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

2023年是政策上承上啟下的一年,包括新能源補貼退坡、國六B、購置稅補貼停止等等,但很多人對這些政策實際上并不了解,更多是人云亦云,這也導致了不少謠言傳播較廣,影響了一部分消費者的判斷。因此出行局就整理了近日幾條影響比較大的傳言,看看你是不是都信了。
隨著3月份東風系在湖北打響了降價促銷的第一槍,很多地區、車企均被影響,紛紛跟上,有人非常疑惑,為何車企們會在今年上半年集體降價,搞出這么大的優惠。
一則消息不脛而走,有網絡傳言表示,這與國六A車型清庫存關系密切,7月1日后,國六A標準的車輛將無法上牌。經歷過2019年夏天國五過渡到國六的消費者都知道,6月份的時候,眾多4S店都大促銷,特別是最后一天,優惠非常大,也正是這個原因,很多人都相信這次7月份國六A向國六B過渡的時候會出現與2019年相似的場景。
但事實并非如此,國六B雖然比國六A要求更加嚴格,但兩者更多是一種并行的姿態在啟動,從2019年開始,國六B就已經在部分地區實行,有媒體向包括生態環境部門、工信部門和中國內燃機協會等相關部門詢問,它們均表示沒有接到任何7月份強制過渡國六B的消息。
除此之外,據部分車企的技術人員介紹,近兩年生產的很多車型早已經按照國六B的要求生產,即使7月會實行強硬過渡國六B,大部分現款新車都是符合要求的,對市場影響非常小,不存在硬切換導致需要清庫存的情況。
去年還沒結束的時候,有關新能源政策的討論就沒停過,實際上新能源能在國內推廣得如此迅速,離不開兩個政策:其一是車價補貼,即車企能夠在每輛車上得到一定量的國家補貼;其二就是購置稅減免,這一點對于消費者最為直觀,提車只需要在車價上搭配保險,沒有其他任何費用。
這兩個方面都是真金白銀幫消費者少了購車成本,也受到了很多人的歡迎,但從今年開始,補貼已經確認退坡,這個信號也給了很多人遐想,他們認為今年補貼取消,到了明年購置稅優惠也會取消,油車與電車將回到同一起跑線。
在近日的“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就這個問題也給出了回應,工信部研判認為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將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它們將圍繞技術攻關、推廣應用、基礎設施建設等持續發力,加快新體系電池、汽車芯片、車用操作系統等技術攻關和產業化應用,并盡快研究明確新能源汽車車購稅減免等接續政策,穩定市場預期。雖然并沒有指出補貼與優惠政策具體會怎么變,但明確指出了購稅減免會有接續政策,明年并不會一刀切,因此各位消費者不必過于擔心。
近日,一則媒體報道刷屏了汽車圈,根據文中內容顯示,我國將會在下半年全面淘汰傳統的后視鏡,新車將換電子后視鏡,甚至表示一些電子后視鏡的上游供應商已經準備就緒了,只要時間一到,國內新車將會大批量更換相應的設備,而這篇報道最重要的證據是一份去年發布的文件。
2022年12月29日,國家標準號為GB15084-2022的《機動車輛間接視野裝置性能和安裝要求》正式發布,新標準將自2023年7月1日正式實施,屆時將全面取代現行的于2013年發布的GB15084-2013版本標準。正是因為這份文件,部分媒體認為傳統后視鏡將會類似于國五國六一樣被淘汰。
實際上翻開這份文件可以看到,該文件僅僅是允許電子后視鏡出現在市場上并與傳統后視鏡并行,本就是一份準入文件罷了,其中并沒有提到要用電子后視鏡全面淘汰傳統后視鏡的內容。
電子后視鏡確實具備角度更大、視野更好、更靈活清晰的特點,但由于其是電子產品,一旦出現故障比較麻煩,且電子后視鏡的攝像頭如果行駛過程中被污水或紙巾遮擋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后果,從現在的需求來看,傳統后視鏡更讓人放心也更穩定,今年下半年這么短的時間就想要取而代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