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權云

甘肅省東鄉族自治縣布楞溝村。圖/中國石化
2023年2月9日,甘肅省東鄉縣石化中學的同學們迎來了特殊的“開學第一課”——中國石化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中國工程院院士馬永生走進教室,為同學們現場講授。
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十年前曾是一片被貧困纏繞的土地,基礎設施條件差,產業匱乏。如今,一座座商住樓、教學樓、易地搬遷安置樓在這里拔地而起,寬闊的柏油路四通八達,鄉鎮加工廠星羅棋布,一座現代化城鎮的圖景徐徐展開。
課堂上,馬永生用中國石化連續十年幫扶東鄉發展的奮斗故事,鼓勵同學們樹立遠大志向,找準努力方向,珍惜少年大好時光,練就過硬本領。
據了解,中國石化在東鄉縣連續十年投入教育幫扶資金1.74億元,資助困難學生投入440.44萬元,資助困難學生881人。他表示,中國石化支持東鄉縣教育發展力度不減,將與社會各界一起,努力為東鄉孩子們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也希望能有更多孩子,學有所成。
甘肅省東鄉族自治縣布楞溝村,東鄉語意為“懸崖邊的村莊”。這里是十年巨變的起點,從十年前的“窮山溝”到如今的“幸福莊”,這里到底經歷了什么?
布楞溝村地處東鄉縣北部的干旱少雨區,曾長期植被稀疏,生態脆弱,基礎條件差。
2013年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沿著陡峭山路來到這里,留下了“要把水引來,把路修通,把新農村建設好”的殷切囑托。這一年也是中國石化定點幫扶東鄉縣的起點。
2013年3月,中國石化派專家組實地考察后,啟動了在東鄉縣的第一個幫扶項目——援建布楞溝通村硬化路。僅僅62天后,一條寬5米、長20公里,加設3000多個防護欄的水泥硬化路就通到每家每戶門前,將村子與大山外的世界連接起來。
“要想富,先修路”,這條“惠民路”不僅保障了村民的出行安全,也讓大家能夠走出大山。村民們運進生活、生產物資的成本降低,還可以把當地土特產賣得更遠。
“路修好了,以后肯定會越來越好?!北藭r,得知布楞溝村修通水泥硬化路的馬外那西一家人結束漂泊,回到老家。在中國石化的幫扶下,馬外那西開始貸款養羊。通過這條“致富路”,馬外那西的羊得以走出大山,賣到了臨夏、蘭州等地。妻子馬麥熱在自家開起了農家樂餐館,一年凈賺2萬元,一家人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截至2022年,中國石化累計投入資金1億元,在布楞溝流域完成道路建設70余公里,有效解決了6個鄉鎮、25個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群眾出行難題。
把路修好,還要把水引來。東鄉縣“梁高水低”,年降雨量不到300毫米,年蒸發量卻高達1500毫米。當地人為了取水,下溝上山要走三五公里,人挑畜馱來回需一兩個小時。很多村民甚至把水管接上房頂,以便在下雨天把屋頂的雨水引入院子里的水窖。
為了解決當地“吃水貴、吃水難”的問題,數年來,中國石化累計投入6700萬元,在東鄉縣修建578公里供水管道,新建、維修164座蓄水池,提供了2349套入戶設施,并援建東鄉縣水質檢測中心和自來水智能化管理系統。
如今,清澈的自來水通過管網流進村民的院落,布楞溝流域內超1.3萬群眾結束了吃水靠車拉、驢馱、人背的歷史,喝上了放心水。
除了道路硬化和自來水管網建設,危舊房改造也是中國石化加強東鄉縣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設的重要工程。
過去,布楞溝村多數村民都住著土坯房。多年來,一間間土坯房在風吹雨打下搖搖欲墜,大部分已是危房。“我們不能說把路修到老百姓家門口就不管了,房子舊了有危險了,該修也得修?!敝袊v東鄉縣第二任扶貧干部、時任東鄉縣副縣長嚴超回憶。
2013年起,中國石化開始對布楞溝流域居民的危房進行改造,針對房屋漏雨、墻體裂縫等情況重點加固,新建住房56戶,改造危房1335戶,確保群眾住房安全。在此基礎上,中國石化繼續鞏固提升,修建小型污水處理設施和水沖式廁所,有效提升了村容村貌。
“要把水引來,把路修通,把新農村建設好”。如今,再次站在山梁上眺望布楞溝村,目之所及再也不是滿山的蒼涼。綠色掩映間,一排排嶄新的民居坐落在半山腰上。村民喝上了幸福水,走上了致富路,住進了新農村。十年來,中國石化在東鄉縣布楞溝流域累計投入資金2.64億元,實施基礎設施幫扶項目34個,不僅有效解決了當地群眾吃水難、行路難、住房難的民生問題,也為生產要素流動和產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也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群眾就地就業的長遠之計。
布楞溝流域海拔高、氣候冷、干旱少雨、土地瘠薄,缺乏常規農業生產所需的自然條件。村民往往勞苦一年,收成僅夠維持一家人的生計。要想如期脫貧,當地亟需探索一條產業致富的新路子。
為此,中國石化聯合甘肅省農科院,根據當地環境、村民勞動習慣與勞動時間,為村里“量身定制”了脫貧產業:藜麥。這種原產自南美洲安第斯山脈高原地區的谷物,有“營養黃金”“超級谷物”之稱,但對布楞溝村的村民們來說卻是“新鮮玩意兒”。
“我們組織了專家技術指導、現場培訓,可是老百姓沒有按照要求種植和進行田間管理,開始都不出苗。還有人覺得藜麥就是喂牲口的雜草,不配合?!敝袊v東鄉縣扶貧干部楊成回憶,村民一開始不愿意種這長得像灰條菜一樣的“洋玩意兒”。
2018年,中國石化與科研院所合作,投資建成全省規模最大的正規化藜麥育種基地,培育出適合我國干旱、高寒地區生長的藜麥品種18個,將藜麥產業鏈向種業端延伸。經過大力推廣,村民們對這種作物的接受度逐漸加強,開始打破原有的種植習慣進行培育。
2019年,中國石化在布楞溝流域5個鄉鎮共種植藜麥4000余畝,帶動537戶群眾均增收5200元。楊成說,慢慢地,大家都知道藜麥不僅好種,還能賣上好價錢。次年,種植面積擴大到1萬多畝,戶均同比增收11922元。在收購現場,一位年過七旬的老大娘看到手里的12000多元錢時激動地說,種了一輩子土豆,也沒見過這么多收入。
從育種到種植的路走通了,中國石化接著延伸產業鏈。2021年4月,中國石化主導幫扶東鄉縣最大單體項目——藜麥加工產業園開工建設,工程占地70畝,總投資超億元。
產業園正式投用后,主要生產初加工藜麥米、藜麥粉,深加工藜麥掛面、藜麥牛肉面、藜麥餅干、藜麥片等高附加值產品,培育“藜之香”品牌,形成了從培育、生產、加工、銷售到研發的全產業鏈條。打造種植示范地3塊,培育產業強村10個,嵌入產業鏈發展受益近萬人。
有產業就有就業,有就業就能增收。中國石化立足東鄉縣的自然資源稟賦,大力推廣藜麥種植,發揮專業運營優勢,助力東鄉藜麥快速產業化、標準化、規?;?、品牌化。如今,東鄉藜已經變成帶動村民的“致富藜”。
產業幫扶對于帶動農村低收入群體增收致富,激發欠發達地區內生動力,推動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義?;诋a業鏈條,中國石化自身獨特的銷售網絡也發揮著獨特優勢。
依托全國2.8萬座易捷便利店、石化員工團購網、“易捷加油”App、“臻品甘肅”App等線上線下渠道,中國石化加大藜麥消費幫扶力度,持續增加群眾收入,優化“產、供、銷”經營路徑,形成全產業鏈幫扶模式,不僅幫助東鄉縣拔掉“窮根”,同時也實現了當地的“內生造血”。
東鄉縣有30萬人口,其中87%是東鄉族,一個有語言無文字的特殊的少數民族。長期以來,學校基礎設施破舊、教師資源不足、學生輟學率高、居住分散等“上學難”問題一直困擾著當地村民。
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2013年以來,中國石化投入大量資源,推動教育成為當地脫貧致富、挖掉“窮根”的引擎,先后援建布楞溝小學、龍泉鎮中嶺小學等40所學校。其中,所援建的東鄉石化中學堪稱全州一流。
2019年12月,中國石化和東鄉縣共同投資2.48億元,在東鄉縣達板鎮建設新的石化中學。學校位于沿洮河經濟帶核心區,占地面積50150平方米,成為全縣硬件設施最好的學校。2021年9月,甘肅省東鄉縣石化中學迎來第一批800名初一學生。
為提升學校師資力量,中國石化聘請高水平校長和管理團隊,聯合北京師范大學開展東鄉縣石化中學特色建設與品質提升整校推進項目。在2022學年春季學期全縣學業質量監測中,東鄉縣石化中學排名第一,總分、平均分領先于縣內其他初中,教學水平穩固提升?!拔业暮⒆釉谶@里上學,特別感謝老師對孩子的關心和愛護?!币晃粚W生家長表示。
朗朗書聲背后,也少不了中國石化對孩子們的特殊關愛。
2022年7月,在全國婦聯指導下,中國石化與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共同發起全國首個“春蕾加油站”公益項目,在東鄉縣石化中學落地。該項目計劃資助不少于1000名女童,建設“春蕾加油站”女童成長友好空間100個。在資助困難家庭女童的基礎上,通過實施成長賦能行動,給予廣大女童思想上的引領、精神上的激勵、心理上的關愛,全方位助力她們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基礎教育在國民教育體系中處于基礎性、先導性地位。鄉村振興的關鍵是鄉村教育振興。中國石化著眼于學生、教師、教育管理者三個層面,形成了教育幫扶的整體性。此外,中國石化還號召直屬單位以結對形式參與教育幫扶工作,切實履行了央企的社會責任。

中國石化鄉村振興產業園。圖/中國石化

東鄉縣石化中學。圖/中國石化
從把水引來,把路修通,把新農村建設好,到產業造血“拔窮根”,再到辦好“老百姓家門口的學?!?,十年來,中國石化想東鄉所想,幫東鄉所需,終于使得昔日山鄉發生巨變。2020年11月,在中國石化的不懈幫助下,東鄉縣實現了高質量脫貧。
當然,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鄉村振興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各方面,關系到城鄉關系重構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進程中,央企充分發揮在市場、資金、技術等方面的優勢,持續加大對地方的幫扶力度、提升幫扶實效,為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了強大助力。
為此,中國石化編制《中國石化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十四五”發展規劃》,保持現有幫扶政策、資金支持、幫扶力量總體穩定,持續鞏固脫貧成果,并把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作為鞏固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的根本舉措。
針對東鄉縣的鄉村振興工作,中國石化嚴格落實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的要求,堅持幫扶工作力度不減、人力不減、資金不減,計劃“十四五”期間在東鄉投入幫扶資金每年至少增加10%,同時派駐掛職干部、實施幫扶項目,集中力量解決脫貧群眾不同層面發展需求。
“十年來,我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托,一茬接著一茬干,與當地干部群眾一道推動東鄉整體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瘪R永生表示。
根據中國石化發布的《中國石化定點幫扶甘肅東鄉10年履責報告(2013-2023)》,中國石化十年間累計投入無償幫扶資金超7億元,先后派駐幫扶掛職干部11人,實施幫扶項目236個,惠及群眾15.4萬余人次。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馬永生指出,中國石化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部署,聚焦產業、教育、消費“三提升”,探索打造“以消費帶產業、以產業帶振興、以教育帶發展”的特色幫扶模式,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以更加主動的作為、更加有力的舉措助力鄉村高質量振興。
回望十年幫扶路,山鄉巨變煥新顏,中國石化定點幫扶東鄉開啟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