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珠滿

1.軍隊挺進汕尾

2.群眾歡迎軍隊進駐汕尾
海豐縣地勢背山面海,北部山區,東南沿海多為灘涂海域。早在民國時期,汕尾盛產魚、鹽等經濟作物,造船業蓬勃發展,當局相應地在汕尾市(當時為鎮級市)設立海陸豐鹽務公署,管理海豐、陸豐、惠來三縣的鹽務。附近各縣的大米、牛肉、豬肉、禽蛋、蔬菜、瓜果等農副產品經過汕尾港出口,輪船在浩瀚的大海上穿梭來往,香港等地的工業品也由這里輸入。故此,汕尾成為相當繁榮的漁港和商埠,在汕頭以西和香港以東沿海各縣中占有重要的經濟地位,是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提到的實現實業復興理想的“南方漁港”。
解放戰爭后期,隨著解放軍在戰場上步步進逼,捷報頻傳,國民黨軍隊軍心動搖,嘩變起義事件此起彼伏。1948年10月22日,王釗變賣田墘的家產后,率領駐捷勝(屬于海豐縣第七區)第九聯防辦事處和所屬中隊宣布起義,散發《告國民黨官兵書》和《告海陸豐同胞書》,宣告起義易幟,脫離國民黨,繞行海陸豐邊界,向西挺進海豐赤石、惠東大安峒,改編為海陸豐人民自衛隊第四大隊,王釗擔任大隊長,陳繼明為副大隊長。捷勝第九聯防中隊的武裝起義深刻影響著海陸豐鹽警隊,一直以來,海陸豐的鹽警隊多是老兵,裝備和待遇比起國民黨一般地方部隊都好。然而,官兵薪餉懸殊,成為鹽警心頭難以撫平的傷痛,加上鹽警隊長多是思想反動的頑固派,動輒克扣鹽警的薪金,肆意打罵他們,非出勤時間就把他們的槍支收繳上來,時刻提防下屬。言為心聲,王釗常常對鹽警這樣感慨:“當兵一世,豈能淪落為不光彩的俘虜呢?”這句話竟然引起鹽警們的心理共鳴,好像發出一縷曙光,照亮著他們棄暗投明之路。

3.巡查

4.王釗
一個月明星稀的晚上,駐扎在汕尾隔海的新港第一鹽警隊的隊長和一群狐朋狗友酒足飯飽后,一起渡海到汕尾看社戲,沉迷在紙醉金迷之中。機會難得,鹽警隊中有位班長叫黃權,個頭不高,說話卻頭頭是道,頗有號召力和凝集力。黃權瞅準空隙,團結進步士兵,游說舉棋不定的士兵,暗中策反士兵一起嘩變,在他的動員之下,不斷有聯防隊士兵和鹽警加入,共有57人參加起義隊伍。1948年11月16日,班長黃權和鹽警們攜帶一挺輕機關槍和32支日式步槍離開營地,趁著星夜,避開大路,轉抄一條布滿泥濘坎坷、陷阱和荊棘叢生的小徑,奔向光明。經過跋涉,1948年11月20日,黃權率領投誠的鹽警跨進解放區,在二六區和海南區人民自衛隊以及駐東涌鹽警里應外合的策反之下,襲擊東涌鹽警隊兩座堅固的炮樓。鹽警們根本上沒有抵抗,舉手繳械,東涌鹽警隊長李家榮在營房里發現情況異常,推開窗門,瞄準勸降喊話的人民自衛隊員開槍射擊。埋伏在墻壁后的黃權果斷開火,子彈呼嘯而過,李家榮當場飲彈斃命,留下一灘血跡。另外一個營房的鹽警隊班長聽到槍聲響起,與其他40多名鹽警一樣,乖乖地放下武器,自動投降。1948年11月26日,黃權班長率領新港第一鹽警隊,抵達海陸豐自衛隊根據地,欣然接受海陸豐自衛隊的改編,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熱烈歡迎和慰問。
在短短的一個月內,駐扎白沙湖鹽警和陸豐碣石鹽場的警隊,相繼棄暗投明,嘩變潰散。至此,海陸豐原有九個鹽警隊,現有三隊鹽警起義,一隊被殲滅,僅殘存五隊,他們處于眾叛親離和膽顫心驚之中,普遍存在有背叛的心理,向往著棄暗投明的未來生活。
1949年春,百萬雄師橫渡長江,勢如破竹,國民黨海豐縣當局張誠等人惶惶不可終日,私下盤算退路。駐汕尾的海陸豐鹽務公署場長侯紹顏從小受到革命的熏陶,樹立救民救國的堅定志向。他經常在鹽警隊中傳播黨的方針政策,培植起義的堅強力量。1949年5月的一天,侯紹顏遂把鹽警大隊長李振海喚到身旁,俯首耳語了一陣。于是,侯紹顏喬裝打扮,通過兩廣鹽務局秘書李世安的穿針引線,舍近繞遠,自己搭上前往香港的運輸鹽船,劈波斬浪,找到駐香港地下黨負責人何鼎華,表面上是匯報海陸豐鹽場生產的業務,實際上是表達棄暗投明,準備起義之大事。此后,侯紹顏在香港地下黨負責人何鼎華的引薦下,終于與海豐縣委、政府和粵贛湘邊縱隊第一支第五團領導接頭,匯報海陸豐鹽警準備嘩變起義的情況,并把此情報呈送給粵贛湘邊縱隊司令尹林平和黨中央,要求江南、潮汕調派部隊,等待時機,配合海陸豐鹽場的嘩變起義。
1949年7月,粵贛湘邊縱隊進軍汕尾,對據守龜山炮樓的鹽場游緝隊發起猛烈的進攻,迅速占據了周圍高地,并控制了市郊農村。粵贛湘邊縱隊司令尹林平和藍造聯名向海陸豐鹽務公署、鹽警大隊、游緝大隊發出最后通牒,勸諭投誠繳械。偏偏這個時候,鹽警大隊長李振海和游緝大隊長都到廣州出差了。事不容遲,侯紹顏心急如焚,趕忙找來代理鹽警大隊長江天璜和游緝大隊長代理人商議應對策略。可是,他們倆竭力反對嘩變起義,主張利用防御工事和先進槍炮,堅守待援。侯紹顏鎮定自若,胸有成竹,以維持治安的名譽,虛以委蛇,命令鹽警繼續堅守。汕尾被包圍的第四天,廣東綏靖公署派出美懿號軍艦和成功號輪船運來一個加強營的國民黨兵,從汕尾港登錄支援,頻繁朝我軍陣地發炮轟擊。另外,國民黨一五四師和保八團各有一團兵力分別從紫金、惠陽馳援而來。驟然間,風雨欲來,侯紹顏將嚴峻戰況以及截獲密電,派人穿越封鎖線,前往東涌的粵贛湘邊縱隊司令部,報告給尹林平和藍造兩位司令員。形勢瞬息萬變,越來越不利于我軍的進攻,倘若要硬拼的話,會導致無謂的傷亡。一聲令下,1919年7月18日,粵贛湘邊縱隊迅速從汕尾撤出。兩天后,海豐縣城機關部隊也主動撤出縣城,獲得戰略主動權,等候著勝利曙光的到來。
1949年10月10日,國民黨胡璉率領殘部乘船逃逸,海豐縣長張誠也放棄縣城,驚慌逃亡汕尾。天賜良機,侯紹顏未雨綢繆,加強鹽警的隊伍建設。一方面,他對鹽警大隊長李振海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爭取到自己身邊,同時擢升周茂達為鹽警大隊副大隊長。另一方面,侯紹顏攻堅克難,力挽狂瀾,委任柏新宇代理查緝大隊長。萬事齊備,只欠東風。1949年10月17日,海陸豐鹽務公署場長侯紹顏帶領鹽警大隊長李振海、副大隊長周茂達以及查緝大隊長柏新宇,出現在鹽務公署辦公樓前面的曠地上,面對群情激昂的鹽場員工和官兵揮了揮手,莊嚴地宣告:從今天起,汕尾鹽警投誠起義,同時加強對東涌一帶的警戒,防備鐘鐵肩殘部和海匪的干擾,維護社會治安,保護百姓生命財產的安全。現場的人群沸騰了,傳來一陣陣鼓掌聲和歡呼聲。
1949年10月19日,粵贛湘邊縱隊第一支第五團挺進汕尾,成立汕尾軍事管制委員會,莊岐洲為主任,劉夏帆和黃友為副主任,全面接管汕尾各機關單位,委派干部到海陸豐鹽場起義鹽警中展開思想政治工作,同時改編查緝大隊為粵贛湘邊縱隊第一支第五團第一營,營長柏新宇,鹽警大隊為第二營,營長李振海。不戰而屈人之兵,自古以來被軍事家視為上策,海陸豐鹽場的嘩變起義,為海豐縣的和平解放樹立起成功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