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 麟,黃 磊
(西北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西安 710075)
渡槽是調水、輸水的重要構筑物之一,其結構具有頂部質量大的特點。地震時確保渡槽安全可靠也尤顯重要。一般情況,把渡槽內的水體作為附加質量,附加到槽體內進行地震反應分析。該假定忽略了水體晃動及水體與渡槽的相互作用,與實體工況存在一定的差異。本文結合某工程的渡槽,采用有限元程序進行分析,分析時考慮水體晃動,地震波沿渡槽長度方向一致輸入和考慮行波效應,波速采用不同的數值。計算地震時渡槽的應力響應。
本文選取一段調水工程中的超長典型渡槽結構進行地震反應分析,渡槽跨度50 m,槽內馬蹄形,渡槽端跨及跨中截面如圖1、圖2 所示,渡槽結構及水體的有限元模型如圖3、圖4 所示。

圖1 渡槽端部截面

圖2 渡槽跨中的截面

圖3 結構有限元模型

圖4 水體有限元模型
槽體材料為C60 砼,密度為2500 kg/m3,彈性模量為3.6×104MPa,泊松比為0.167;槽墩材料為C30 砼,密度為2500 kg/m3,彈性模量為3.0×104MPa,泊松比為0.167;水體密度為1000 kg/m3,黏性系數為μ=1.435×10-3Pa·s。
本文選擇二類場地類別的El Centro 波和Taft波人工合成的位移波,波形圖如圖5、圖6 所示。地震波順槽輸入,分別考慮一致輸入和行波效應,波速分別為50、100、200、300、400 m/s;槽內水深高度分別為0、3.5、3.75、4、4.25、4.5 m。

圖5 El Centro 位移波形

圖6 Taft 位移波形
渡槽內水體在地震作用下會產生大幅晃動,這種晃動會直接影響渡槽結構的應力分布。表1—表4 分別給出地震波一致輸入和不同波速情況下,結構在不同水深情況下跨中和端跨截面第一主應力值。

表1 在不同El Centro 位移波波速激勵下跨中截面第一主應力

表2 在不同El Centro 位移波激勵下端跨截面第一主應力

表3 在不同Taft 位移波波速激勵下跨中截面第一主應力

表4 在不同Taft 位移波波速激勵下端跨截面第一主應力
由表1—表4 可知:在El Centro 位移波和Taft位移波激勵作用下,跨中、端跨截面第一主應力隨著輸入地震波波速增大有增大的趨勢,但一致輸入情況下截面第一主應力的數值有所減小。這是因為當輸入的地震波速越小,槽墩受到激勵間隔的時間就越大,渡槽兩端的相對位移就越大,這樣會使結構與槽內水體產生劇烈的相互作用,槽內水體會給結構提供很大的阻尼,吸收地震所生產的能耗,降低結構在地震中的應力響應。
渡槽內水體在地震激勵的作用下會產出大幅晃動,這種晃動對渡槽結構的應力分布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僅給出渡槽水深3.5 m,El Centro 位移波一致輸入跨中的第一主應力云線圖和波速300 m/s 端跨的第一主應力云線圖,結果如圖6、圖7 所示。由第一主應力等值線圖可知,跨中底板及板角和端跨底板及槽壁均產生了較大的拉應力,拉應力超過砼允許應力時,使混凝土產生裂縫,造成結構破壞。因此,在實際的工程中,在跨中及端跨的相關位置增加配筋,以確保渡槽在地震時正常使用。

圖6 一致輸入(水深3.5 m)

圖7 輸入波速300 m/s(水深3.5 m)
本文考慮流固耦合下的渡槽的地震分析,通過地震位移波的多點和一致輸入進行計算,研究結果表明:
1)渡槽跨中、端跨截面均產生了較大的拉應力,因此工程中在相應位置應增加配筋,以確保渡槽在地震時的正常使用;
2)考慮流固耦合下的渡槽的地震分析,使模型與工程實體更為接近,計算結果與實際吻合度更高;
3)地震時,水體會產生阻尼效應,減弱地震響應,因此,水體耦合對結構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4)對于高烈度區域,采用流固耦合方法進行渡槽的抗震計算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