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國際金融市場與外匯風險》
作者:胡勝梅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ISBN:978-7-1151-4382-2
出版時間:2007 年1 月
定價:28 元
經過將近四十年的市場改革、無數人的努力拼博,我國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已經從當初的“無名小卒”成長為今天不可或缺的角色。近些年,隨著國際市場格局的變化、各國經濟政策的調整以及不時爆發的局部爭端,使國際金融形勢愈發復雜,風險因素不斷疊加,作為國際金融市場的重要參與者,我國正身處前所未有的復雜環境,承擔著巨大的未知風險。《國際金融市場與外匯風險》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該書由十三大篇章和三十一小節構成,從基礎概念講解出發,由淺入深,以簡潔的筆觸和清晰的條理,對市場構成的要件、匯率波動的特征、影響風險的因素等進行了全面講解,詳細分析了相關概念的外在區別與內在聯系,展示了作者在該專業領域的博聞強識,對讀者而言不僅便于知識理解,同時降低了應用難度,對于知識體系的構建大有裨益。
該書認為,穩健的貨幣政策、包容的市場環境和勇于承擔的大國姿態吸引了大量外資,使我國的外匯貿易長期活躍、市場格局越發完善、國際地位不斷提升,隨之而來的還有前所未有的風險。尤其是近幾年,肆虐的疫情阻斷了外貿渠道,加之局部爭端助長了動蕩局勢以及起伏不定的匯率時刻挑戰經濟維穩的底線,風險防御需求由此而來。對企業建設而言,只有始終重視外匯風險管理,及時進行數據分析,制定科學計劃和落實防御策略,才能使外匯風險保持在可控區間,外貿活動才能長期開展,企業才能夠長治久安。對市場管理而言,只有完善的外匯風險體系才能保障市場環境的穩定,市場參與者才能夠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對國家發展而言,只有不斷進行外匯風險防御建設才能實現匯率的內外平衡,保障其在國際金融市場中的有利地位。
根據該書所述理論并結合當前國際市場發展的特點發現,外匯風險廣泛存在于企業、市場及國家層面,而且有關管理者在風險防范意識較為薄弱,體現在以下層面:在企業層面,匱乏的風險意識使企業管理者往往不愿意把更多資源用于風險防范建設,陳舊的專業設備也往往無法滿足風險分析的需求,企業運營效益時常被外匯風險侵蝕;落后的管理措施無法對基層的風險防范工作進行有效指導;不科學的監管機制使監管政策很難落到實處,風險防范監管形同虛設,外匯風險隨著外貿市場的拓展與日俱增而企業卻不自知。在市場管理層面,受思維模式局限,部分市場管理機構始終無法將外匯風險防范工作納入重點工作范疇;受專業知識局限,機構在外匯風險管理中往往無法給予有效指導;受資金條件局限,管理機構無法及時進行設備更新,造成了外匯風險管理的滯后。從國家層面出發,我國在政策設計上往往缺乏可借鑒經驗;市場改革的特殊階段,使防范機制的不適應問題更加突出;同時,不斷增長的外匯規模更增加了政策落實的難度,多重因素的疊加使外匯風險不斷增加。
綜上所述,隨著國際經貿局勢的動蕩、國內市場體制改革的深化,只有以科學的防范措施有效制約風險,企業才能安然渡過動蕩時期,市場才能盡快適應新機制,國家才能營造全新的發展格局。結合該書所述,可從以下方面進行防范:企業建設者應摒棄管理偏見,把更多資源投入到風險管理層面,更新管理設備,方便企業實時開展風險監測與分析,使企業能夠在第一時間發現風險入侵;優化管理措施,以靈活機動的措施方便基層管理人員操作,使其能夠在發現風險的第一時間進行防御;調整監管機制,以嚴格的監管機制將管理落到實處,通過資源、機制、措施的有效結合將外匯風險消弭于無形。在市場管理層面,可以通過工作交流引導管理者改變僵化思維,使外匯風險管理盡快納入市場管理工作范疇;通過組織專業知識培訓,充實管理者的知識儲備,使其能夠以更專業的視角進行外匯風險管理,制定可行策略;拓寬資源渠道,為外匯風險管理募集更優質資源。從國家層面出發,以務實的政策推動改革步伐,以科學的人才選拔機制促進政策落實,筑牢風險防御底線,開創金融發展新格局。
隨著國際金融體制的改革,不穩定因素的增加,國際經貿活動正面臨前所未有的風險。以高效科學的管控策略將外匯風險維持在可控區間,才能使企業在市場改革的特殊時期免受外匯風險侵擾,使市場在體制改革的加速時期保持發展活力,使國家在風云驟變的動蕩階段開創新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