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璇

廣 州
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1月28日上午,廣東省委、省政府在廣州召開新春開年第一會——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為廣東經濟高質量發展描繪奮進藍圖。會上,廣東各地市市委書記發言表態,展望各市新一年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計劃,立下“軍令狀”。
珠海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精神和坤明書記調研珠海指示要求,堅定不移把高質量發展作為首要任務,把制造業當家作為頭號工程,堅定不移大抓產業第一,壯大實體經濟,聚焦“4+3”產業體系,全面打響“產業項目落地攻堅年”行動。
持續打好產業立柱、招商引資、園區提升、土地整備、強核賦能、政府流程再造六大攻堅戰,建設好、配套好、運營好5.0產業新空間,打造一批集約化、畝產高的現代化產業園區。
保持戰略定力,堅定信心決心,以創先爭優的進取精神、苦干實干的奮斗姿態,加快建設產業大市、產業強市,高質量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化經濟特區,努力成為全省發展又一重要引擎和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
新春上班第一天,省委、省政府就展現新氣象,沒有互相走訪,沒有作揖拜年,而是吹響高質量發展的新號角。
佛山今年生產一款石灣公仔叫“奔跑兔”,我們堅持與“奔跑兔”比速度,用快干、實干來改作風、樹新風。
負責招商、招工、暖企、搶訂單的四支隊伍,會后就奔赴征程,今天簽約的邦普新材料等20個產業項目,拿地即開工,三龍灣科創產業園等15個重點項目明天破土開建。
去年經濟工作挑戰多,今年也不會少。但今年肩負挑大梁的更高目標,必須拼出佛山功夫,不走老路、勇攀新路,才能確保GDP增長6%,工業投資增長15%,進出口增長5.5%,把高質量發展、制造業當家,干成穩中求進、走在前列的升騰景象。
省委吹響高質量發展沖鋒號,東莞作為全省第四個萬億城市責無旁貸。
我們將堅持制造業當家,堅持“科技創新+先進制造”,以快干、實干、苦干,不折不扣執行省委決策部署,爭取實現全年增長6%的目標。
我們把2023年定為“招商年”,實施“全員招商”加快產業立新柱,力爭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振興基地產值破千億元,努力完成全年工業投資1200億元,力爭“小巨人“企業增至140家高企達到9500家。
我們把工業投資作為生命線,我們投入2.4億元支持企業春節前后穩工促產,打好“五外聯動”組合拳,全面提振民企信心,全力確保一季度開門紅。
東莞全市上下將全面動起來、干起來,跑馬爭先,賽龍奪錦,搶時間,拼進度,努力為全省作出應有貢獻。
惠州將奮發進取、奮勇爭先,堅決落實好省委制造業當家戰略,努力交出一份合格的惠州答卷。
我們將保持近幾年向上向好的態勢,2023年GDP計劃增長7%以上;我們將集中資源,加快推進石化能源新材料和電子信息兩大萬億級產業集群建設,不斷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我們將做強做優3個國家級園區,同時打造7個縣區的千億級園區,激發縣域經濟發展內生動力。
我們清醒認識到,高質量發展就是要實干興邦。
惠州將腳踏實地,扎扎實實做好自己的事,用發展結果說話,奮力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
中山緊緊把握廣東高質量大發展的大局大勢,艱苦奮斗再出發,實現今年GDP增長6%。
一是堅定落實好制造業當家,堅決打贏低效工業園改造攻堅戰,支撐制造業發展,力促今年工業投資增長60%,推動500家企業數字化改造升級、提質增效 。
二是搶抓深中通道新機遇,加快建設珠江口東西岸融合發展實驗區,構建大開放 大發展新格局;


三是以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引領推動鎮村高質量發展 建設綠美中山。
中山力抓改革,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保護激發企業家創新、投資、發展的信心,壓實各級責任,動員全市干部群眾企業家,同心拼經濟,推動高質量發展,以起步即沖刺的精氣神,苦干實干開新局。
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
新的一年,江門將錨定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充分發揮江門承東啟西廣闊發展空間,高效物流、獨特僑務資源等比較優勢,全面實施六大工程,堅持制造業當家。
加快建設總面積1395平方公里的江門大型產業集聚區,發展壯大現代農業和食品、現代輕工紡織、先進材料等超千億元支柱產業集群,持續推進傳統產業數字化改造升級,
開辟硅能源、新能源電池、新型儲能、盾構機、傳感器、智能裝備等特色產業新賽道,與深圳謀劃共建大型經濟合作區,確保全年GDP增長6%以上 力爭實現7%,奮力建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雙協調的現代化綜合實踐區,為全省高質量發展貢獻江門力量。
2023年,肇慶將錨定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強化實施筑巢引鳳、投資興業等經濟建設年度“十項行動”。
今年我市的主要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5%以上,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實際工作中爭取更好成果,特別是全面落實好制造業當家 招商引資兩個“一把手工程”,搶抓“雙區”建設機遇,用好珠三角產業協作政策,以大型產業集聚區建設為引領,繼續壯大金屬加工千億級產業集群,加快實現新能源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產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動力和儲能電池產業產值突破500億元。
做厚做實制造業這份家當,在現代化新征程中加快建設珠三角核心區西部增長極和粵港澳大灣區現代新都市,為廣東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作出肇慶應有的擔當和貢獻。
汕頭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工作部署,堅定不移走“工業立市、產業強市”之路。
堅持制造業當家,打造以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電子信息、紡織服裝、玩具創意、大健康為主導,總產值超7000億元的“三新兩特一大”產業集群,辦好2023年“中數大會” 服博會、玩博會、南澳科學會議,建設國際風電創新港和數字經濟特區。
構建“3+2+2”高鐵通道和“5+3+3”高速公路通道,打造高水平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和綠美汕頭生態建設。
推進深圳——汕頭深度協作,探索與深圳共建飛地經濟,謀劃國家支持汕頭經濟特區一攬子政策落地準備工作,高標準規劃建設大型出口加工產業區,優化提升營商環境,高水平籌辦2024年第二十二屆國際潮團聯誼年會和第十屆國際潮商大會。
汕頭將確保實現GDP增長5%,力爭達到6%,為全省經濟增長作出應有貢獻。
藍圖催人奮進,征途唯有奮斗。新的一年,汕尾將牢記總書記囑托,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委的部署要求,實干篤行,競標爭先,確保今年GDP增長7%以上。
全面深度融灣,借梯登高,發揮汕尾獨特優勢,建好產業承接平臺,推進大招商、招大商、實現全年固投增長10%以上。
堅持制造業當家,壯大電子信息、新能源、海工裝備、新材料等產業集群,確保全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以上,厚植高質量發展根基,建設強富綠美汕尾,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 “綠美汕尾生態建設” 唱響“海洋牧歌”,深化提升鄉村振興示范帶,塑造城鄉協調發展新格局,努力讓發展成果惠及老區人民,加快打造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多措并舉富民增收,擦亮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品牌,托起群眾“穩穩的幸福”。
開局即決戰,汕尾將奮力創建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以一隅之光為全局添彩。

汕 頭
潮州將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闖出高質量發展新路徑,確保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左右。
一是推動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比翼齊飛,擦亮“中國瓷都”“中國食品名城”“中國婚紗禮服名城”金字招牌,推動智能衛浴、食品、服裝等八大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培育電子新材料、芯片封測等新興產業,全力實現工業投資增長30% 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同時發揮潮州文化特色優勢,促進文化與經濟融合發展。
二是推動產業平臺與招商引資雙向發力,借力深圳幫扶協作,打造承接產業轉移主平臺,做大潮州港臨港產業園,辦好深圳(潮州)招商大會,加快醫學科學園糧油基地 LNG產業等百億級項目建設,帶動固投增長7.5%。
三是推動營商環境與企業培育相互促進,實施行業領軍企業培育行動,進一步增強民營經濟活力,爭取年產值超10億元企業數量增長10%以上。
我們有信心、有決心完成既定目標任務,向省委、省政府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揭陽將全面貫徹省委全會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牢固樹立抓項目就是抓發展、抓優質項目就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理念。
一是大抓招商引資,書記市長帶頭對招商工作親自謀劃,招商項目親自洽談、親自協調、親自督辦,要求縣(區)委書記動態報告招商成果 招商思路和計劃,把招商引資一把手工程落到實處。
二是落實好企業聯絡員制度,動態掌握企業困難問題,精準服務企業,因應企業需求不斷優化發展環境。
三是大力實施“百千萬高質量發展工程”和綠美揭陽行動,把握縣域產業發展布局和基礎設施謀劃建設兩大重點,市縣鎮村四級聯動,做強縣域經濟,力爭三到五年,普寧、惠來進入全國百強縣,持續開展“我為家鄉種棵樹”活動,大力建設新生態。
四是全面推進教育醫療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以教師隊伍和校園文化建設為抓手,努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圍繞就醫群眾“醫好病、負擔輕、服務好”的需求,全面提升醫療水平,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和服務保障。
陽江將深入貫徹總書記 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實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工作安排,以觀念大更新、作風大提升、工作大落實,推動高質量發展走上快車道,跑出加速度。
我們將主動融入“雙區”和三大平臺建設,強化基礎設施“硬聯通”和規則機制“軟聯通”,打造深度融灣先行區。


我們將突出制造業當家,以國際風電城建設為牽引,實施“千百十”等5大工程,做大做強“3+6”產業體系,夯實高質量發展的產業根基。
我們將認真落實“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因地制宜、比學趕超,把縣鎮村發展的短板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潛力板。
我們將圍繞構建“一核三星、兩屏兩網、多園多點”生態新格局,推進綠美陽江建設,增進民生福祉、讓民生暖陽遍灑陽江大地。
幸福是奮斗出來的,收獲是耕耘出來的,我們堅持敢字為先、干字當頭,力爭今年GDP增長6.5%,為廣東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展現陽江擔當,作出陽江貢獻。
新的一年,湛江將緊緊錨定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堅持制造業當家,加快建設巴斯夫、廉江核電等重大項目,積極發揮寶鋼湛江、中科煉化等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全力打造綠色鋼鐵、綠色石化、綠色能源三大世界級產業集群。
高水平謀劃廣東·海南特別合作區 奮勇東盟產業園大型出口加工產業區,把東海島建為具有全球引領力的重大產業平臺,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
同時還要突出港城特色,深耕海洋牧場,唱響海上牧歌,建設“紅樹林之城”,打造綠美廣東新亮點。
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和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力爭各項主要工作指標盡快邁入全省第一方陣。
對照省委部署,我們明確今年增長6%以上的目標,著力擴內需,推動310項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50億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5%以上,社消零增長8%。
堅持制造業當家,聚焦綠色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產業,推動投資400億元的東華能源一期(Ⅰ)丙烷脫氫等3套裝置正式投產,開工建設投資300億元的茂石化升級改造項目,做大益海嘉里、廣藥荔小吉等食品工業,實施招商引資“一把手”工程,推動美國霍尼韋爾、沙特沙比特、中核集團等企業項目落戶,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5%以上。
實施“百千萬工程”,加快“五棵樹一條魚一桌菜”特色產業全鏈發展,鞏固農業千億級的產業地位;
突出綠美茂名引領,開展林分改造和森林撫育。我們一定全力以赴,奮力實現全年目標,為全省高質量發展作出茂名貢獻。
韶關堅決按照中央和省的部署要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以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項目為王,實施生態立市、工業強市、縣域富市“三大戰略”,開展綠美韶關、產業攻堅、科教人才、營商環境優化、要素保障、資源盤活“六大行動”。
全面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規劃承接產業轉移主平臺,錨定大數據、新能源、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全力開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攻堅戰,“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攻堅戰。
比武打擂,比學趕超,擼起袖子,打一場韶關高質量發展的硬仗,推動經濟增長力爭6%。
河源將認真落實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精神,緊扣高質量發展,今年力爭引進超億元先進制造業項目110個以上,GDP增長6%以上。
一是抓產業,堅持制造業當家,建好河源國家高新區等產業平臺,積極主動承接大灣區產業轉移,加快打造千億級電子信息產業,水經濟、先進材料、機械與模具等三個百億級產業,力爭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以上,工業投資增長10%以上。
二是抓縣域,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全力推動河源燈塔盆地創建國家農高區,推進19個省級農業產業園高質量發展,加快打造油茶、絲苗米、生豬等特色產業集群,力爭農業總產值增長10%以上。
三是抓項目,推進今年重點項目和專項債項目,建設好河紫高速、水經濟產業園、農夫山泉、華潤怡寶等重點項目,引進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力爭固投增長10%以上。
四是抓綠美,扎實推進綠美河源建設,加強林分改造和林相提升,全域建設國家森林城市,大力推進全域旅游,打造大灣區旅游及康養基地,實現“綠富”雙贏。
梅州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把省委工作部署和坤明書記來梅州調研指示要求領會好落實好,以高質量發展為牽引,全面激發內生動力,奮起直追,競標爭先,全力建設蘇區融灣先行區。

今年全市主要目標是GDP增長力爭6%,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
重點從三方面發力:
一抓實體經濟發展,堅持制造業當家,處理好生態與發展的關系,以高質量發展實現高水平保護,從“過日子思維”轉向“發展思維”,從“投入思維”轉向“產出思維”,把資源要素優先集中到“打糧食”項目上,力促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5%。
二抓強縣促鎮帶村,落實省委“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一方面以產業振興為關鍵,加強鄉村規劃 強化農房管控,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另一方面突出精準畫像,統籌縣城、中心鎮、專業鎮建設,打造強富綠美新縣域。
三抓綠美梅州建設,實施“八大行動”,優化林分,改善林相,不斷提高闊葉混交林比重,實現紅色蘇區綠色發展。
清遠市堅定不移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團結奮斗,埋頭苦干,提振精氣神,奮力闖創干,以“四個狠抓”的扎實舉措,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步步為贏。
一是狠抓以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的“十大行動方案”,加快落地總投資3000億元的380個重點項目,確保經濟增長6%,固投增長8%,社消零增長6%以上。
二是狠抓廣清一體化,加快建設廣清紡織服裝產業園,成為“萬畝千億級”制造業大平臺,高質量推進廣清經濟特別合作區,全力打造承接珠三角產業有序轉移的主戰場、首選地,將“省職教城”建設成為全國職業教育高地,為制造業強省提供源源不斷的高技能人才。
三是狠抓“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做強做大清遠市五大百億級現代農業產業。
四是狠抓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完成造林和生態修復19萬畝以上,建設南嶺國家公園 筑牢粵北生態屏障。
2023年,云浮將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努力實現全市GDP增長7%以上,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0%以上,造林12萬畝以上,八百四十七個行政村集體收入全部達到15萬元以上。
我們將主要采取四大舉措:在發展的思路上突出錯位發展,多打單項冠軍,努力爭先進位;在發展的重點上,一體推進縣域經濟、鎮域經濟和資源經濟協同發展,高起點創建6個產業承接平臺,高質量打造三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在民生保障上,努力實現教育、醫療、社保、交通等方面的新突破;在干部的精氣神上,堅持高質量黨建引領,縱深實施黨建六大工程,奮力譜寫云浮高質量發展的新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