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李大釗文藝思想研究》
作者:胡言會
出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ISBN:978-7-5520-0805-0
出版時間:2015 年5 月
定價:29.8 元
李大釗不僅是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也是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李大釗早期受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影響,提出了“調和論”,顯現出宜人性、內傾型的人格及道義、民主、博愛、勇擔的精神,詮釋了“以人為本”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立場。李大釗的教育思想就蘊含在他的文藝思想中,并通過文藝理論表現出來。進一步研究李大釗的文藝思想,有利于牢牢把握李大釗的教育思想立場。《李大釗文藝思想研究》全書對李大釗的文藝思想形成、發展、內容、啟示等進行了分析,書中涉及多本文獻著作,表達李大釗的文藝思想觀點。本文圍繞著該書內容,結合河北省2021 年度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李大釗文獻英譯及思想研究》(ZD202126)研究成果進行研讀,淺析李大釗文藝思想中蘊含的教育真諦,為我國相關領域研究提供參考。
由上海社科院出版,胡言會編寫的《李大釗文藝思想研究》一書主要由七個章節構成,前兩章分別是馬克思主義與啟蒙現代性的雙重關系、人格倫理與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倫理追求,作者主要理清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和啟蒙現代性的核心概念,闡釋了東西方文化的啟蒙及其發展歷程,對李大釗的人格倫理、道義精神進行了全面分析,指出李大釗的社會主義本質論。第三章與第四章分別是“調和論”:李大釗吸納多元文化資源的哲學基礎、《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多元思潮與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構建,作者主要圍繞著李大釗的“調和論”內涵、形成、哲學基礎、思想原理等進行了深度闡釋。然后,作者引入梁啟超、劉師培、孫中山等人的思想觀點,對比佐證李大釗的馬克思主義譯介與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倫理構建。第五章至第七章分別是《什么是新文學》: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最初構建、“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李大釗的文藝創作、人的解放:李大釗構建早期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啟示,作者先是分析了現實主義與意識形態、文學與人道主義、真美與社會主義文藝美學。然后,引入李大釗的文藝思想,指出“道義”、“妙手”、“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一般內涵。最后,深度分析了李大釗文藝思想中蘊含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及其品格。
作者指出,李大釗文藝思想體現在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繼承上,弘揚道義精神、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李大釗畢生使命。李大釗的教育思想就體現在“道義”精神發揚上,強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價值。李大釗從幼年時期就接受傳統文化教育,深受傳統文化的熏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道義”精神影響李大釗一生。李大釗在他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中反復提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之根、中華民族之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必然經歷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融合。正如李大釗所說“天道未改,種姓猶存”,李大釗一生都在主張國人思想覺醒,而這種思想覺醒的根本就是文化決定,強調國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發揚“道義”精神。李大釗在國外求學訪問時,一直都在極力地宣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他在高校講臺、公眾場合講授中國歷史、中國傳統文化知識。在國內,李大釗致力于儒學典籍的講解,號召人們研習儒學典籍,以此加強對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差異性的認識。由此可見,李大釗的教育思想根源體現在傳統文化教育上,其文藝思想也體現出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表現在“道義”精神上。
作者強調,李大釗文藝思想的形成是對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繼承,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內核就是“以人為本”“愛國進步思想”,既強調人對社會文藝發展的助推作用,也強調文藝思想對人的行為影響。李大釗非常重視文藝理論對革命實踐隊伍的引導和教育,他幾乎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傾力宣傳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蘊含著的愛國進步、以人為本的思想。他強調救亡圖存、民族復興的關鍵在于“中華民族同胞”,主張“人”的作用。李大釗將愛國進步思想作為文藝理論的內核,畢生在宣傳愛國進步思想,通過引導中華民族同胞對愛國思想、進步思想、馬克思主義的學習,激發國人的民族意識。
總而言之,李大釗文藝思想的形成是對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繼啟,李大釗的教育思想就體現在他的文藝理論體系中。一是主張國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與繼承,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作用。二是主張文藝理論教育以人為本,認識到人對文藝理論發展的作用以及文藝理論對人的深遠影響。三是把握好以人為本的根本立場上,開展好愛國進步思想教育、馬克思主義教育,強調國人思想進步,以此推動中華民族崛起與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