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坤洪 何立乾 王挺 伍小英 蔡曉婷
1廣州市胸科醫院第二門診部,廣州 510095;2廣州市胸科醫院結核病控制管理科,廣州 510095
結核病是一種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傳染性疾病。當前,結核病仍然是一個威脅人類健康的全球性衛生問題。按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數據,2020 年全球報告新發病人數是580 萬,報告因結核死亡人數是130[1]。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20 年我國報告新發病人數是670 538,報告因結核死亡人數是1 919[2]。國內研究曾應用統計學家Kulldorff提出的基于圓形空間掃描技術的聚集性分析方法計算確定結核病的聚集區域,但是該法忽略了空間布局的不規則性[3-4]。日本統計學家Takahashi和Tango提出了掃描窗口動態變化的FleXScan空間掃描技術,能探測出更準確的不規則聚集區[5]。本研究結合FleXScan 空間掃描統計量,分析2018—2021年度廣州市肺結核流行病學特征,進行肺結核聚集疫情的探測,提出科學的預防和控制工作建議。
1.資料來源
廣州市肺結核病例數據來源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的子系統《結核病管理信息系統》。通過該系統收集2018 年1 月1 日至2021 年12 月31 日期間報告確診的廣州市內肺結核患者的相關信息,包括個人信息及治療信息。人口數據來源于廣州市統計局發布的《廣州市統計信息手冊》(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調整后)。地理位置通過百度地圖進行地理編碼。
2.研究方法
2.1.空間統計分析 采用FleXScan 空間掃描法對不規則掃描窗口進行不同區域的動態掃描,并對空間分布進行Poisson 分布擬合計算掃描窗口內理論發病數,由對數似然比(log-likelihood ratio,LLR)來判定聚集性大小,LLR 值越大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則表示該動態窗口下所含區域為聚集區域的概率越大。掃描時根據預先設定的最多相鄰區域K,K 的取值由1 開始增加,直到預先設定的最大值,一般設為15。FleXScan 空間掃描法可以探測到多個聚集區,除最可能的聚集區外,與最可能聚集區無重合且同樣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其他聚集區稱為次級聚集區[6]。
2.2.統計學方法 應用Excel 軟件進行數據整理、歷年肺結核發病的描述性統計,采用FleXScan 軟件進行空間掃描分析,檢驗水準α=0.05。
1.廣州市2018—2021年肺結核流行病學特征(表1)

表1 2018—2021年廣州市肺結核流行病學特征(共34 306例)
2018—2021年廣州市肺結核病例男女構成比是2.01∶1。在各年齡階段均有發病,25~<35歲年齡段的青壯年群體肺結核報告發病人數占比最高為23.06%,其次為45~<55 歲人群為16.47%,<15 歲人群肺結核報告發病人數占比最低為0.75%。在職業分類中,家務及待業占比最高為45.77%,其次為離退休人員12.26%。廣州本地戶籍與流動人口構成比是1.03∶1。
2.2018—2021 年廣州市肺結核年均登記發病率空間分布
2018—2021年廣州市年平均登記發病率為46.46/10萬,年平均登記發病率較高的是海珠區(56.76/10 萬)、越秀區(50.51/10萬)、荔灣區(49.59/10萬)、天河區(49.43/10萬),年均報告發病率較低的是花都(37.44/10 萬)、番禺區(39.62/10萬)。由年均登記發病率看,廣州發病率地區差異明顯,廣州老城區報告登記發病率較高,郊區報告登記發病率較低。
3.空間掃描分析(表2及圖1)

圖1 2018—2021年廣州市肺結核病例FleXScan空間聚集區域掃描分布圖

表2 2018—2021廣州市各區肺結核報告發病率FleXScan掃描分析結果
FleXScan 空間掃描結果顯示2018—2021 年廣州市共探測到了4 個形狀不規則的肺結核發病空間聚集范圍,都屬于一級聚集區,未發現次級聚集區,共涉及8 個行政區,其中海珠區、荔灣區、天河區、越秀區4 個行政區每年均處在一級聚集區里,一級聚集區涉及的行政區有向廣州市東北部增加趨勢。
空間掃描統計不但可以判斷疾病分布是否存在間聚集性,還可以對疾病聚集位置和范圍定位[5]。通過FleXScan軟件進行空間掃描分析,可以直觀地反映2018—2021 年廣州市肺結核發病在空間上具有聚集性與以往研究結果相似[7],總體上來說發病聚集性由中心城區(越秀、海珠、荔灣、天河)向東部、北部及東北方向延伸,南部及西北方向未出現聚集性區域,說明廣州市存在肺結核發病區域不均衡,且存在高風險區域,提示廣州市結防機構需要加強對聚集區域的肺結核疫情監測,在出現聚集性苗頭的時候盡快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包括落實病人規范治療和社區專人管理,要求患者不去人群聚集地方、外出戴口罩、不隨便吐痰和正確處理痰液,加強健康知識宣教等,防止疫情向非聚集性區域蔓延。
人口密度對結核病發病存在正相關影響[8-9],廣州中心城區常住人口多,流動人口數量大,區域面積小,因此中心城區的人口密度非常高,容易引起肺結核病的傳播流行。另外,中心城區及近郊的白云區和黃埔區都擁有著不少城中村,城中村的樓房大多數是握手樓,通風不良,環境臟亂差,人流復雜,居住居民普遍健康意識不強和衛生習慣不好,也是造成肺結核傳播流行的危險因素。因此,提示這些區域的結防機構需要加強對肺結核監測,做好肺結核健康宣教工作,提升群眾預防肺結核的知信行,做到出現疑似癥狀的時候要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2019—2021 年,聚集性區域由廣州中心城區及近郊區向增城、從化等遠郊區延伸,這需要引起遠郊區結防工作者注意,廣州市遠郊區的常住人口以戶籍人口,特別是農村人口為主,普遍農村人口對結核病的政策知之甚少,老齡化嚴重,經濟收入低,醫療保險不足[10],同時在遠郊城區的醫療資源配置不均衡,導致他們當發生肺結核后可能會延遲就診,不利于結核病的防控。因此,要做到把結核病的減免政策宣傳到農村去,落實家庭醫生簽約工作,關心關愛老年人,特別是孤寡、空巢老人,落實好老年人體檢工作,加強遠郊區醫療機構建設,提升基礎醫療機構對肺結核的診治能力,提高群眾醫療資源的可及性。
本研究運用動態變化不規則區域掃描技術對廣州市肺結核疫情進行空間掃描分析,提出了針對性的肺結核防控建議。同時,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本研究以區縣為掃描尺度,無法對更具體的鎮街層面進行分析,后續研究將會進一步收集整理鎮街層面的數據,開展更深入細致的研究,以期為廣州市肺結核防治工作提出更加科學客觀、具體可行的指導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