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產業結構、環境規制與綠色發展效應:基于廣東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

2023-03-30 10:59:32方應波易文芳
科技管理研究 2023年4期
關鍵詞:效應綠色環境

方應波,謝 源,易文芳

(1.清遠職業技術學院旅游家政與藝術學院,廣東清遠 511510;2.湖北科技學院財務處,湖北咸寧 437100;3.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智能建造工程系,廣東清遠 511510)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充分發揮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的后來者優勢,實現經濟的高速發展并創造了世界任何一個經濟體都望塵莫及的增長奇跡,然超高速發展帶來資源短缺、生態破壞和結構失調等問題嚴重影響綠色低碳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進而影響提升人民福祉的現代化進程。科學調控宏觀經濟并轉變增長方式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產業結構調整作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途徑,不僅能有效促進本地區綠色發展,亦通過推動資源要素的跨區域流動產生空間溢出效應[1]。然中國產業結構調整主要依賴政府產業政策引導,企業被動接受政府壓力故缺失產業結構調整的內在激勵[2];地方政府在壓力型財政激勵的驅使下抑制了產業結構升級的質量和合理化,而嚴格的環境規制能矯正壓力型財政激勵對產業結構調整的不利影響[3]。一方面,適度的環境規制通過對污染密集型企業的抑制效應和對創新型企業的補償促進要素資源從優配置,有效緩解經濟發展對生態環境的沖擊;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環境規制戰略互動趨向采用模仿策略,主要表現為競次現象[4]。那么,應如何適配產業結構和環境規制才能發揮政策合力,更有效地促進綠色發展?植入空間異質性后,產業結構與環境規制政策協同的綠色發展效應將會如何?這些問題值得深入探究,也是本研究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1 文獻梳理與簡評

國內外學者圍繞綠色經濟、產業結構、環境規制及其相互關系做了大量研究并取得豐碩的成果,學者對以上三者的研究涉及范圍極廣,其中與本研究最為相關的3 個方面分別為綠色發展指標構建、產業結構調整及環境規制與綠色發展。

關于綠色發展指標構建,國際上代表性的有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構建的綠色增長監測指標體系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提出的綠色經濟測度指標體系。前者認為,綠色增長績效評價框架應重點關注生產消費的環保成效,強調從經濟活動的過程中保護資源環境[5];后者提出,綠色經濟的核心是在提高環境質量和社會包容性的同時實現可持續發展,指標構建更強調社會進步和人類福祉[5]。國內綠色發展指標建構包括指標體系法和投入產出法。指標體系法主要依據綠色發展的理論與內涵、綠色發展的概念與要義、生態學理論、“兩山”理論、“驅動力-壓力-狀態-影響-響應”(DPSIR)分析框架及其變型構建評價系統;投入產出法主要依據新古典增長理論,將資本、勞動、能源等作為投入變量,將GDP 或工業增加值等作為期望產出,將工業“三廢”等作為非期望產出,進而測算綠色發展效率[6]。本研究認為,立足社會經濟發展本質,綠色發展評價既應兼顧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的關系以處理好人與自然和諧,又要統籌民生福祉與社會公平正義以增進社會和諧。

關于產業結構調整與綠色發展效應主要有3 個視角。第一是“結構紅利”說,如史丹等[7]研究指出,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對中國的經濟增長存在“結構性紅利”,有助于提升綠色全要素生產率,但也會加劇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分化;劉志彪等[8]研究表明,產業結構的轉換程度與全要素生產率呈倒“U”型關系,當結構轉換位于拐點值左側,結構轉換加速產業結構軟化并推動經濟集約化增長,拐點的右側結構轉換過快引發產業空心化,抑制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第二是產業比例結構的視角,如楊勇等[9]的研究得出,第三產業比重提高能顯著提升中、小城市經濟發展質量,對生態效率具有顯著促進作用;對較大規模城市而言,第三產業比重增加對生態效率的提升不明顯,甚至呈負向作用。第三是政府行為的視角,如于瀟等[10]的研究指出,政府主導的產業綠色發展在短期內會使用強制手段干預重污染高碳排放企業,但產業轉型速度跟不上經濟綠色化的速度,扭曲產業綠色發展與產業升級轉型之間的關系。

關于環境規制與綠色發展關系主要圍繞以下3個維度拓展:第一,環境規制是否具有減排效應。如沈坤榮等[11]研究表明,以環境空氣質量國控自動監測站環境監測制度表征的中央垂直型環境規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污染回流效應;原偉鵬等[12]基于中國式分權制度治理視角,認為中央垂直型環境規制與地方政府平行型環境規制均實現了經濟高質量與碳減排雙贏,但實現路徑不同。第二,環境規制是否能提升綠色生產效率。如蔡烏趕等[13]考察了3 種環境規制對綠色全要素生產效率的影響,得出命令控制型環境規制未能直接提升綠色生產效率,市場激勵型環境規制對綠色生產效率的影響呈倒“U”型關系,自愿協議型環境規制對綠色生產效率的影響呈“U”型關系;黃磊等[14]認為環境規制對工業綠色發展效率影響整體呈先抑制后促進的“U”型特征,作用效應具有顯著的地區差異性。第三,環境規制是否會推動綠色技術創新。關于環境規制對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既有新古典經濟學傳統派主張的遵規成本效應,又有以波特為代表的修正學派主張的補償效應[15]。

可見,產業結構調整與環境規制均被視為促進綠色發展的重要支撐,然而兩者相互協調的綠色發展效應尚有研究空間,且介入政府行為后,產業結構調整、環境規制與綠色發展之間的關系更加復雜,相關研究所得出結論甚至大相徑庭;既有相關研究多關注宏觀和中觀層面,但立足省域的研究對于診斷綠色發展狀態、強化靶向施策更具針對性。故此,本研究在構建發展過程與歸旨相統一的綠色發展框架及衡量體系的基礎上,從政策協同視角并植入空間異質性識別產業結構調整、環境規制及其交互的綠色發展效應,并進一步檢驗產業結構與環境規制政策協同影響綠色發展的傳導機制,試圖打開產業結構調整、環境規制與綠色發展效應之間的機制“黑箱”。

2 研究設計

2.1 數據說明

2005 年10 月,黨中央將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確定為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的一項戰略任務;隨其后,《廣東省環境保護規劃綱要(2006—2020 年)》出臺。以廣東省為例,診斷廣東省努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大力推進和諧綠色廣東建設的效果,故選取2006—2019 年廣東省21 個地級市的面板數據,并根據廣東省委省政府“一核一帶一區”的區域發展功能定位,按照珠三角地區、沿海經濟帶和北部生態發展區分組考察綠色發展動力機制的異質性。其中,社會經濟及環境數據源自歷年統計年鑒,包括《廣東統計年鑒》《廣東科技統計年鑒》《廣東財政年鑒》《中國城市統計年鑒》,部分年份和地區缺失數據通過各市統計年鑒、統計公報和申請政府信息公開獲取;CO2排放數據采用表觀排放量核算法和部門法得出,由于數據發布延期,數據整體向前平移2 年。在實證過程中,為避免地區重復,沿海經濟組帶僅包括東西兩翼地區。

2.2 變量選取

2.2.1 被解釋變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色發展,就其要義來講,是要解決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問題”[16]。全面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需要推動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生產是指依托技術投入,在生產過程中最大限度地減少資源損耗和環境污染,提供高質量的綠色產品或服務[17];綠色生活是指社會個人通過價值選擇所構建的兼顧消費目標達成和較少環境破壞的綠色消費方式[17]。促進綠色發展、實現發展方式生態化轉型是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在綠色向度的具體外化[18],所以綠色發展理應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大限度地體現出發展應有的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

基于既有文獻和習近平總書記對綠色發展要義的闡述,筆者認為,所謂綠色發展,一是要實現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負荷的脫鉤,即通過轉變傳統生產和生活方式,抵消經濟增長帶來的環境與社會損失,解決好人與自然和諧問題;二是要讓綠色產生可持續生產力,努力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讓發展的果實惠及民生,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訴求,解決好社會和諧問題。因此,作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綠色發展之內涵,包括但不僅于人與自然和諧,還在于生態存量明顯提升前提下的生活環境與質量提升,在于人民群眾對民生福祉、社會公平正義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亦即發展的結果要增進社會和諧。基于此,提出基于發展過程與歸旨相統一的綠色發展框架,如圖1 所示。

圖1 基于發展過程與歸旨相統一的區域綠色發展框架

基于對綠色發展內涵的厘定和綠色發展分析框架及衡量標準為邏輯起點,遵從綠色發展過程評價和發展結果評價有機統一的原則,參考已有相關研究,結合數據可獲取性,構建由綠色生產、綠色生活和社會公平3 個一級指標和綠色投入、綠色產出、節能減排、綠色消費、綠色環境、經濟公平、發展公平7 個二級指標、19 個具體指標組成的評價指標體系,詳見表1。

表1 區域綠色發展評價指標體系

在獲取以上指標數據的基礎上,需要對相關指標賦予權重。依據判斷指標之間相對重要程度的主觀賦權法受主觀因素影響較大,在對指標權重賦值時有失于偏頗,不能很好地反映指標綜合指數,故采用客觀賦權法中的熵值法對指標進行賦權,然后綜合測算各組的區域歷年綠色發展綜合指數(GDI),即被解釋變量。

2.2.2 解釋變量

解釋變量為產業結構高級化指數(ISA),參考付凌暉[19]的研究中采用的空間向量夾角法測算。這一方法避免了傳統產業結構簡單粗糙的度量標準,已逐漸成為國內學界衡量產業結構的主要測算工具。

2.2.3 調節變量

調節變量為環境規制(ER),借鑒任曉松等[20]研究中采用的方法,通過單位產值工業廢水排放量、單位產值工業SO2排放量以及單位產值工業煙塵排放量計算污染物排放強度。為使實證結果簡單易讀,環境規制強度采用污染物排放強度的相反數來測度,因此,ER 數值越大,則意味著環境規制越強。

2.2.4 控制變量

為了排除其他因素對回歸分析的影響,引入以下控制變量:(1)地方政府競爭(LGC)。參考何愛平等[21]的研究思路,認為廣東省各區域會將所屬經濟地帶和全省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級市作為追趕超越的目標,因而選擇經濟帶和全省兩個維度共同決定各地區的經濟趕超水平。(2)綠色創新水平(GI)和人口素質水平(PQ)。參考顧劍華等[1]研究使用的方法,分別用R&D 經費支出占GDP 的比重和各地區在校大學生數占總人口數的比重表征。(3)經濟開放度(EO)。參考于瀟等[10]的方法,采用每百萬元GDP 中實際吸收外商投資的比重來衡量經濟開放程度。(4)信息技術(Ln IT)。參考孫暢等[22]的研究方法,采用對數處理后的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數作為衡量指標,反映信息化水平。(5)市場結構(MS)。市場結構的變化反映政府與市場關系的博弈,采用公有制企業數量占比表征。

2.3 模型設定

根據理論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需要,基于2006—2019 年廣東省各地級市的面板數據,依次構建模型并在StataMP 16 軟件工具中進行回歸。

2.3.1 基準模型

為直接考察產業結構獨立的綠色發展效應,構建模型1 和模型2,分別如式(1)(2)所示。模型1 為產業結構高級化指數對綠色發展水平的基準回歸模型;模型2 是分別對解釋變量和控制變量進行滯后1 期處理后的穩健性檢驗模型,以進一步檢驗結論的可靠性。

式(1)(2)中:i代表地區;t代表時間;c為截距項;φ、β是回歸參數,εit為隨機干擾項。

2.3.2 調節效應模型

如上分析,面臨壓力型財政,政府主導的產業結構升級抑制了產業結構的質量提高和合理化,扭曲綠色發展與產業升級轉型之間的關系,而環境規制能矯正其不利影響。為捕捉環境規制對產業結構綠色發展效應的矯正效果,引入產業結構與環境規制的交互項,構建模型3 和模型4,分別如式(3)(4)所示。模型3 表示的是環境規制對綠色發展的影響,為中間模型;模型4 把產業結構和環境規制納入統一框架,引入這兩個變量的交互項用于考察環境規制對產業結構和綠色發展的調節效應。

2.3.3 門檻回歸模型

繼而,由于產業結構和環境規制調整均屬于當前政府促進綠色發展的重要政策工具,打上了政府行為特征的烙印,考慮到政策協同的區域差異性較大,為進一步厘清結構變遷、環境規制對區域綠色發展的異質性作用,探尋不同政策協同下區域綠色發展的核心驅動,構建門檻回歸模型并設定門檻變量,以考察門檻依賴變量在不同門檻值水平下回歸系數的變化。以下,僅給出以產業結構為門檻變量、環境規制為門檻依賴變量的單門檻回歸模型5,如式(5)所示,其含義是在不同的產業結構水平下,環境規制對綠色發展的影響不同。由此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檢驗環境規制綠色效應的異質性。

式(5)中:I(·)為指標函數;τ是門檻值;χi為個體效應。當ISAit≤τ時,I=1;否則,I=0。

3 實證結果與分析

3.1 產業結構的綠色發展效應分析

基于模型1 和模型2,由表2 可知,產業結構高級化的估計系數為0.046 且通過5%的顯著性水平,滯后1 期處理后的估計系數和顯著性依然穩健,說明產業結構對綠色發展有顯著的正向作用。然地區差異亦存:珠三角地區回歸結果依然顯著且促進效應明顯,沿海經濟帶和北部生態區產業結構高級化的回歸系數均為正值,但沿海經濟帶滯后1 期的回歸結果未通過顯著性檢驗,北部生態區兩種回歸結果均未通過顯著性檢驗;說明這些地方政府主導的產業結構調整政策對綠色發展的促進作用不明顯。其可能的原因是與不同地區產業結構高級化程度有關。此外,沿海經濟帶和北部生態區產業結構高級化的回歸系數均為正但多不具有統計顯著性;可能是因為這些經濟帶產業之間的技術聯系形式單一、均衡發展程度不足且產業結構尚處于波動狀態,未進入較為穩定且持續的發展階段。

表2 2006—2019 年廣東省產業結構與綠色發展的關系效應分析結果

縱觀控制變量組,珠三角地區政府競爭對綠色發展的促進作用非常顯著,滯后1 期的回歸結果依然穩健,說明地方政府已超脫“GDP 至上”的區域競爭觀,注重謀求自身內涵式發展,實現追求速度、質量與效益的統一;然沿海經濟帶和北部生態區地方政府競爭卻表現為抑制效應但均未通過顯著性檢驗,可能受“晉升錦標賽”治理思維影響,相對落后地區對可測度經濟績效的GDP 更情有獨鐘,忽略與經濟績效無染的社會福利效應。其中,從研究與實驗發展經費支出看,綠色創新盡顯“嫌貧愛富”之本性,表現為顯著且穩健地促進了廣東全域和珠三角地區的綠色發展,沿海經濟帶和北部生態區回歸系數多未通過顯著性檢驗。確實,珠三角地區有更加健全的創新體制和創新環境,擁有更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科技人才,研究與實驗發展經費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彈性更大。事實亦是如此:人口素質和信息技術對綠色發展的影響效應與綠色創新如出一轍,說明科技經費投入、高校人才和信息技術對綠色發展的優化是有選擇性的。此外,經濟開放度并沒有表現出促進綠色發展的證據,根據逐底競爭的污染避難所假說和污染光環效應,外商直接投資對綠發展的影響尚無定論[12],然希冀通過提高對外開放程度來攝取國外先進技術、進而提升創新能力的路徑并非有效,故回歸結果多表現為不顯著的抑制效應;市場結構對區域綠色發展的影響并不明顯,市場化只有達到一定水平后才有利于提升綠色發展效率[23],這也折射出當前廣東省市場驅動綠色發展的長效機制尚未形成,難以為綠色發展賦能助航。

3.2 產業結構與環境規制政策協同的綠色發展效應分析

為了清晰刻畫產業結構與環境規制政策協同的綠色發展效應,首先,將環境規制作為調節變量,依次將環境規制、產業結構高級化和二者交互項引入模型3 進行檢驗。如表3 所示,從廣東全域層面看,環境規制對綠色發展的估計系數在5%的水平上顯著為正,采用廣義最小二乘法的估計結果進一步證實結論可靠,說明環境規制每提高1 個百分點,綠色發展水平相應提高0.004 個百分點。考慮到各地區自然條件與經濟發展基礎均存在差異,可能導致環境規制對綠色發展產生不同影響,進一步從調節變量的地區差異看,環境規制在珠三角地區反而產生顯著的抑制作用,在沿海經濟帶則促進綠色發展,而在北部生態區不顯著。究其原因,可能是各地區在產業結構、政策環境、組織保障等方面的差異導致環境規制政策在不同區域實施所產生的經濟社會效應也存在差異:珠三角地區在經濟率先高速發展中較早地遭遇了環境問題,面對壓力與挑戰,2012年珠三角范圍內實施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規制者通過增加環境督查頻次和強度等命令性環境政策工具尋求快速改善環境質量,而命令性規制政策效力高但具有剛性,對經濟發展穩定性和收入分配公平具有顯著負面影響[24],故珠三角地區環境規制的綠色發展效應表現為抑制作用;珠三角以外地區仍舊執行較為寬松的環境標準,環境規制強度尚未增加企業的合規成本,從環境規制強度綜合指數均值對比可窺其一角,珠三角環境規制強度約為北部生態區的12.8 倍、沿海經濟帶的2.3 倍、廣東全域的4.23 倍。環境規制對綠色發展績效的非線性影響在省域層面亦有其他證實,如王麗霞等[25]研究發現,當環境規制政策強度較大時,則對工業企業綠色發展績效產生抑制作用。

其次,將產業結構高級化、環境規制和二者交互項同時納入模型4,研究環境規制作為調節變量對產業結構和綠色發展的調節作用。如表3 所示,廣東全域產業結構高級化和環境規制的回歸系數均為正且通過1%或5%的顯著性水平,同時二者的交互項在1%或5%的顯著性水平上均為正;說明環境規制不僅直接影響綠色發展,而且還可作為調節因素。具體而言,環境規制通過對產業結構的調節效應正向影響綠色發展,使得環境規制增強了產業結構高級化對綠色發展的正向影響。同時這種效應在不同地區也存在差異性,沿海經濟帶、北部生態區環境規制促進了產業結構對綠色發展的正向影響,但在珠三角地區卻抑制了產業結構對綠色發展的正向影響。沿海經濟帶、北部生態區整體上處于價值鏈中低端水平,一方面,環境規制通過提高污染物排放標準,改變高污染生產要素的價格和治理成本,迫使企業轉變行為路徑,從而有效倒逼產業結構向綠色化轉型,最終實現釋放綠色驅動力;另一方面,產業結構調整是政府基于經濟可持續發展目的主動對各地產業結構進行有目標調整,梯度型經濟發展表明傳統投入要素正從發達地區逐漸向欠發達地區轉移,產業轉移會改變資源流動方向,同時也意味著存在將低效生產要素產生的環境負外部性轉移到欠發達地區的風險。隨著政府環保責任意識增強,環境承載力水平較高的地區為防患于未然,保障經濟可持續發展,地方政府不僅在引進外資時會有所選擇,亦會通過不斷完善環境規制政策體系,引導“良心資本”流入,主動防范“污染天堂”的形成,以此激勵技術創新,從而提升產業轉移過程中的綠色投入和綠色產出。

表3 2006—2019 年廣東省產業結構和環境規制政策協同與綠色發展的關系分析結果

3.3 門檻效應分析

由以上實證分析結果可知,產業結構與環境規制政策協同的綠色發展效應確實存在,由于其均可以作為政府宏觀調控政策的執行手段,故基于模型5,依次構建以環境規制為門檻變量、產業結構高級化為門檻依賴變量的門檻模型和以產業結構高級化為門檻變量、環境規制為門檻依賴變量的門檻模型,運用Bootstrap 自助法抽樣500 次迭代進行門檻效應檢驗,進一步探究產業結構與環境規制政策協同對綠色發展效應的傳導機制。作為門檻變量的變量將不再出現在模型的解釋變量中。

由表4 可知,以產業結構高級化為門檻變量的回歸結果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拒絕不存在門檻值的原假設;雙門檻檢驗均未通過顯著性檢驗。為了提供更為直觀和詳細的檢驗信息,圖2 給出了單門檻值的置信區間,水平的虛線為95%置信度,曲線是各個門檻值搜尋點的連線,曲線上的任何一點所對應的縱坐標表示將該點作為門檻值的似然比(LR),曲線與虛線的交點為在95%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區間,置信區間越狹窄表明受不可觀測因素的影響越小,門檻估計值就越準確。

表4 2006—2019 年廣東省產業結構和環境規制政策協同與綠色發展的門檻效應檢驗結果

圖2 2006—2019 年廣東省產業結構與綠色發展的單門檻值置信區間

表5 為門檻回歸估計結果,從回歸系數和顯著性水平可以看出,當產業結構高級化指數較小時(ISA<6.298),即產業結構處于低水平提升階段,隨著政府執行較為嚴格的環境標準,環境規制強度越高越有利于綠色發展水平的提升;當產業結構高級化指數較大時(ISA ≥6.298),即產業結構處于高水平提升階段,綠色發展水平隨著環境規制強度的提升反而下降。即環境規制與綠色發展水平的關系在單門檻(二區制)下的符號為(+,-),因此有理由認為該影響關系呈現(+,-)的雙區間。圖3 直觀地描述門檻分區制下環境規制和綠色發展水平之間倒“U”型的非線性關系。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產業結構處于高水平提升階段的地區,當環境規制力度較大,易對原有的產業結構均衡狀態形成強烈沖擊,從而使其抑制了綠色發展水平的提升;而產業結構處于低水平提升階段的地區,適度的環境規制通過提高污染物排放標準倒逼產業綠色化轉型;另外,地方政府在承接產業轉移時的理性選擇進一步激發產業轉移過程中的正外部性,從而達到發揮產業結構與環境規制政策的協同作用。門檻效應分析結果進一步解釋了環境規制對產業結構和綠色發展效應的空間異質性調節作用,同時打開了環境規制、結構調整與綠色發展效應之間的機制“黑箱”。

表5 2006—2019 年廣東省環境規制政策與綠色發展的門檻回歸估計結果

圖3 門檻分區下2006—2019 年廣東省環境規制與綠色發展關系

4 結論與啟示

本研究利用廣東省2006—2019 年的面板數據,在測算綠色發展水平的基礎上,從政策協同的視角實證檢驗產業結構與環境規制的綠色發展效應、區域異質性和傳導機制等問題,研究發現:提高產業結構高級化對綠色發展的影響存在異質性效應,廣東全域和珠三角地區產業結構高級化顯著促進了綠色發展效應,沿海經濟帶和北部生態區地方政府主導的產業結構調整政策對綠色發展的促進作用不明顯;環境規制不僅直接影響綠色發展,還對產業結構高級化和綠色發展的關系存在差異化的調節效應,即沿海經濟帶、北部生態區環境規制促進了產業結構高級化對綠色發展的正向影響,但在珠三角地區卻表現相反,說明不同區域推行環境規制政策和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時要注重二者的統籌和協調;環境規制與綠色發展水平的關系存在以產業結構高級化為門檻變量的單一門檻,當產業結構處于低水平提升階段,適度的環境標準有利于綠色發展水平的提升,而當產業結構處于高水平提升階段,綠色發展水平隨著環境規制強度的提升而下降。

研究結論對推動廣東綠色發展的啟示如下:第一,積極發揮產業結構升級對綠色發展的促進作用。支持沿海經濟帶和北部生態區與珠三角地區企業之間進行跨區域研發合作,尤其需要利用珠三角地區的技術、人才優勢,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新興綠色產業,促進產業發展邁向中高端。第二,實施階段性和差異性環境規制政策。各地區應根據各自產業結構與環境規制政策協同效應,在不同產業結構指數門檻區間內適配合理的環境規制政策,體現出其階段性和差異性。具體言之,沿海經濟帶和北部生態區應提高環境規制標準,珠三角地區則應適當放寬,即廣東省實施的差別化環保準入政策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綠色發展形勢。第三,注重政策工具之間的協調性與互補性,建立推動政策協同的組織機制。以產業政策引領綠色發展,以命令控制型環境規制增強企業外部約束力,以市場激勵型環境規制激發企業內生動力。

猜你喜歡
效應綠色環境
綠色低碳
品牌研究(2022年26期)2022-09-19 05:54:46
鈾對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應
長期鍛煉創造體內抑癌環境
一種用于自主學習的虛擬仿真環境
懶馬效應
今日農業(2020年19期)2020-12-14 14:16:52
孕期遠離容易致畸的環境
綠色大地上的巾幗紅
海峽姐妹(2019年3期)2019-06-18 10:37:10
環境
應變效應及其應用
再造綠色
百科知識(2008年8期)2008-05-15 09:53:3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免费毛片|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 99伊人精品| 国产一区三区二区中文在线| 国产尹人香蕉综合在线电影 | 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三级色| 在线精品欧美日韩| 亚洲国内精品自在自线官| 2021国产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制服丝袜| 欧美一级高清片欧美国产欧美| 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人妻出轨无码中文一区二区| 国产丝袜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久草视频| 亚洲嫩模喷白浆| 一区二区午夜| 国产在线精品99一区不卡| 天天操天天噜| 国产99在线观看| 麻豆精选在线| 欧美成人第一页| 国产精品视屏| 国产亚洲现在一区二区中文|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最黄视频| 亚洲网综合| 乱系列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久久亚洲国产视频| 国产精品妖精视频| 女人18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欧美日韩激情在线|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 99爱在线| 美女高潮全身流白浆福利区| 原味小视频在线www国产| 无码有码中文字幕| 91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vr| 制服丝袜一区| 国产原创演绎剧情有字幕的| 亚洲乱码精品久久久久..| 国产91成人|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你懂的| 一级爆乳无码av| 国产高清自拍视频| 国产日韩欧美精品区性色| 在线日本国产成人免费的| 国内精品久久九九国产精品| 最新日韩AV网址在线观看|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黄色片免费看| 精品自窥自偷在线看| 麻豆精品在线视频| 国产一级视频久久|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精品| 久热99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欧美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无码国产偷倩在线播放老年人| 特级精品毛片免费观看| 伊人久久福利中文字幕| 成人免费黄色小视频| 丰满人妻中出白浆| 55夜色66夜色国产精品视频| jizz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一级毛片| 在线欧美日韩|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不卡|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色婷婷狠狠干| 大学生久久香蕉国产线观看| 亚洲狼网站狼狼鲁亚洲下载| 99er精品视频| 老司机精品久久| 高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国产高清在线丝袜精品一区| 三级视频中文字幕| 亚洲大尺码专区影院| 原味小视频在线www国产| yy6080理论大片一级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