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顏青藍
靜安區芷江西路街道城上城居民區人大代表聯系點通過1 個平臺(人大代表聯系點)、1 支隊伍(10 名民情聯絡員)和1 套系統(云平臺系統),“零距離”傾聽民聲、了解民情、為民排憂,成功打通人大代表聯系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城上城7 號樓的包叔叔常常被高空拋物所困擾,反映多次都未解決,沒想到加裝監控1 個多月后,這件煩心事解決了。包叔叔因為高空拋物的事情曾經多次找過物業,苦于沒有證據,一直也找不到肇事者,而安裝探頭并不是物業一方能決定的。包叔叔也不止一次到居委會、物業、業委會合署辦公中心表達訴求。
城上城人大代表聯系點“入駐”城上城“三駕馬車”(居委會、物業、業委會)合署辦公中心后,為代表參與基層社會治理提供了新路徑。包叔叔的這件煩心事最終在人大代表聯系點3 位人大代表的關注和推動下,經“三駕馬車”合署辦公討論后,以項目化運作的形式給高空拋物現象嚴重的幾個樓棟安裝了監控。有了監控設備的幫助,加上教育引導,1 個月零4 天后,包叔叔的煩心事得到圓滿解決。
“我們小區的小朋友很多,能不能成立一個兒童之家。”“小區的流浪貓狗很多,帶來很多安全隱患,能不能給這些流浪貓狗絕育。”……城上城居民區人大代表聯系點里,一群人熱烈討論著。他們是普通老百姓,同時還有一個身份——人大代表民情聯絡員。
民情聯絡員由各行各業的人員組成,有樓組長、企業管理者和員工、商會成員、退休人員、熱心居民等,他們有更加豐富、多元的渠道掌握一手社情民意,梳理匯總后迅速、真實地反映給人大代表。通過他們,可以實現“人大代表-聯絡員-選民”的常態化無縫對接。得益于這些“民情聯絡員”的存在,該選區人大代表在常規的下選區接待選民聽民聲、解民憂“規定”動作之外,與選民間有了更多的聯通渠道。
“民情聯絡員有利于我們在履職過程中更好地吸收民聲、民意。”人大代表吳獻忠說,“他們能讓我們時刻記得代表身份,讓我們的履職更加有動力。”
城上城居民區人大代表聯系點還有一個云平臺系統。系統專門設立了代表直通車的板塊,針對年輕選民因為工作繁忙無法在固定接待時間和代表面對面溝通的劣勢,打破時空限制,運用網絡優勢,讓選民可以足不出戶,通過小程序反映問題、聯系人大代表,從原來的固定時間,到現在的全天候24小時零距離,實現了線上接待、線下調查、云端反饋一體貫通。人大代表通過云平臺系統可以看到選民提出的意見建議,無法自行處理的,轉交代表聯系點將相關意見、建議提交對應部門處理,并可以隨時督辦處理進程。同時,民情聯絡員們也能通過系統查看處理的進度,進行監督。
1 個平臺+1 支隊伍+1 套系統加持起來的城上城居民區人大代表聯系點不僅服務城上城的選民,還服務整個芷江西路街道121 選區的選民。城上城居民區選民通過人大代表聯系點反映京江路綠化帶景觀燈損壞,長期不亮。選民意見通過聯系點反饋給居民區所在121 選區的3 名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與選區涵蓋的交通公園、永太、城上城3 個居民區選民代表通過座談、實地走訪,將相關意見提交芷江西路街道人大代表之家,并通過相關渠道督辦有關部門及時整改。在京江路綠化帶景觀燈再次亮起的那一刻,選民們的感覺是:這個人大代表聯系點是有用的,它是確確實實在傾聽選民的聲音,替選民發聲,為選民辦事。
除街道人大代表之家外,芷江西路街道共有18 個居民區人大代表聯系點,這一個個打通人大代表聯系群眾“最后一公里”的成體系履職平臺,為人大代表收集社情民意提供了便利,也讓選民向代表反映問題成了一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