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博,陳志學,陳雪峰,李明印,饒家富,康 健
(中國石油集團工程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2206)
智能化鉆井技術能夠大規模提高鉆井工程效率,減少鉆井事故復雜,達到提質增效的目的。目前,國外多種新型智能化鉆井技術已經應用在鉆井工程中,為鉆井工程工作帶來了新的發展方向。但是我國智能化鉆井技術受制于技術要求,還未在鉆井工作中得到廣泛應用,與其他發達國家差距依舊較大,但是我國已經加快智能化鉆井技術研發和創新,不斷提升我國石油鉆井技術水平。
(1)智能鉆井技術建設需要軟件、硬件結合,但目前部分硬件技術還存在一定問題,難以在高溫、高壓、高含硫條件下長時間正常工作;例如塔里木盆地庫車山前井底溫度超過200°C、壓力超過100MPa,螺桿、MWD 等井下鉆井工具難以在高溫高壓條件下長時間正常運轉;
(2)鉆井工程生產節點多,專業跨度大,協同管理難,相關學科節點過多,數據量龐大,分類困難。安全生產、高效的生產運行將涉及鉆井、固井、鉆井液等多部門多專業協調,相對統一管理困難;
(3)管理模式發生沖擊信息化建設對目前管理方式帶來了極大沖擊,智能管理平臺的信息化建設將會最大化節約成本,釋放大量人力資源和社會物質資源,勞動組織架構合計勞動組織方式的深刻變革,生產資源將會重新分配。
智能化鉆井軟件可總結為:依托數字油田智能建設總體框架,在數據采集的基礎上,將數據傳至數據庫,通過數據篩選,利用計算機給定運算模式,將計算結果反饋到現場,指導生產的一種安全、高效的辦公平臺,所以硬件是基礎,軟件是關鍵[1]。
成熟、高效的智能化鉆井軟件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完整的數據庫,規模化的軟件離不開基礎數據的支持,任何一個理論結果都是在大量數據的基礎上得到的;二是運行規則,目前為止更多的運行規則仍然依靠人工經驗進行獲取,由此導致運行結果存在一定誤差,但是隨著大數據的逐漸完善,更多的運行規則必將逐步完善,逐步消除誤差,獲取精確結果。
數據的地位應該高于業務與技術,技術的創新都是源于數據的支持,任何技術的進步離不開以基礎數據為核心的技術支持,即油田信息化建設應該以數據為核心進行開展,數據是支撐鉆井技術的發動機,如何將有用數據甄別出來,用以支持技術的進步、科技的創新,是大數據池的關鍵。數據庫的建立主要包括數據采集、數據處理和分析、數據應用三個階段[2]。
隨著油田井下高溫、高壓、無線傳感器的成熟應用,油田生產基礎數據采集逐步趨于完善,已經基本達到數據穩定、及時、準確采集的基礎條件。數據采集是將原始數據經過傳感器一并采集到數據庫中,并根據數據類型進行存儲。以鉆井生產為例:按照生產過程可分類為純鉆時間、井深、進尺、鉆井液密度、起下鉆等。時間可分類為秒度數據、分度數據、時度數據、日度數據、月度數據等。數據的及時性和準確性,是信息化構建的基礎框架,數據準確越高、及時性越強,數據庫建立也就越充分完整,后續軟件調取越方便、快捷[3]。
單一數據往往無法最大化發揮數據的價值,原始數據需要進一步處理,將數據組合起來進行多維化處理,才能體現出數據最根本價值,例如將井深數據、套管數據、完鉆原則、鉆井液密度等多種類型數據進行串聯組合,才能將井身結構展示出來(圖1);將純鉆時間和進尺數據相結合,就可以得到機械鉆速數據。

圖1 井身結構
對原始數據進行深入分析,利用大數據尋找規律圖版,找出結果支撐數據,將多維數據進行對比分析,才能實現對事物的精準定位,才能進一步促進鉆井生產。具體來說:我們多數需要的不是原始采集數據,而是原始數據經過進一步分析得到的衍生數據,鉆井生產過程中多數數據并不能直接進行測量,這時候就需要利用公式、人工經驗、相關軟件進行計算校核,才能得到我們想要的數據[4]。
數據庫是按一定規則將原數據進行數據整理、分析、計算的一個集合體。它實現了對數據庫訪問的用戶管理,權限分配,數據的導入、導出,應用系統的集成開發管理功能。
數據庫可以看作存儲各類數據的大型倉庫,其中的數據可供任意存取、處理、分析及傳輸,數據庫建立的最終目的就是應用,如圖2數據類型分類。數據庫是從多個渠道獲取原數據進行集中數據處理分析,為后續數據應用、調取構建基礎框架,為不同部門、不同用戶提供可信度高的數據資源,數據庫建立可以省去后續大量統計數據時間,是用戶讀取數據最為方便的平臺[5]。

圖2 數據類型分類
智能化鉆井軟件是油田信息化建設發展過程中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在數據庫構建的基礎上,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計算方式,加入人工經驗應運而生的可以斷崖式節能降耗、提質增效最安全高效的辦公平臺。成熟的智能化鉆井軟件可以最大化體現出數字化優勢,挖掘出數據最大應用價值,能夠最大化減少事務中間環節,實現不同專業領域、不同學科之間信息資源的高度共享,達到協同研發、協同管理的目的。智能化鉆井軟件可總結有兩大功能,第一指導生產、提質增效;第二安全監測。
目前為止,鉆井過程中參數的確定,仍需要人工臨時決定,受外界因素、個人素質影響大,不確定性強。智能化鉆井軟件涉及的鉆進參數、鉆井液技術、固井、測井等任何參數的確定都無法及時得到最優解。但成熟的智能化鉆井軟件可全面感知實時井況,在鉆井過程中根據井場數據實時傳輸,將最真實、穩定、可靠數據,快速傳至數據庫中,以數據庫為依托,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將專家人工經驗融入系統平臺中,由智能鉆井平臺計算出最合理鉆井方案,實時給出最合理鉆井參數、工具、決策等建議,對現場施工進行指導。隨著基礎數據庫規模的逐漸變大參數的準確性也會逐步提高。
例如:在鉆井過程中,泵壓數據、扭矩、鉆壓、轉速等相關參數通過傳感器實時傳送至數據庫中,數據庫經過利用大數據篩選計算出類似工況,進行參數匹配數據,經過云計算可以給出合理的鉆井參數建議。直接反饋至鉆井平臺,直接指導生產。中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研發的《井下工況感知與實時優化》通過應用井底巖屑返出量監測裝置,同步調用工程錄井數據,對井底巖屑返出率實時計算,定量化評價井眼清潔度,確定鉆進最優鉆井參數隨鉆調整鉆井參數,降低井底有害振動,使鉆頭始終保持在高效破巖狀態,從而提高鉆頭破巖效率與機械鉆速、延長鉆頭使用壽命。
鉆井作業所處環境惡劣、施工難度大、技術要求高,給鉆井設備要求帶來諸多挑戰。但是截止目前,多數鉆井設備安全等級可以完全滿足生產開發的需求,而多數事故復雜原因是由于人工操作不規范、處置不及時、參數設置不合理等原因造成的。一旦發生鉆井事故復雜,直接影響到整個鉆井周期,人力物力產生極大浪費,甚至造成人員傷亡。
智能化鉆井軟件可根據現場實時相關參數監控,準確模擬井下工況條件,并通過鉆井數據組合判斷,建立事故預警模型,將動態鉆井物理模型與人工智能、數據挖掘算法相結合,對事故復雜發生概率進行預測,提前預判溢流、漏失、鉆具疲勞等工況,通過智能診斷故障、提前預警、科學分析、優化處理4種智能化手段,最大限度降低事故復雜發生的概率[6]。
智能化鉆井新技術可以提高石油鉆井過程的效率,降低石油鉆井過程中的事故和復雜,降低鉆井工作的成本,有效推動石油產業的發展,今后將成為鉆井作業的主要技術。但是我國智能化鉆井新技術起步較晚,較之世界上其他一些國家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部分鉆井設備和工具還需進口,鉆井技術智能化程度相對較低,我們必須加大對智能化鉆井新技術研發力度,開發出更多高效、穩定、安全的智能化鉆井利器,有效地提升鉆井作業的工作效率以及安全,保證石油企業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實現了鉆井作業精準管理與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