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石油經濟導論》
作者:[美]Bob Tippee 著 邵強 等譯
出版社:石油工業出版社
ISBN:978-7-5021-6700-4
出版時間:2009 年12 月
定價:33 元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市場對于石油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石油供給安全關系到我國經濟發展與能源安全。由石油工業出版社出版,Bob Tippee 編著、邵強等翻譯的《石油經濟導論》是一本按照系統論的相關觀點,從系統的構成、消費者的權力、石油供給、石油價格形成機制、石油資源與儲量、油輪的作用與運行、石油輸出國組織等幾個角度對石油經濟展開論述。結合書中觀點以及我國石油安全現狀,文章就石油經濟發展中的供給安全進行全面探討。
石油作為現代國家發展必不可少的能源,在軍事戰爭與經濟發展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石油經濟發展中的供給安全主要指在國際競爭中擁有足夠的石油儲備,當面對石油價格突然上漲或供應中斷的情況時,確保本國石油儲備能夠滿足國內生產發展需要。就我國人口數量與石油儲備而言,國內已探明的石油儲量并不能滿足國民生產發展的實際需求,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石油儲備制度,廣泛開展石油外交,分散石油進口地區,同時不斷優化能源結構,發展新能源,從而確保在出現突發情況時保證我國各項生產發展不會受到石油價格波動的影響,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
首先,從石油儲備制度的角度來講,當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在構建符合自身國情的石油儲備制度,包括公司儲備、機構儲備以及政府儲備等形式。考慮到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特點以及現實國情,石油儲備主要由相關政府部門負責。從具體的石油儲備流程來講,石油儲備制度的落實應從采買、運輸與儲藏等方面入手,不斷提升我國石油儲備的安全系數。一方面,相關國家部門要不斷拓展石油采買范圍,在石油經濟發展相對穩定的時期,按照國內生產發展需求,按計劃購買相應的石油資源。石油資源的購買不應局限于單一的國家和地區,而是應充分擴大石油采買范圍,避免出現石油采買范圍過于集中而導致斷供或者石油價格突然上漲的情況,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足夠的石油保障。同時還應構建完善的石油市場價格預警機制,工作人員多方收集相關石油價格信息,借助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等構建完善的石油價格分析平臺,從而根據預測不斷調整國內的石油供應策略。另一方面,相關國家部門應不斷完善石油運輸機制,根據不同地區汽油、柴油、煤油的消費需求調整運輸方式和運輸路線,建設完善的石油儲備倉庫,從而為我國提供完善的石油儲備渠道,為我國經濟發展與工業生產保駕護航。同時,為有效滿足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石油發展需求,規避經濟發展中的石油危機,有關部門和大型國有企業可通過收購國外油氣田、與國外企業合作開發等形式來拓展我國石油后備資源,為我國發展提供石油資源支撐。
其次,由于我國已探明的石油儲量數量與國家軍事、工業發展需求并不匹配,由于國內石油儲量有限、開采成本過高,致使我國石油資源過度依賴國際石油市場供給。但考慮到國際市場石油價格波動較大,從單一國家進口石油不僅可能會出現石油供應中斷的問題,甚至可能會由于石油價格的短期內劇烈波動而影響國內發展。所以除對石油的開采與運輸進行關注之外,還應將注意力放在提高石油資源的利用率上,通過技術進步與生產方式轉變的形式,降低成品油消費增速,進一步推動我國產業升級與經濟發展。從技術角度而言,國家技術部門可以鼓勵相關專家、學者探究更為多元化的石油資源運用方式,以技術進步推動石油資源利用率的提升。從管理角度而言,國家相關部門一方面需要加大對市場和企業的監察力度,以政策引導和市場監管的方式推動企業淘汰高能耗設備,及時升級企業生產技術,從而降低在生產當中對于石油資源的浪費。從生產角度來說,企業應積極適應時代發展需求,根據市場需求與國家政策導向,不斷推動生產方式的革新與產業結構的優化。在具體生產過程中降低對石油的投入與消耗,走資源節約型發展路線。同時,國家有關部門還應大力發展可替代能源,從水電、風電、核能、生物能等方面著手,來豐富我國石油儲備,減少石油資源危機對于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為我國企業發展提供資源基礎。
綜上所述,石油是現代工業社會最重要的原料。石油的供給安全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國家相關部門應將石油供給安全放在國家戰略高度,從石油的開采、運輸以及使用等方面著手,制定完善的石油采購計劃,建立科學的石油儲備制度,并從技術與政策兩方面來引導企業提升石油利用率,確保我國石油供給安全與經濟的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