉都是植物,可以合在一起創作;同時他還發現自己只寫了院子中的擺設,卻忽略了生活在院子中的人,所以要補充相關的內容。運用圖示支架進行表述,能理清寫作的順序,同時也能更好地調整文章的詳略,安排好結構。
圖示支架能直觀鮮活地展示寫作的框架,指引學生沿著預設的目標有針對性地展開寫作。圖示支架的運用,還可以充分突出文章的主題,避免材料的隨意性。在寫作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在寫作前先畫出圖示的好習慣,這樣他們就能根據表達意圖對歸納后的材料進行有效篩選,并進一步組裝,寫出既結構嚴謹,又主題鮮明的作品。
3.評價支架,轉化新的資源
評價支架指的是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作品展開自評和互評,并在評價中總結經驗,在下一次寫作時加以完善。在運用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寫作要點,并嘗試撰寫評價清單。學生圍繞語句、選材、主題等方面和同學交流,從而發現自己的問題,加以改正,寫作能力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例如,在創作“我的動物朋友”后,教師給學生提供評價支架,指導學生展開自評和互評。引導學生思考該主題的作文應該注意哪些地方,并將其列出來。如有學生提出,“要注意寫出動物的特點,尤其要寫出作為我的朋友的‘這一只動物和其他同類動物的不同之處。”還有學生提出,“要多寫一些人和動物之間的交流,這樣才能體現出‘我的朋友這個重點。”教師總結了學生們的想法,并幫助其歸納出了若干條評價標準,學生此后就可以按照標準展開自評和互評。
評價支架中的項目必須緊扣寫作目標,這樣學生就會發現不同文體、不同主題的作品,評價標準也不一樣,所以評價也要有一定的針對性。在評價支架的輔助下,學生在交流活動中就有了明確的目標,評價效果也會更好。當學生明晰了相應的評價標準之后,他們的寫作素養自然也會上到一個新臺階。
四、語境評改,提升學生修改能力
1.反饋讀者意見,找到前進方向
寫作評改是一個促使學生提升寫作能力的環節。教師要創設交際情境,讓學生互動討論。學生可以想象自己是讀者,說說作品是否符合自己的預期,進而找到進步方向。
以“推薦一本書”這個主題為例,學生扮演讀者,提出自己的想法。如有學生提出,“這篇作品雖然很詳細地介紹了書籍的內容,但是也正是因為介紹得太詳細了,讓我覺得自己已經了解內容了,所以,后續反而不想再讀下去。”教師繼而引導學生討論,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有學生認為,“可以寫一下重點的部分,但是不要寫細節,這樣能留下一些留白處,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還有一名學生認為“可以在介紹高潮的時候戛然而止,用懸疑性問題引發讀者思考,讓他們閱讀原著”。
在交流活動中,學生站在讀者的立場上思考問題,并就作品中的問題展開互動討論,從而產生寫作興趣。
2.搭建交流平臺,明確交際意圖
教師還可以創設互動交流支架,讓學生自主探討。他們可以圍繞為什么要創作、如何收集素材、如何提升寫作水平等內容進行互動探討,進而明確交際意圖。
例如,在創作“XX即景”的時候,教師搭建了互動交流平臺,鼓勵學生探討寫作方法。學生的交流可以分三個環節展開。在創作之前,可以運用范例支架,探討一下《四季之美》《鳥的天堂》等作品中的景物描寫方法,試著遷移運用。在寫作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運用網絡支架,尋找寫作素材,并上傳到交流平臺,互動探討。在完成寫作后,則可以設置評論支架,相互鑒賞評價同伴的作品,看看有哪些提升空間。
交流支架能起到互通有無的作用,學生能將自己的困擾訴說出來,也能向同伴分享自己的收獲。這樣能喚醒學生的交際沖動,讓他們真正成為寫作的主體。
在交際語境理念的影響下,教師要指導學生思考“為什么寫”和“如何寫”,引導學生進入真實的寫作狀態,從而解決寫作教學中的動機激活、意識形成等問題。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構筑真實或者盡可能模擬真實的寫作場景,并引導學生在特定場景中篩選寫作信息,展開書面交流,幫助學生確定清晰的主題和思路,同時結合積累的素材,來凸顯主題,這樣才能讓文章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