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斌 蘇文杰
老年慢性胃炎患者臨床較為多見,患者的臨 床癥狀表現多樣,以上腹隱痛、餐后飽脹及食欲低下等為主[1]。老年慢性胃炎患者的生活質量會因病情進展而持續降低,相關患者若臨床治療不及時,可導致患者進一步發展為胃癌,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2]。因此,如何有效的治療老年慢性胃炎對于改善患者生活質量,降低癌變風險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目前,針對老年慢性胃炎的臨床治療以藥物治療為主,常規治療方法以西醫的三聯療法為主[1,3]。西醫療法以注重改善癥狀為核心,而中醫療法堅持標本兼治[4]。因此,采用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慢性胃炎具有一定的臨床優勢。胃蘇顆粒屬于一種常見的中成藥,在臨床實踐中能夠發揮理氣和胃、止痛等功效[5-6]。南安市總醫院梅山分院將其引入到治療老年慢性胃炎的臨床實踐中,取得一定效果。本研究為探討胃蘇顆粒在改善老年慢性胃炎患者炎癥因子和胃黏膜保護功能方面的臨床效果,選取本院2019 年2 月-2021 年2 月臨床收治的老年慢性胃炎患者200 例為研究對象,進行了以下研究。
1.1 一般資料 研究選取的病例共計200例,均為本院2019 年2 月-2021 年2 月臨床收治的老年慢性胃炎患者。納入標準:(1)均符合慢性胃炎臨床診斷標準;(2)符合中醫證型肝郁氣滯證;(3)年齡大于或等于60 歲;(4)幽門螺桿菌感染。排除標準:(1)相關藥物過敏;(2)合并胃食管反流;(3)近期接受過胃腸道手術。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成研究組和對照組,各100 例。本研究方法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患者或其家屬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本組患者給予常規的三聯療法治療。具體藥物為:阿莫西林[生產廠家:哈藥集團三精明水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3023294,規格:0.25 g(按C16H19N3O5S 計)]1.0 g/次,2 次/d;替硝唑(生產廠家:浙江蘇可安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0940135,規格:0.5 g)500 mg/次,2 次/d;埃索美拉唑[生產廠家: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46379,規格:20 mg(按C17H19N3O3S 計)]20 mg/次,2 次/d。
1.2.2 研究組 本組患者在對照組三聯用藥的基礎上,給予胃蘇顆粒(生產廠家:揚子江藥業集團江蘇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10950007,規格:每袋裝5 g)5 g/次,3 次/d。兩組均7 d 為1 個療程,連續治療2 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兩組炎癥因子指標、胃黏膜保護功能指標和臨床療效進行觀察和比較。(1)分別于治療前后收集兩組患者肘靜脈血5 mL,用酶聯免疫試劑盒檢測患者的炎癥因子指標[白細胞介素-32(IL-32)、白細胞介素-17(IL-17)、轉化生長因子-β1(TGF-β1)、降鈣素原(PCT)]和胃黏膜保護功能指標[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和胃泌素(GAS)],相關操作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2)療效評估標準,①治愈:臨床主要癥狀消失,次要癥狀基本消失或消失,胃鏡復查活動性炎癥消失,慢性炎癥好轉達輕度,腺體萎縮、腸化和異型增生消失;②顯效:臨床主要癥狀消失,次要癥狀基本消失,胃鏡復查活黏膜急性炎癥基本消失,慢性炎癥好轉,腺體萎縮、腸化和異型增生明顯減輕;③有效:臨床主要癥狀減輕,胃鏡復查黏膜病變范圍縮小1/2 以上,炎癥有所減輕,急、慢性炎癥減輕,腺體萎縮、腸化和異型增生減輕;④無效:癥狀、內鏡、病理均無好轉。總有效=治愈+顯效+有效。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 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分別用率(%)、(±s)表示,分別采用χ2檢驗、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基線資料比較 兩組臨床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2.2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各項炎癥因子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各項炎癥因子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指標比較結果(±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指標比較結果(±s)
2.3 兩組治療前后胃黏膜保護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各項胃黏膜保護功能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各項胃黏膜保護功能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胃黏膜保護功能指標比較結果(±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胃黏膜保護功能指標比較結果(±s)
2.4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4.00%,高于對照組的72.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7.151 0,P=0.000 0),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例(%)]
慢性胃炎屬于臨床上最為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之一,患病率一般隨年齡增加而上升。大多數患者常無癥狀,或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等癥狀[7-8]。目前,臨床研究認為導致慢性胃炎發病的主要原因包括:飲食習慣、藥物反應、生活工作壓力、環境因素、幽門螺桿菌感染等[9]。臨床研究證實:慢性胃炎患者發病后,其胃黏膜保護功能遭受破壞,具體表現為多種活性物質分泌量降低[10-11],PGⅠ、PGⅡ和胃泌素是其中的常見指標[7]。同時,患者體內的炎癥反應過程被激活,IL-32、IL-17、TGF-β1、PCT 等炎癥因子會大量釋放到血液中,進一步參與炎癥反應過程。其中,IL-32 和IL-17能夠直接參與胃黏膜組織的炎癥反應,可進一步引起胃潰瘍。
目前,臨床上針對老年慢性胃炎的治療,通常選擇阿莫西林、替硝唑、埃索美拉唑等藥物。上述藥物在臨床治療過程中能夠控制病情進展,并能取得一定治療效果[12-13],但是臨床整體療效還有待進一步提升,采用中醫藥配合三聯療法能夠顯著的改善上述問題。
胃蘇顆粒是在傳統中藥方劑香蘇散基礎上改良而形成的中藥制劑[14],它的中藥組成主要包括:雞內金、檳榔、香櫞、陳皮、紫蘇梗等[15]。其中,雞內金、檳榔具有消痞化痰之功效;香櫞、陳皮能夠發揮健脾理氣的作用;紫蘇梗作用于肝經,能夠疏肝解郁、理氣止痛,諸藥聯用可以發揮抑制炎癥反應、改善胃黏膜保護功能、提升臨床療效之功效[16-18]。
從研究的比較結果上分析:給予胃蘇顆粒治療的研究組,治療后患者的IL-32、IL-17、TGF-β1、PCT 水平顯著降低,PGⅠ、PGⅡ和胃泌素得到有效改善,總有效率高達94.00%,均顯著優于對照組,這進一步證實了胃蘇顆粒臨床治療的比較優勢,同時與國內外類似報道結果一致[17,19]。
進一步研究后發現:在患者胃黏膜功能破壞的情況下,胃液中原來正常分泌的相關物質水平會呈現一定的變化趨勢[20-21]。胃蛋白酶原是其中的主要成分之一。胃蛋白酶原能在胃酸的作用下被分解成胃蛋白酶。胃蛋白酶中最為常見的兩個亞型,是PGⅠ、PGⅡ。因此,PGⅠ、PGⅡ能夠有效地反映患者胃黏膜細胞的功能及腺體的數量,進而能夠全面呈現出患者胃黏膜的病理狀態。GAS 屬于肽類激素中的一種,只存在于人體的胃腸道中。當患者出現胃腸功能障礙時,GAS 水平會呈現一定的升高趨勢,其可通過刺激嗜鉻細胞而分泌大量的胃酸,進而對胃黏膜組織產生更大刺激作用,導致病情加重。胃蘇顆粒的主要作用和原理,一方面是通過刺激胃黏膜細胞分泌胃蛋白酶原,進而促進胃蛋白酶的合成,改善胃黏膜的病理狀態;另一方面是通過保護嗜鉻細胞,阻斷胃酸進一步形成的過程,維持胃酸水平在安全范圍內,進而對胃黏膜組織產生有效的保護作用,控制病情進展[22-23]。
總之,采用胃蘇顆粒治療老年慢性胃炎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炎癥狀態及胃黏膜保護功能,顯著提升臨床療效,是臨床治療實踐中的理想方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