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效良
平度市城市更新建設發展有限公司 山東 青島 266700
目前,砌體填充墻在我國的房屋建筑工程中廣泛應用,且為建筑結構的重要非結構構件,其施工質量影響著建筑物的整體工程質量。在施工建設過程中,結合項目的實際情況,嚴格按照施工設計方案規范填充墻施工工藝,可保證砌筑工程的施工質量達到標準要求,進一步保證房屋建筑工程的總體安全穩定,延長房屋的使用壽命[1]。在施工過程中,框架柱、剪力墻等承重構件與砌體填充墻之間采用拉結筋技術連接,可提高施工建筑的整體性,增加主體承重結構和填充墻間的協同工作能力[2,3]。
混凝土小空心砌塊在各種結構形式的填充墻中廣泛采用,其特點是取材方便,造價低廉,施工技術簡單,保溫、隔音性能好。然而由于加氣混凝土砌塊的強度相對較低、干縮變形較大等原因,導致砌體填充墻易出現裂縫[4,5]。
因此,本文結合實際工程項目探析填充墻砌體工程施工技術,分析了填充墻裂縫產生的原因并給出裂縫的控制措施,可為砌體填充墻施工技術提供參考。
該工程為平度市通和街道秀水東片區和平度市通和街道秀水東片區整治工程。項目為剪力墻結構的21棟高層住宅;一層為框架結構的地下車庫;公共配套樓1棟,為地上3層框架結構,總建筑面積為3531.92m2;幼兒園1棟,地上3層框架結構,總建筑面積為4400m2。
本項目外圍護填充墻框架及剪力墻結構為200mm厚06級A3.5加氣混凝土砌塊,采用外保溫形式砌塊外側;內隔墻采用加氣混凝土砌筑塊墻,厚度為200mm;廚房和衛生間的墻體都是100mm厚的塊狀加氣混凝土墻體。采用專用砂漿砌筑加氣混凝土砌塊。
填充墻砌筑時按樓層進行施工,同一樓層先砌筑外墻,之后再砌筑內墻,內墻縱橫墻同時砌筑。相同樓層砌體施工順序如下:放線→植筋→止水臺施工→立數桿→排列砌塊→砌筑→勾縫→構造柱施工→拆模養護→塞縫。
(1)放線:將墻體與門窗洞口位置按圖紙測量放線,500mm標高線彈在墻柱上。
(2)植筋:砌筑墻體按抗震墻全高、構造柱、框架柱每隔500mm設置2Φ6鋼筋拉結,符合《建筑抗震設計規范》。拉結筋伸入墻體的長度根據設防烈度確定,考慮到本項目位于平度市且平度市為7度抗震設防地區,拉結筋沿填充墻全長設置。拉結筋均采用植筋深度在90mm以上的結構植筋形式。
(3)植筋施工要點。1)彈力線定位問題。拉結筋的位置是根據設計圖標注的。2)鉆孔作業。鉆孔采用沖擊鉆,根據要求確定鉆孔的直徑和深度。本項目鋼筋直徑為Φ6,鉆孔深度不小于15天,即90mm,選用φ10合金鉆頭。3)清理毛孔。用刷子套上伸向孔底的加長棒,反復抽拉、旋轉,將灰塵、碎渣一股腦地吸出來,就可以了。然后用空壓機將浮沉吹出,再用酒精或丙酮沾脫脂棉對孔壁進行擦洗。4)鋼筋處理。將鋼筋拋光除銹,直到它露出金屬光澤,才算徹底除銹。5)注膠。選用植筋專用膠水合格,注膠時以孔底為起始點。6)植筋:在加工好鋼筋的錨固端膠涂膠水,涂抹長度宜為2-3mm,緩慢將鋼筋旋轉入植筋孔,鋼筋外露部分長度保證工程需要。7)養護:常溫24小時不動,以保證結構膠的正常固化。8)檢測試驗:現場對所使用的鋼筋進行拉筋測試,并對其進行植筋膠水測試。非破損性拉扯試驗植筋后進行,檢測數量為植筋總量的10%。

圖1 沿抗震墻設置的植筋
(4)止水臺模板及澆筑:采用12mm厚多層板定型制作的止水臺模板設計,50mm*100mm木制龍骨固定背楞,上下各一根。在垂直限位上設置止水臺模板,在安裝外龍骨垂直限位的地方,為固定模板而釘上固定釘。模板要貼緊豎邊,與龍骨上的釘釘用綁絲綁好,固定在上下兩個地方。模板支配組在澆筑混凝土時,要有專人護模,檢查是否變形,是否松動,是否移動。可采用水泥砂漿找平或加貼海綿條等方法處理易滲漏的部位,以確保混凝土防止水導墻的外觀品質。
(5)排列砌塊:砌塊的布置:砌塊應盡量采用大規格的主規格砌塊,按工程設計施工圖布置。砌塊的排列應采用上下錯縫的方式進行砌筑,砌筑長度一般為砌筑的1/2,不應小于砌筑高度的1/3,也不應小于150mm,同時要求上下皮砌筑應以孔補孔,以肋補筋。外墻轉角和橫墻連接處要分皮、分叉,錯落有致。砌筑豎縫應與門窗洞口側面邊線相互錯開,不能同縫,應在150mm以上錯開。砌體水平灰縫厚度一般為15mm,如加鋼筋網片水平灰縫厚度為20~25mm,垂直灰縫寬度為20mm。
(6)拉線:把準線拉在相對砌塊的皮數桿上,以準線砌筑砌塊。
(7)窗臺壓頂:將3根焊接的鋼筋網片或2Φ6根鋼筋設置在底層窗臺下的墻體灰縫中,深入兩側窗間壁不小于250mm。1)當窗寬≤900mm的壓頂高度為≥80mm,當窗寬>900mm的壓頂高度為≥100mm。2)當窗洞口寬度>900mm時,窗臺壓頂梁兩端向墻體伸入長度400mm,當窗洞口寬度≤900mm時,窗臺壓頂梁兩端伸入墻體的長度240mm。3)窗臺以上砌筑應在窗臺壓頂施工完成后,按設計窗臺高度減去壓頂梁高度為窗臺砌筑高度繼續砌筑。窗臺梁位置不可留砌磚石的槽口。4)窗臺壓頂梁縱筋應設在壓頂梁上部,防護層厚度控制在25mm,并用拉鉤將縱筋牢牢捆住。
(8)砌筑:1)上下皮砌塊之間應錯開豎向灰縫,以300mm的長度和不小于1/3的砌筑長度為宜。施工時,先對墻體進行砌筑,再對構造柱進行澆筑加固,其中與加氣砌塊同樣寬度的構造柱。砌塊墻與構造柱連接處,應采用凹凸尺寸不小于60mm、高度不大于300mm、先退后進對稱砌筑的方式,砌成馬牙槎。2)縱橫墻的砌塊應在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墻的轉角處相互搭接,并在端面露皮砌塊,如圖2(a)所示。如圖2(b)所示的橫墻砌塊隔皮露端面,應采用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墻T字交接處。加氣混凝土砌塊的轉角處和交接處砌法一般要在交接處預留馬牙搓,因為砌塊太長,不能同時砌筑。常用在構造柱與墻體的連接中,以保持砌體的整體性和穩定性。接縫馬牙槎以便于后續砌筑為主,先退后進,每層柱足之間有1/4磚的進退差。3)每層砌墻要不留岔口,連續砌完。4)沿墻高或柱高每500mm設置一根拉結鋼筋,用于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墻的轉角處和與構造柱交接處。拉結鋼筋為2Ф6,鋼筋采用植筋,向墻內延伸設置通長,如圖3所示。5)混凝土預制塊設置在砌筑門窗的兩側,方便以后固定門窗。6)不得在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墻體上留有腳手眼,嚴禁在過梁、構造柱、門窗洞口、墻角等處留有腳手眼。7)鋼筋混凝土過梁應設置在后砌墻門窗洞口上方,洞口上部寬度在300mm以上。8)門洞口過梁長度為洞口寬度兩端各超出250mm,如圖4所示。

圖2 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墻砌法

圖3 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墻拉結鋼筋設置

圖4 門洞口過梁做法
(9)構造柱鋼筋綁扎:構造柱的位置和配筋按圖紙施工。必須做除銹調直處理后再進行豎向鋼筋綁扎,并在鋼筋末端做彎鉤處理。構造柱與混凝土底足的豎向受力鋼筋的錨固長度,應不小于豎向鋼筋直徑的15倍。綁扎接頭可用于構造柱的豎向受力鋼筋需要接長時,其搭接長度是鋼筋直徑的50倍。構造柱對正貫通,應沿整棟樓的高度穿行。
(10)構造柱支模:模板縫要防止漏漿,模板縫要貼緊,模板縫要設置海綿條,兩側要貼緊。箍筋間距根據構造柱軸線校正豎向鋼筋的位置和垂直度,箍筋與構造柱中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為20mm的豎向鋼筋之間按構造確定,箍筋與縱筋之間相互垂直。
(11)混凝土每層澆筑一次,坍落度160mm~180mm。采用插入式振動器,在澆筑構造柱混凝土時分層壓實為宜。
(1)砌筑時應采用無榫法操作,即在平鋪砂漿上直接鋪上砌塊,做到平直、平整、潔凈的砌面、充盈的砂漿、密實的灌縫。(2)內外墻同時砌筑,高度差不超過相鄰工段間1層或臨時間斷處,應留出斜搓的階梯形。(3)砌塊為立式砌筑,僅全順一種立面組砌形式。皮塊上下豎縫交錯,不小于150mm。(4)在墻體與構造柱的連接處用馬牙擦砌成,水平拉結筋每隔500mm設2根Φ6,每側深入墻體不小于90mm。(5)施工時,砌筑體頂部與框架梁板間應留30mm~50mm的空隙,根據規范《魯L13J3-3-加氣混凝土砌塊墻》要求墻體放置15d后,縫隙內嵌微擴C20細石混凝土。
填充墻在施工中常出現橫向裂縫、縱向裂縫、斜裂縫、階梯形裂縫等各種形式的裂縫。鋼筋混凝土梁與填充墻交接處、填充墻與房頂相接處,主要出現水平裂縫;豎向裂縫多發生在填充墻的中間部位,也可出現洞孔邊填充墻;斜裂、階梯形裂紋多發生于角部有洞填墻處。墻體基礎沉降不均勻、結構設置不合理、砌筑材料干縮變形導致溫濕度變化、施工原因等是造成建筑結構裂縫的主要原因。
填充墻裂縫治理措施:加氣混凝土砌塊質量要嚴把質量關;砌筑前,提前l~2d對加氣混凝土砌塊灑水濕潤,其澆水濕潤深度應控制在8mm~10mm;保證施工時填筑墻體的砌筑高度在2m以下;為避免填充墻因受溫度影響或出現干縮現象而導致墻體出現裂縫時,應在7天之后再對房屋建筑物的頂部進行封堵作業;砌筑砂漿強度等級與砂漿強度等級應匹配,且應嚴格控制灰縫厚度,保證砂漿飽滿;盡量避免在填充墻上開洞或開槽。
在砌筑工程中,填充墻是最重要的一環,它的建造工藝會對整個建筑工程的建設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施工技術人員應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加強對施工材料質量的控制,提高技術人員的專業素質建設;施工中嚴格按照施工流程、施工規范進行,優化填充墻植筋的施工過程,不斷完善施工工藝,提高建筑工程的質量標準,促進建筑行業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