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宇

圖/視覺中國
在國家以及企業的共同努力下,新能源充電樁數量正在迎來大幅增長。
近日,國家能源局新聞發言人梁昌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數量達到520萬臺,同比增長近100%。其中,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增長約65萬臺,累計數量達到180萬臺;私人充電基礎設施增長約190萬臺,累計數量超過340萬臺。而在5年前,公共充電樁和私人充電樁總量僅有44萬臺。
盡管如此,充電樁的建設布局速度遠遠追不上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增長速度。數據顯示,2017年~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從170萬輛增長到1310萬輛。盡管車樁比從3.9:1降至2.5:1,但充電焦慮卻仿佛并沒有得到相應緩解。
對于不同地區的新能源車主而言,悲歡并不相通。可用充電樁“旱的旱死澇的澇死”的情形,在各地的新能源車數量、充電樁數量、實際使用情況都大相徑庭的背景下,并不夸張。梁昌新坦言,“目前仍存在公共充電設施布局不合理、部分居民小區建樁難充電難、充電市場運行不規范、設施維護不到位等問題。”
客觀現實是,大部分私家車主以私人充電樁為主,在這種情況下公共充電樁使用頻度相對較低,但節假日高峰期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又存在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的情況。截至目前,全國6618個高速公路服務區中僅3819個建成了充電站,平均每站4.36個充電樁。2022 年國慶期間乘用車充電車輛增長幅度達到 69%, 其中私家車增幅為66%。高峰期間充電難的問題隨著電動汽車滲透率的增加而愈發顯著,甚至出現了排隊到汽車電量耗光等問題。
此外,充電樁設施維護不到位問題也不容忽視。所謂“充電就像開盲盒”,指的正是這種情況:在一些高速公路服務區,有些充電樁因為遭受不同程度的損毀,早已成為故障樁。還有不少城市中,部分充電樁無電源接入,有些甚至出現問題聯系不到服務商。
梁昌新表示,“下一步國家能源局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加強充電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和政策協同,持續優化充電網絡規劃布局,著力破解充電難題。”
新能源車車主們的焦慮往往集中于極端情況和特殊日期,但在日常使用過程中,充電設施的不足也確實不容忽略。路上的新能源車越來越多,導致這一情況仍在加劇,但在國家政策推動以及市場需求雙重疊加利好下,充電樁行業也正在迎來高速發展。
2022年1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等十部門印發《關于進一步提升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的實施意見》,明確到“十四五”末,我國電動汽車充電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形成適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能夠滿足超過2000萬輛電動汽車充電需求。2023年1月6日商務部發文繼續協同相關部門支持充電設施建設。1月18日,工信部表示將繼續大力推進充電樁基礎設施建設等。
此外,根據工信部等八部門發布的《關于組織開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工作的通知》,建成適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換電基礎設施體系,新增公共充電樁(標準樁)與公共領域新能源汽車推廣數量(標準車)比例力爭達到1:1,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設施車位占比預期不低于小型停車位的10%。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新能源汽車企業也在積極建設充電樁。在他們看來,品牌應該扮演一個服務商,而非單純的產品提供者。車企的核心價值不只在于把車賣好,還在于要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服務,提升消費者用車體驗。對于新能源品牌而言,為用戶提供便捷的充電補能服務、盡量消弭用戶充電焦慮,也是建立和維護品牌形象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