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秀英

在四會市革命老區黃田鎮的沙糖桔果園里,一簇簇沙糖桔沉甸甸地壓彎了樹梢,染紅了山間田野。成熟在即、豐收在望,果農們將迎來一年中最忙碌的季節。
群山環抱,四水相會,北回歸線橫貫,四會獨特的地理條件造就了沙糖桔的優良品質和悠久歷史,其沙糖桔栽培史有1000多年,被譽為“中國柑桔之鄉”。
2009年,四會沙糖桔遭受黃龍病打擊,產業一度低迷。而當下的四會沙糖桔復種方興未艾,產業園建設如火如荼,種植面積穩定在10萬畝以上。一群革命老區子弟,對四會砂糖桔不離不棄,守望相助。熱切的追求,多年的辛勤,終于修成正果,又迎來一個四會砂糖桔的豐收年。
從小在黃田鎮荔枝崗村長大的馬天德,對家鄉的沙糖桔情有獨鐘。如今,他回到村里種下200多畝沙糖桔,創建了四會市宗源柑桔專業合作社,在沙糖桔的源流之地復種出最正宗的四會沙糖桔,帶動起鄉鄰們一同增收致富。
馬天德每天的日程十分固定,早上七點多就來到果園,督導雇工澆水施肥、巡果、記錄沙糖桔生長狀態,一條田埂一上午就要走上十幾遍。為了達到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種出綠色生態的鮮美四會沙糖桔,果園配置了水肥一體機和自動噴淋系統,用于種植中的合理化灌溉和施肥,能有效改善農作物的生長環境。

馬天德在柑桔園巡果
2022年,“宗源柑桔”的200多畝四會沙糖桔將全面掛果,預計產量30萬斤。馬天德希望能通過新的營銷模式幫助打開更多銷售渠道,“采購商收購,團體現場采摘能銷售大部分果品,加上我兒子開通了抖音電商,在工作之余還可以賣果。”
坐落于四會古邑綏江碧道畫廊南段盡頭的四會市沙糖桔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內,大批黃澄澄的果實掛滿枝頭,何翠云熟練地開著一輛觀光車穿梭于千畝的果園里。
4年前,何翠云與合伙人創立了處于老區黃田鎮產業園牽頭實施主體——四會翠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這片偌大的沙糖桔果園,是何翠云的心血成果,她見證了也伴隨著四會沙糖桔一路走過輝煌、落寞和再次崛起。
1996年,21歲的何翠云做沙糖桔銷售生意獲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008年四會沙糖桔產業因災害陷入長達十多年的沉寂期后,已經轉行做養殖的何翠云依舊割舍不下四會沙糖桔,便抱著試一試的心態,開始在老區黃田鎮復種起四會沙糖桔,“人生的第一桶金是因為四會沙糖桔得來的,所以我對它的情感特別深。”
2016年起,何翠云在同樣是革命老區的四會江谷鎮、地豆鎮等多地開展沙糖桔復種、黃化樹修復和黃龍病防控試驗,并在肇慶和四會各級農業部門的支持和指導下,和技術人員一起從柑桔的種苗培育、種植密度、土壤修復、施肥平衡、田間管護等方面入手,終于摸索出一套綠色種植技術。
經過幾年的摸索,“翠田農業”早已摸清了沙糖桔的脾氣,科技賦能使其品質愈發優益,訂單源源不斷。何翠云表示,四會沙糖桔勢必往高端方向發展,從季節性水果成為高端禮品,產品價值不斷提升。

何翠云在采摘砂糖桔
近年來,四會沙糖桔產業萬象更新,產業發展一片繁榮,三產融合發展迅速,全產業鏈條將更加完善。2022年,四會沙糖桔種植面積達到10.5萬畝,預計產量13萬噸。四會砂糖桔的蓬勃發展,有力促進了四會老區振興工作,提升了老區農村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