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珊珊
特斯拉明天的價格就像薛定諤的貓,你很難判斷它究竟是漲是跌。
據特斯拉官網顯示,2月10日、2月17日,特斯拉兩次調整Model Y不同版本價格,兩次均漲價2000元。相較于年初Model 3與Model Y車型2萬~4.8萬元的降幅,如今價格的上調看上去并不值得一提。但在汽車產業中,似乎從來沒有一家企業會如此頻繁地調整價格。
對于價格調整,特斯拉北京區總經理陶琪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一款產品價格的調整,實際是企業對于接下來一段時間成本變化的一個預測。”
陶琪表示,特斯拉的價格制定跟傳統車企是有差別的,2013年進入中國時,美元的車價直接乘以匯率加運輸費就是當年進口車的定價。“今天的國產車輛,我們依舊是基于成本定價,因為我們看重的是公平和透明。”
此外,由于特斯拉采取直營模式,也使得每一次售價調整更為直觀。而傳統上是汽車廠商給一個官方指導價,4S店自己來決定實際售價。陶琪認為,傳統4S店售價不透明,也不可控,每個人去不同的店拿到的價格可能都是不一樣的。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數據顯示,特斯拉中國產汽車1月銷量為6.6萬輛,同比增長10.3%,去年1月的銷量為5.98萬輛。特斯拉財報顯示,其在2022年四季度實現了有史以來單季度最高營業收入、最高營業利潤和最高凈利潤。也有分析認為,在漂亮的業績表現基礎之上,特斯拉還有進一步降價的可能。
對此陶琪表示,現階段不可控因素造成的影響越來越小,供應鏈體系相對穩定,特斯拉車型的價格正趨于穩定,未來會不斷通過供應管理、產品創新、生產制造技術迭代等多方面控制成本,讓利消費者,提升產品的可負擔性。
遺憾的是,對于特斯拉可以奏效的降價大法,并不能成為行業內普遍適用的良藥。
今年1月,小鵬、問界、零跑等造車新勢力均跟隨特斯拉進行了價格下調,但依舊出現了銷量下滑。2023年1月,小鵬汽車銷量僅有5218輛,環比、同比跌幅都超過了50%。問界1月銷量4475輛,環比下降55.88%。零跑汽車1月交付僅1139輛,環比同比均大幅下降超80%。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罕見地出現了產銷雙降,分別為42.5萬輛和40.8萬輛,環比均下降近50%,同比下降分別達6.9%和6.3%。1月和2月本就是汽車銷售淡季,疊加新能源汽車“國補”退出的消息,導致去年12月部分用戶提前消費,使得開年的產銷數據稍顯冷清。
一位暫時仍堅持價格不變的合資企業負責人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我們確實也想搶市場,經銷商也在問為啥不降價,但是利潤真的不允許。特斯拉降三萬五萬還能賺錢,我們降一萬就把‘血槽’吐干了,問題降了這一萬也不一定能換來銷量。”
“特斯拉降價,讓中國品牌警醒。”2月23日,在吉利中高端品牌“銀河”發布會上,吉利控股集團高級副總裁楊學良也提及特斯拉降價對于各大品牌帶來的沖擊。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分析,新能源車型前期漲價過多,訂單較少,再疊加特斯拉等頭部企業降價,造成了消費者的觀望情緒,以致銷量環比下降較大。
雪鐵龍品牌全球執委會成員、東風雪鐵龍品牌副總經理兼市場營銷總經理曾迪灝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大部分的傳統車企的做法還是以燃油車的利潤發展電動車,如果燃油車的利潤都沒有了,電動車項目就非常困難。
“特斯拉降價就是開啟了一輪價格戰,會進而引發中國新能源市場的優勝劣汰。”招銀國際研究部經理、汽車行業分析師白毅陽則認為,國內車企跟進降價是迫不得已,如果不降價,可能會更快地被淘汰。
如今車企面對的難題是,補貼沒了,新車售價反而更低了,售后利潤也在下降,然而咬牙跟進特斯拉降價,卻發現銷量還是不見漲,最終“降了個寂寞”。
不過,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信部原部長苗圩認為,長遠來看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滲透率仍將提升。“我預計今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很有可能超過30%,即年銷900萬輛,并有可能在2030年之前達到50%。”
新能源汽車市場依舊擁有廣闊的空間,而對于身處其中的企業來說,首先要熬過黎明前的長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