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中國航空航天事業的迅猛發展以及國家軍轉民、民參軍戰略的大力推行,越來越多的民用航空航天企業嘗試進入軍工行業。民用航天航空企業通常具備AS 9100的質量管理體系,但是軍工行業又具有其獨特性,科學高效地建立合規的國軍標質量管理體系成為行業的準入門檻。本文通過對AS 9100D和GJB 9001C進行對比分析,探索建立融合質量管理體系的思路,并給出了融合體系的設計方法,為致力于提供軍民通用產品的相關企業提供參考,對于剛剛開始建立AS 9100以及GJB 9001質量管理體系的組織亦具有指導意義。
關鍵詞:質量體系融合,軍民通用,體系建立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3.11.036
0 引 言
隨著中國航空航天事業的迅猛發展,以及國家軍轉民、民參軍戰略的大力推行,航空航天領域作為支撐國防軍隊建設、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的核心力量之一,其在時代大背景下實施的各種舉措對其他行業而言更具有借鑒作用。
航空航天行業與其他傳統行業相比,本身就具備更強的軍用屬性及軍用價值。在政策大力扶持下,有越來越多的原本從事民用航空航天企業嘗試進入軍工行業。對于軍工行業、航空航天產品而言,質量就是生命從來都不是一句口號,因此產品自身對質量要求極高的特點使得這個行業格外看重企業對于質量管理的全面性和系統性,因此建立科學合規的質量管理體系成為了軍用航空航天研制行業的基本準入門檻。
由于軍工行業的特殊性,GJB 9001C[1]作為行業質量標準,也從系統工程、技術狀態管理的角度以及其他軍方的要求對組織的研制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而AS 9100D[2]作為美國國防部(DoD)、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以及美國聯邦航空局(FAA)所采用并推行至為其服務的供應鏈組織中,在21世紀初逐步被我國的航空航天及其供應鏈企業所采用。因此對于同時涉及軍民兩用產品的航空航天企業,如何科學高效地建立符合標準要求的質量管理體系、切實提升組織管理水平并提升組織效率,成為了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
1 GB/T 19001-2016、GJB 9001C和AS 9100D標準對比分析
1.1 標準的相同點分析
GJB 90 01C與AS 910 0D均是在等同采用GB/T 19 0 01-2016(ISO 9 0 01:2015)的基礎上采用“A+B”的模式,增加了部分行業的特殊要求。
兩份標準均是在ISO 9001:2015(GB/T 19001-2016)所闡述的七項質量管理原則(以顧客為關注焦點、領導作用、全員積極參與、過程方法、改進、循證決策、關系管理)基礎上制定的。
標準均是采取ISO指定的管理體系標準框架,在使用過程方法的基礎上,結合PDCA循環和基于風險的思維制定的,在結構和內容上均有一定的協調性。
1.2 標準的差異點分析
GJB 9001C是在等同采用ISO 9001:2015(GB/T 19001-2016)基礎上增加了裝備質量管理體系特殊要求編制而成的,為承擔軍隊裝備及配套產品論證、研制、生產、試驗、維修和服務任務的組織提出了質量管理體系的要求。GJB 9001C相比于GB/T19001-2016,突出了“質量至上、貫徹國家戰略、保持科學性、針對性和前瞻性,提高可操作性”等軍工行業的特殊考慮,為承接軍工任務或計劃進軍軍工市場的民營企業提供了質量管理指導與參考。
AS 9100D則是基于西方的航空航天以及防務領域的管理模式與供應鏈的特征額外提出了對假冒零件、關鍵項目、關鍵特性、產品安全、特殊要求、測量溯源、外部供方控制、生產和服務提供等方面的特殊要求。標準對比情況見表1。
2 體系建立模式探究
2.1 多體系建立模式差異對比
從航空航天行業、軍民兩用產品研制單位角度而言,同時建設多套管理體系,一般有單獨建立各個管理體系或是整合建立多合一體系這兩種方式[3]。從貫標角度來說,逐條對標各個標準條款,單獨建立各個管理體系文件對企業內部體系策劃、管理人員的要求相對較低,認證難度相對較低。但容易造成各套標準冗余繁復、質量管理工作浮于表面,逐步趨于“兩張皮”的現象。
從實踐角度而言,民用航空航天企業轉型進軍軍工行業前,通常已根據行業要求完成AS 9100D或是GB/T 19001-2016的認證審核,取得了相應的資質證書。在此情況下,如單獨建立管理體系文件,工作相對簡單、清晰,但在日后的執行過程中,容易出現走兩套流程、形成兩套記錄的情況。如果建立多合一體系,則對體系策劃工作要求較高,需在策劃階段充分考慮原有質量管理體系及其融合方式和程序,但在日后執行時,能大大減輕工作量,規范工作流程并且與組織的數字化建設更好結合。
2.2 體系融合的可行性與必要性
通過GJB 9001C與AS 9100D標準的相同點和差異點進行分析可以看出,雖然兩個標準的適用行業(武器裝備行業/航空航天防務行業)、突出點以及部分條款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整體上看,兩個標準的基礎條款、核心原則以及整體框架一致,具備體系融合的可行性。
質量管理體系建立的初衷,是為了幫助組織提高整體績效,推動組織的可持續發展。建立多合一的質量管理體系,雖然在策劃階段需要投入更多人力,但從長遠角度考慮,隨著組織的持續運營,多合一的融合體系更能簡化運行過程中的工作流程,減輕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和整體績效,勢在必行。
2.3 體系融合的思路與方法
從前文論述可以看出,對于民轉軍用企業而言,建立GJB 9001C與AS 9100D融合的質量管理體系對于推動組織的持續發展至關重要,因此,探尋如何科學地建立融合性的質量管理體系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基于前文對差異點的分析和論述,融合性體系建立的基本思路為:以GB/ T 190 01-2016(ISO9001:2015)基本通用條款為基準,識別GJB 9001C與AS 9100D兩個體系中,針對不同行業提出的額外要求,建立“A+B+C”的質量管理體系(其中A部分為等同采用國家標準GB/T 19001-2016的部分,B部分為軍工行業的特殊要求,C部分為航空航天防務行業的特殊要求)。
基于過程方法、PDCA循環以及基于風險的思維的核心理念,建立融合性質量管理體系的基本方法為:
P(策劃),根據組織內外部環境及相關方需求開展體系頂層策劃:制定體系建立計劃,組建工作小組,識別風險并制定措施;建立組織的質量方針和目標;識別質量管理體系過程及整體架構;分配組織各層級質量職責;撰寫組織的《質量手冊》。根據體系頂層策劃、質量管理體系過程及過程特性、各層級質量職責分配文件層級,并建立文件清單。文件層級通常為四級(質量手冊、程序文件、支持性文件、表單模板)。
D(實施),進行體系文件的宣傳與培訓,并持續推進體系執行。
C(檢查),通過對質量目標、過程KPI、日常監督檢查、內外部審核、管理評審等活動對體系的充分性和適宜性進行檢查。
A(改進),根據各類監督檢查情況,制定相應改進計劃,并持續進行改進。
3 融合體系設計
基于本文探討問題與目的,本章節僅提供融合體系建設過程中策劃階段的部分設計思路。依據前文所述,融合體系策劃階段主要工作有:
體系頂層策劃。制定體系建立計劃,組建工作小組,識別風險并制定措施,建立組織的質量方針和目標,識別質量管理體系過程及整體架構,分配組織各層級質量職責,撰寫組織的《質量手冊》。體系詳細策劃。根據體系頂層策劃、質量管理體系過程及過程特性、各層級質量職責分配文件層級,并建立文件清單。文件層級通常為四級(質量手冊、程序文件、支持性文件、表單模板)。
其中策劃融合體系整體架構及融合體系清單部分的工作在各類組織中具備一定的通用性及借鑒意義,在此章節進行展開說明。
3.1 融合體系架構設計
基于前文對GJB 9001C與AS 9100D質量管理體系的異同點分析,使用PDCA循環和過程方法,策劃融合體系整體架構見圖1。整體架構的輸入為組織及其環境、顧客要求、有關相關方的需求和期望,輸出為顧客滿意、質量管理體系結果和產品和服務。融合質量管理體系核心部分分為策劃過程集、運行支持過程集、績效評價過程集、改進過程集以及管理過程集。各個過程集內包含組織運行體系所需的一級過程和二級過程。本文中未對所有過程進行逐級分解,僅體現了一級過程及部分核心二級過程。融合體系架構設計詳見圖1。
其中存在差異性的一級過程有GJB 9001C特殊要求:質量信息管理過程、質量成本分析與改進過程。
存在差異性的二級過程包括:GJB 9001C特殊要求:軟件開發計劃管理過程、產品標準化管理過程、六性管理過程、試制準備狀態檢查、工藝評審、產品質量評審、首件鑒定管理過程。AS 9100D特殊要求:項目管理過程、產品安全管理過程、假冒件管理過程、工作轉移管理過程、適航管理過程、首件檢驗管理過程。
3.2 融合體系文件設計
由于各組織內部組織架構與職責分配存在差異性,本文僅從技術角度給出參考性融合體系文件設計清單,具體責任部門分配不作定義,參考清單參見表2。
4 結 語
推行質量管理的最終目的是生產交付滿足用戶要求的產品和服務,同時幫助組織提高整體績效,推動組織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建立高效簡潔的質量管理體系是實現質量管理目標的有效手段。本文通過對GJB 9001C和AS9100D質量管理體系的對比分析、體系建立模式差異點、體系融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進行分析,提出了GJB 9001C和AS9100D融合體系設計框架(包含融合體系架構及融合體系文件),為航天領域實施基于GJB 9001C和AS9100D質量管理體系的組織開展軍民通用體系建設具有一定的借鑒參考意義。
參考文獻
中國軍委裝備發展部.質量管理體系要求:GJB 9001C-2017[S].
質量管理體系-航空,航天和防務組織的要求:AS 9100D IAQG[S].
丁有如,伍斌.多管理體系一體化融合思路[J].質量與認證,2023(1):68-70.
作者簡介
許海岳,碩士研究生,工程師,研究方向為質量管理。
(責任編輯:張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