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瀟 周健
“常態化開展正風肅紀專項督查,‘大數據分析+蹲點暗訪’協同聯動糾治‘四風’,干部群眾已經習以為常了。”3月6日,瀘州市江陽區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干部胡雪一邊看著電腦上篩查的數據,一邊核對著督查組交過來的臺賬。
每逢節假日,江陽區紀委監委都會通過江陽微公開等智能化平臺進行篩查,把異常數據多的單位和點位確定為蹲點暗訪目標,“線上巡查”精準定位,“線下督查”跟進核查,對“四風”及隱形變異問題露頭就打,著力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環境。
通過大數據糾治“四風”問題,是瀘州市糾“四風”樹新風做法的縮影。近年來,瀘州市紀委監委盯住具體問題,選取小切口精準糾治“四風”,同時注重靶向施治,做實以案為鑒、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推進作風建設常治長效。
“劉某某等人在新疆伊寧參加培訓,為何會連夜乘車前往烏魯木齊?”去年8月,瀘州市納溪區紀委監委在開展“四風”問題專項監督中發現,該區農業農村局干部職工劉某某、陳某等人的報銷票據不合常理。
經查,此前,劉某某、陳某等人前往新疆伊犁,參加為期3天的某工作專題培訓班。但劉某某等人為了到周邊景區游玩,在培訓結束后連夜乘車前往烏魯木齊,直到培訓結束后的第三天才回到瀘州。
變相公款旅游是隱形變異“四風”的重要表現之一。為揭開借培訓名義搞公款旅游問題的“隱身衣”,該區建立公款旅游線索優先處置綠色通道和辦結時限提醒督辦制度,實現受理、核查、處置全過程跟蹤督導,確保問題線索核查處置到位,人員處理處分到位。同時,該區紀委監委聯合區委組織部組成專項復核小組,通過“一對一”的方式對全區各單位相關資料全覆蓋核查,及時有效核清問題。
抓住小問題,做實大文章。瀘州市各級紀檢監察組織盯住“舌尖上的浪費”“車輪上的腐敗”“公款里的旅游”等群眾關注度高的小事小節,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糾治,一個節點一個節點堅守,推動做實作風建設“大文章”。
2022年以來,該市緊盯違規公款吃喝、亂發津貼補貼、收送禮品禮金等“四風”突出問題,開展常態化監督檢查1213次,發現并督促整改問題567個。
“龍馬潭區某中學除正常發放績效外,以升學獎、過程獎等名義向教師違規發放獎金共計203.61萬元。因違規決策發放獎勵,2022年6月,該校原校長宋某某等人受到相應處理……”日前,瀘州市龍馬潭區紀委監委通報曝光一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典型案例。
為進一步強化以案促改效果,該區持續壓緊壓實案發單位以案促改促治責任,責令該區教育體育局對違規發放的獎金逐步進行清退,針對宋某某工作學校暴露的問題深入剖析,健全完善制度機制,通過開展警示教育和專題民主生活會,通報案情剖析發案原因,舉一反三,切實達到教育效果最大化。
“上半年節氣比較多,節點就是考點。這次專題警示教育大會點出違規發放福利方面的問題,給我們敲了一記警鐘。”參加完宋某某案以案促改教育會后,該區教體局一名負責工會工作的干部如是說。
近年來,瀘州市紀委監委通過大數據比對、節假日暗訪、信訪件分析等渠道,挖出違規收受禮品禮金、違規發放津補貼等案件多起。為了推動以案促改促治,該市紀委監委深入調研了解案件背后存在的區域性、行業性、系統性問題成因和風險隱患等,常態開展警示教育,督促全市各級各單位對照自查,邊查邊改邊建,堵塞制度漏洞,強化思想教育,努力鏟除歪風邪氣滋長的土壤,改變其蔓延的氣候環境,固本培元、形成長效。
2022年以來,該市查處享樂主義、奢靡之風案件76件111人,通報曝光28件46人,并同步開展警示教育,督促1943名干部職工主動說清問題。
“下一步,我們將著力抓早抓小,堅持黨性黨風黨紀一起抓,以釘釘子精神加固中央八項規定堤壩,確保作風建設更加常態長效。”瀘州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說。

瀘州市納溪區紀檢監察干部走訪酒類銷售企業了解相關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