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綜合
浩瀚星空,煙花總能帶給人們奇妙的幻境。“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天花無數月中開,五彩祥云繞絳臺”……古詩詞中留存了不少對煙花的贊譽。
煙花的淵源
煙花在我國的歷史頗為久遠,最早可追溯至先秦的“爆祭”和“庭燎”?!对娊洝ば⊙拧ねチ恰分小耙刮窗?,庭燎晣晣”的“庭燎”實為一種用竹竿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燒使竹節中的氣體膨脹而爆裂,發出“噼噼啪啪”的聲音?!氨瘛钡谋疽馐欠僦穸?,最初的目的是驅逐鬼怪或迎神。
我國是最早發明火藥的國家,隨著火藥的出現,火藥爆竹逐漸取代了竹節“爆竹”,因其發出的聲音與鞭子抽地的聲音相似,被稱為“鞭炮”。南北朝的《拾遺記》“含雷吐火之術”中的“含雷”描述的是爆竹的聲音,“吐火”表達了噴射的效果。這種幻術表演就是煙花的雛形。
北宋時期,煙花生產技術和種類都已具備一定的水平,煙花有了“起輪”“走線”“流星”“地老鼠”等稱謂。明代,煙花種類更豐富,施放方式從零星散放轉變成“扎架組合”燃放。人們將各式煙花分組綁在木架上,按照火藥線順序連接,不僅延長了煙花的燃放時間,還能呈現燈火流星、花謝樓閣等效果。
清代《火戲略》是記述煙花制作技術的專著,其中詳細地介紹了煙花的燃放原理、原料配制、制作技藝、操作程序等事項,有較好的參考價值。
數字煙花引領“更精準”
在現代大型煙花表演中,煙花編程師首先通過虛擬數字中的3D建模對燃放現場進行預建模組合,在計算機模型中選擇合適的煙花彈種類,以音樂播放時間節點為軸,細分煙花燃放的順序、位置、時間間隔等,再根據不同的音樂節點安排煙花燃放的時間和形狀,最終根據模型運轉的效果,決定煙花的生產和擺放。
數字建模不僅能幫助技術人員精準排列和組合,還能精準計算煙花在該點燃爆后焰火傳播的安全距離,從而保證觀眾的安全??梢哉f,計算機軟件技術使煙花燃放的準確性及安全性都得到了精準把控。
煙花“黑科技”
立體煙花技術將根據焰火的效果構圖,分解成足夠勾勒出圖案的點陣圖,借助不同的發射裝置,將效果藥和效果件送至相應點位,使其在特定點位上燃爆而實現像素點。當全部像素點依次排列后,即可呈現焰火的各種創意效果。
未來,為降低煙花燃放的煙霧和灰塵,使煙花更加適應新型發展的要求,低硫甚至無硫的環保生產材料將更為普及。在生產工藝上,內環套外環的結構方式還能實現煙花發射中不掉火花以及全程無紙化。此外,利用空氣擠壓彩色紙花瓣等噴向空中并結合LED反射光等技術,呈現“不是煙花,勝似煙花”效果的以電子煙花為主的新型煙花技術也開始嶄露頭角。
(欄目編輯? 方郁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