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作為概略描述的信念陳述

2023-03-31 09:20:01劉小濤
現代哲學 2023年5期
關鍵詞:理論

劉小濤

信念、欲望之類心智概念的理論地位引起許多爭議。主流的實在論理論(表征主義和傾向論)面臨一些頗難解釋的問題。(1)Eric Schwitzgebel,“Belief”,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Winter 2021 Edition),ed. by Edward N. Zalta ,URL=.這里,我嘗試發展一種溫和的描述主義進路,并探索其前景。根據這一立場,信念是一種復合的心智狀態,信念報道陳述是對自我或他人心智狀態的概括且簡略的描述。(2)“信念”概念有不同的用法。根據我的使用,一個信念是一個主體在特定情景里形成或者擁有的一個特定心智狀態(a particular mental state)。本文第一、二部分分別陳述描述主義主張的基本內容和支持這個主張的正面論證,將先給出一些實例,表明有相當多的信念報道實例都是概略描述,再論證為什么我們可以從信念報道的有限實例獲得普遍的全稱概括;第三部分討論科學理論的描述主義立場的思想根源和主要困難,并嘗試為局域性的描述主義辯護,特別是回應歐內斯特·內格爾(Ernest Nagel)對可翻譯論題提出的反駁;第四部分簡略展示這一進路解釋信念一些重要特征的能力,以期表明它表現出的解釋優點會構成額外的支持描述主義論題的理由。

一、描述主義論題

在哲學文獻里,常??梢钥吹健案爬ㄇ液喡缘拿枋觥薄昂喚殹⒔洕谋磉_”這樣的說法,這些短語的意思是說,某個語詞或語句的功能就是服務于簡略描述或經濟表達的目的。“概略描述”的日常例子是某些小說的標題。比如,《儒林外史》描述一群儒生不會載入正史的生活故事,“儒林外史”這一標題是對小說內容的凝練概括;“湯姆·索亞歷險記”的書名是對湯姆·索亞一系列歷險故事的凝練概括。另一個日常例子是簡筆畫或者漫畫,比如埃·奧·卜勞恩的《父與子》。當畫家用一個黑色的圓圈來表示一個足球,或者寥寥兩筆畫出草叢的時候,畫里的線條是生活中某處場景的概括簡略的描繪。說它有“概括”的特點,是因為漫畫里的草叢其實可以視為許多類似草叢的描繪;說它是簡略的描繪,是因為漫畫中的形象會忽略真實草叢的許多特點,比如草葉的數量、顏色,草叢底下的泥土等。

在討論科學理論的認知地位時,歐內斯特·內格爾勾勒了一種介于實在論和反實在論之間的中間道路,他稱之為描述主義(內格爾并不贊成這種主張)。對這種觀點,內格爾做了如下概述:

根據這種觀點,一個理論是對可觀察的事件和性質之間的依賴關系的概括但簡略的表達。盡管從其表面價值來看,一個理論的斷言不能恰當地刻畫為真或者假,不過,在它們可以翻譯為可觀察事物的陳述的情況下,我們可以用真或假來刻畫它們。因此,這種見解的倡導者常常主張,在一個理論(比如一個原子理論)能被說成是真的意義上,像“原子”這樣的理論詞項不過是許多可觀察事件和特性構成的復合物的簡略記號,并不指稱某種觀察上不可接近的物理實在。(3)Ernest Nagel,The Structure of Science:Problems in the Logic of Scientific Explanation,New York:Harcourt,Brace and World,INC,1961,p. 118.

這里,我用“概略描述”來標記一種理解信念報道陳述的描述主義論題,它在幾個重要方面區別于內格爾勾勒的描述主義立場,不過仍秉承了描述主義的基本精神。與內格爾的判斷不太一樣,我以為(或者說將論證)在“信念”這個議題上,描述主義論題不僅可以獲得論證的支持,還有些解釋力上的長處。迄今,還沒有足夠堅實的經驗基礎,可以幫助我們進入真實的信念狀態的生理細節。在一些哪怕并不堅持信念整體論的認識論學者那里,信念狀態的復雜性也會被類比為只有一角露出海面的冰山。(4)Ernest Sosa,“The Raft and the Pyramid”, Midwest Studies in Philosophy,Vol. 5,1980,pp. 3-25;Reprinted in Epistemology:An Anthology,ed. by Ernest Sosa &Jaegwon Kim,Malden,MA:Blackwell Publishing Ltd,pp. 134 -153.這里,借鑒蒯因(Willard Van Orman Quine)關于“語義上升”的建議,在籠統地承諾“信念是一種復雜的心智狀態”的基礎上,我們先討論“信念”這個民間心理學語詞和信念報道語句起作用的方式。

一般來說,當某人陳述一個信念報道語句的時候(“X相信P”),他總是基于關于X的一些事實而作出推理,從而提出一個關于X的心智狀態的假設。比如,人們從張三帶著傘出門,推論張三相信天會下雨;從李四提出離婚訴求,推論李四相信丈夫不再愛她。我想發展的描述主義論題主張:信念狀態是一種包含許多因素的復雜心智狀態;一個形如“X相信P”的信念報道語句乃是一個簡略表達,是對由X的認知機制(cognitive faculties)、認知能力(cognitive competence)、既有知識等認知因素,甚至某些非認知因素等所構成的復合物的一個概略描述。簡言之,信念是一種復合心智狀態;一個信念報道語句,是對這種復合心智狀態,以及產生這一心智狀態的復雜因素的概括和簡略的描述。

許多信念報道語句都是我們所講的概略描述。不妨考慮兩個實例。

(1)張三相信地球是圓的。

(2)李四相信妻子很愛他。

關于地球的表面形狀,張三有許多局部的直接經驗,如廣闊的平原、雄峙的山脈、一望無垠的大海、高樓林立的城市。從這些直接的經驗流里,張三很難形成“地球是圓的”這個判斷??梢哉f,因為視域的限制,我們幾乎絕無可能獲得“地球是圓形”的直接視覺經驗。然而,作為現代生活的一個常識,通??梢园踩匕堰@個信念歸屬給所有認知能力正常、接受過一定程度教育的現代人,不管他現在是否正在考慮地球形狀的問題。在哲學課堂里,有時候也能遇到反例。我的幾個學生就曾提出反對意見,他們說“地球不是圓的,它是橢圓的,或者說它只是近似圓形”。他們的反駁有道理嗎?未必。難道斷言“地球是圓的”的人不知道“地球表面地形復雜”“地球只是近似圓形”嗎?

事實上,正如信念整體論者所指出的那樣,人們不可能以原子論的方式持有一個信念(即有且只有一個信念),“擁有一個信念,就要求擁有許多信念。擁有信念,又要求擁有其他的基礎態度,比如意圖、欲望,以及(如果我是對的話)口舌的其它饋贈”(5)Donald Davidson,“Rational animal”,Dialectica,Vol. 36,1982,p. 318.?!跋嘈诺厍蚴菆A的”這個認知狀態總是涉及許多相關的認知細節,比如個體的認知歷史、個體關于地球的視覺經驗、和地球形狀相關的其它知識或信念。要相信“地球是圓的”,必然還需要“相信球是圓的”“相信地球并不是完美的球形”“相信‘地球’指‘腳下這片土地所屬的物體’”“相信地球是比籃球大得多的球體”“相信地球并不像地球儀的表面一般平坦”“相信自己在電視上看過的藍色星球就是地球”,等等。(6)關于信念整體論的討論,參見[美]杰瑞·福多、歐尼·勒炮:《整體論:一本購物指南》,劉小濤、何朝安等譯,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2017年。

事實上,人們常常忘記,要相信地球是圓的,人們的認知機制還需要付出許多努力。比如,要克服視知覺的自然傾向。對大數人來說,視覺經驗并沒有提供證據表明地球是圓的,相反,它告訴我們腳下的大地是如此凸凹不平。又如,要確認信息來源的權威性和可靠性,包括父母、老師的教導或者電視節目的講解。有可能還需要學會怎樣判斷一個巨大的物體的形狀,學會在一定抽象程度上用地球儀或某個圓形物體來類比地球的形狀。

按照我的意見,說張三相信地球是圓的,就是對張三的復雜心智狀態的一個簡略描述。它相當于說,張三正常工作的認知機制(如視知覺)、良好的認知能力(如用地球儀類比地球形狀的能力)、接受過的社會教育(地理教育和語言教育等)、既有的背景信念等,使得他的心智狀態已經接受或者會接受“地球是圓的”這一陳述?!皬埲嘈诺厍蚴菆A的”是對張三的部分復雜心智生活的概略描述,正如小說的標題是對小說內容的概略描述,或者某幅漫畫作品是對生活場景的概略描述。

同樣,李四需要克服一些服務于個體利益的自然傾向(如與他人保持距離以避免傷害),也要忽略許多來自日常生活的反面證據(如妻子的白眼),才能真正確信妻子和自己之間有牢固的可以稱之為“愛情”的情感紐帶,因而“相信妻子很愛他”?!跋嘈牌拮訍鬯敝皇抢钏膹碗s心智狀態的一個概略描述,這個復雜的心智狀態包括李四和妻子共同生活的日常經驗、既有的零碎記憶,對妻子感情狀態的認知以及對和“愛情”相關的行為表現的了解。

“相信地球是圓的”和“相信妻子很愛他”是我們隨意舉的實例,前者關涉外部世界,后者關涉他人心智狀態。從邏輯上講,僅憑全稱概括規則就可以推斷,如果它們確實是對復雜心智狀態的概略描述,那么這個判斷一般性地適用于這兩類信念;就好比說,如果任意一只天鵝都有翅膀,那么所有的天鵝都有翅膀。更進一步的問題在于,是不是可以將判斷作進一步的概括,以覆蓋所有的信念實例?有理由認為回答是肯定的。盡管不可能窮盡地考察信念的所有實例,但有進一步的理由支持我們在這個議題上運用科學歸納法,因而審慎但堅定地從有限觀察走向普遍概括(或假設)。

二、從實例走向普遍概括

從有限的實例推論它們的某些特征有一般性,你可能對這個論證方式不滿意;你可能還要求一個對信念的運作機制的說明,從而對“信念作為概略描述”的原因和機制有更深入的了解。遺憾的是,因為信念生理學的研究進展有限,這個愿望還無從滿足?;蛟S,從動物行為學家的動物行為觀察和動機分析可以得到少許慰藉。

對動物的行為進行動機分析,不是容易的事。根據多年和動物“一起生活”的切身觀察,動物行為學家康拉德·洛倫茨(Konrad Lorenz)在描述動物的行為沖動時,將它們類比為一個議會體制;“這個體制像是個大議會,因為它多少有點像是一個由許多彼此獨立且相互作用的因素構成的系統。”(7)[奧]康拉德·洛倫茨:《論攻擊》,劉小濤、何朝安譯,上海:上??萍冀逃霭嫔?,2017年,第63頁。在這樣的體制里,各種基本的本能和動機彼此獨立,但都想發出自己的聲音,試圖“伸張正義”。按照洛倫茨的教導,正是多種行為本能和沖動的復雜的交互作用,決定動物的各種行為和行為模式;既包括那些功能一致的本能行為模式(如哺育或繁殖),也包括一些固定的運動模式(如灰雁倒立捕食的動作)。洛倫茨指出,當一種本能的發聲特別強勢的時候,它就取得在一定時間里支配動物行為的地位;多種相互沖突或緊張的動機容易產生某種混合的運動模式,甚或固定為一種儀式化的行為;而僅受單一本能驅動或者不受本能驅動的行為則是極其少的。(8)同上,第6章。

如果用同樣的議會機制作為模型來理解人類行為,既有啟發,也不免會遇到批評意見。某些典型的受本能驅動的行為,可以借助洛倫茨的分析框架來獲得理解,但人類行為背后的動機要更復雜,各種動機和認知因素之間相互作用的機制也更難描述。如果僅僅是復雜程度的差異,還不構成對議會模型的反駁。一個真正有效的反駁會指出,人類的絕大多數行為并不是由本能驅動的;而且對某些目標高遠且意志堅定的人來說,他的許多長期行為可能有一個統一的目的論解釋(因而似乎看不到各種沖突的動機的相互作用)。

議會模型是不是可以普遍地用于分析人類行為?或者,它是不是只在有限的范圍內有效?討論這些問題會使我們離題很遠。不過,我確實認為,洛倫茨描述的議會機制有助于理解信念形成的方式??雌饋恚拔乃e關于外部世界和他心的典型信念案例,它們所涉及的復雜心智狀態,特別是它們所關涉的多樣因素,正是以洛倫茨所描述的“議會機制”起作用?!跋嘈拧钡恼J知狀態,總是主體以特定的認知能力為基礎,經過一定程度的認知努力所形成的心智狀態。特定信念的形成,既取決于正面認知因素的證據支持作用,也取決于那些沖突的、或者負面的認知因素可以在何種程度上被克服,甚至還要求某些非認知因素(如情感因素或實踐考量)的參與或者被抑制。當然,這些復雜因素相互作用(包括沖突、妥協、合作)產生的復雜心智狀態,并不都被我們稱為信念;但重要的是,信念確乎是這樣一種心智狀態。

(我們猜測)可以一般地講,“議會機制”是“形成信念”這種心智能力起作用的一般方式,而信念歸屬所指向的認知狀態也總是關涉主體認知結構中的其它許多因素,它們彼此處在一種融貫(或/及解釋)的關系中。任何“相信地球是圓的”或“相信妻子很愛自己”的人都必然有一個復雜的認知結構。要能夠相信“地球是圓的”,他同時還得相信“‘地球’指腳下這個龐大的物體”“地球繞著太陽轉”“地球并不是完美的球形”“地球儀是地球形狀的模型”“地球對我產生引力,使得我并不會掉下去”,等等。簡言之,他還必須要相信和“地球是圓的”這個命題相關的許多背景性信念,以及和這個命題處在某種推理關系中的其它許多命題。

當然,正如在事物的復雜因果鏈條中,我們可以在探究過程中使某個“原因”成為“突出原因”(salient cause)。出于某些認知或實踐興趣,在交流和對話過程中,信念報道者也可以忽略張三復雜心智狀態中的許多因素(特別是那些被克服的因素),使得“地球是圓的”成為突出因素或者支配性因素,以承擔某種解釋或預測的功能。不過,這個突出因素從來不意味著一個獨立的心智實體。比如,在心智中表征了特定命題(如表征主義所言),或者一個可以識別出來的獨立的行為傾向(像傾向論者所主張的那樣)。

普遍概括最害怕執拗經驗。設若前述兩類信念都具有概略描述的特征,是否存在某種尚未得到討論的信念實例和類型,它們會成為挫敗感的來源呢?除了關于外部世界的信念、關于他人心智狀態的信念,根據不同的限制條件或者標準,還可以識別出其它類型的信念,比如關于自我心智狀態的信念、某些高階信念等。在一些文獻里,人們還會討論邊緣性的案例,比如“中間信念”(in-between belief)和“隱信念”(alief)等。(9)參見王球:《信念、隱念與行動》,《浙江學刊》2019年第2期。按照我的判斷,如果“議會機制”是形成信念狀態的一般性機制,那么從文獻對這些信念類型的標準刻畫來看,就沒有特別有力的理由認為它們會構成當前主張的反例。我們隨后會闡明,描述主義的主張在解釋這些信念類型的某些有趣特征上會表現出解釋優點;從最佳解釋推理的視角看,這些解釋優點會構成一種良性循環,成為支持描述主義論題的額外理由。

三、作為一般科學哲學立場的描述主義

作為一般性的科學哲學立場,描述主義不被看好。按照歐內斯特·內格爾在《科學的結構》里表達的看法,它的一個主要困難是承諾了可翻譯性論題,但這一承諾很難兌現,因而使得描述主義沒有太多指望。在考慮理論的認知地位的時候,內格爾心目中的“理論”主要指物理學理論。因而,他所批評的描述主義觀點相當于說,物理學理論中的理論術語(如原子、電子、磁場、電流)和包含這些術語的理論陳述,其實都是對可觀察的事件和性質之間關系的概略表達;相應地,包含這些理論詞項的理論陳述,其真假不能在字面上來考慮,而進一步依賴于和它們意義等價的觀察陳述的真假。因此,內格爾恰當地指出,這樣的描述主義觀點承諾了可翻譯性論題,即一個理論陳述總可以翻譯為一個或多個描述可觀察性質或事件的陳述。

內格爾對描述主義理論的不滿,主要來源于可翻譯性論題。他考慮了兩種版本的翻譯論題:一是“(理論陳述)可以翻譯為關于對象的直接經驗的連續出現或共存的陳述,而沒有任何證實意義的損失”(10)Ernest Nagel,The Structure of Science:Problems in the Logic of Scientific Explanation,p. 120.,二是理論陳述應該可以(沒有意義損失地)翻譯為“關于常識或粗糙經驗中的可觀察事件、事物、性質、和關系的陳述,而沒有意義的損失”(11)Ibid.,p. 121.。這兩個不同的翻譯論題,分別支撐了激進形式的描述主義論題和溫和的描述主義科學觀。在兩個腳注里,內格爾指出:激進的描述主義(即現象主義)在貝克萊、休謨、密爾的哲學中有其歷史根源,皮爾遜(Karl Pearson)、羅素、布里齊曼(P. W. Bridgman)、馬赫(Ernst Mach)、艾耶爾(A. J. Ayer)等人都表達過類似想法;溫和的描述主義,即認為一切理論陳述都可以轉換成“物理事物的語言”的觀點,則至少是馬赫的一些評論所暗示了的論點。(12)Ibid.,pp. 120-121.

內格爾論證說,這兩種版本的翻譯論題都站不住腳:因為不存在一種自主的感覺材料語言(也沒有建立這樣一種語言的希望);而且可翻譯論題還有額外的嚴重困難,因為理論術語并不是通過用觀察語言(或感覺材料語言)作出隱定義而引入的,因而不能指望通過使用觀察語言進行翻譯來完全消除這些理論詞項。他進一步論證說,如果拋棄了可翻譯性論題的話,那么描述主義的主張就會淪落為工具主義的觀點,因而不是解釋理論的認知地位的有希望的進路。(13)Ibid.,pp. 122 -129.

在卡爾納普的努力遭遇滑鐵盧之后,現象主義的方案(它主張激進的描述主義論題)已經失去了生機。我們想討論的是,溫和的描述主義論題,在應用于信念這類特殊的心智議題上時是否仍然有生命力?在恩斯特·馬赫的《通俗科學講座》里,可以讀到如下段落,內格爾視之為溫和描述主義主張的理智源頭:

科學知識的交流總是包括描述,也就是,在思想中對事實進行模仿性的再造(reproduction),它的目標是替代和節省取得新經驗的麻煩。再一次地,為了節省教導和學習的勞動,人們尋求精煉、簡略的描述。所有的自然律確實就是這么回事。知道了重力加速度的值,以及伽俐略的自由落體定律,我們就有了在思想中再造各種落體運動的簡單且概略的指南。這種類型的公式,是全部落體運動的一個完整替代。因為這個公式的幫助,我們可以輕易獲得各種落體運動的數據;僅僅只需要短時間的注意,而完全不需要什么記憶的負擔。(14)Ernst Mach,Popular Scientific Lectures,trans. by Thomas Joseph McCormack,Chicago:The Open Court Publishing Co,revised and enlarged edition,1898,32012,p. 70;[奧]恩斯特·馬赫:《科學與哲學講演錄》,龐曉光、李醒民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65-185頁。

這個段落出現的講演,恩斯特·馬赫題為《物理探究的經濟本性》。在講稿里,馬赫討論了人類知識的經濟本性,包括最初的本能知識和科學知識:

人們關于自然的最初知識,是為了自身的物質福利,基于在思想中模仿和預測事實的本能習慣,通過為疲沓的經驗插上思想的靈敏翅膀,自動、半意識地獲得的……這些最初的知識構成今天的科學思想的堅實基礎。(15)Ernst Mach,Popular Scientific Lectures, p.69.

實際上,在講演里,除了討論知識的經濟性外,他還談論了多種意義的經濟性,包括思想的經濟性、心智的經濟性、交流的經濟性、工藝品的經濟性、自我保存的經濟性,以及語言的經濟性。關于語言的經濟性,他說:“語言,在概念思想這個伴侶的幫助下,出于鑲嵌畫(mosaic)的計劃,通過固定那些重要的東西,拒斥那些不重要的東西,給這個流變世界構建出一副嚴格圖像,雖然以犧牲準確性和忠實性為代價,但是卻節省了工具和勞動。”(16)Ernst Mach,Popular Scientific Lectures, p.70.這些“經濟性”之間的關系如何,比如是不是某種經濟性要更為基本?馬赫沒有特別的說明。慮及他以一種歷史的眼光談論本能知識怎樣發展成為科學知識,也許可以認為,他為知識的經濟性做了發生學的描述,這個描述始于對本能知識、語言(和思想)的經濟性的解說,終于對科學知識(特別是數學和物理學定律)起作用的方式的說明。另一種可能的詮釋思路,是把馬赫的想法理解為是一個從語言(和思想)的經濟性到知識的經濟性的論證,但我們拿不準這個論證的確切形式是怎樣的。

認為物理學理論不過是經驗現象之間聯系的概括、經濟的表達,馬赫的這一描述主義立場引起許多爭議。(17)參見李醒民:《略論馬赫的“思維經濟”原理》,《自然辯證法研究》1988年第4期。一個有力的攻擊,來自對物理學家在理論建構過程中的創造性作用的強調。用Philipp Frank的話說:“如果真要把馬赫的經濟原則置于知識論的中心,那么,那些偉大的創造性頭腦的思想之流就會被攪亂,他們的想象力就會折翼沙場,因而,甚至科學的進步都會遭受嚴重的阻礙?!?18)Philipp Frank,“The Importance of Ernst Mach’s Philosophy of Science for Our Times”,Ernst Mach:Physicist and Philosopher,ed. by Robert S. Cohen &Raymond J. Seeger,Dordrecht:D. Reidel Publishing Company,1970,p. 220.內格爾對可翻譯論題的反駁,則構成另一個難以回應的困難。

我們無意為全域性的描述主義論題作出評估或辯護;這個主張,像馬赫所構想的那樣,包括人類的本能知識和科學知識,后者尤以物理學定律最為典型。不過,如果僅僅想為局域性的描述主義論題辯護,即僅僅考慮信念這類心智狀態,那么描述主義面對的一般性困難或許可以避免。

承諾可翻譯論題的描述主義當然很難辯護,因為信念陳述報道的對象并不是可觀察的物理事件和物理性質。盡管有些信念會產生外在的可觀察行為和表情,有些信念可以產生能通過內省意識到的現象特征(比如強烈的相信感),然而,信念狀態不必然產生可觀察的行為,或者相信的現象經驗。在信念報道語句只是心智狀態的概略描述的意義上,我不認為這個論題需要或可以承諾某種形式的可翻譯論題,不管是翻譯為某種現象語言還是物理語言;這是我們稱自己的主張為“溫和描述主義”的原因。

拋棄可翻譯論題之后,以“議會機制”作為啟發式的模型,我們的替代性建議是,信念的描述主義承諾一個可分析論題,即信念報道語句所描述的心智狀態總是可以通過進一步分析,來發現它所包含或涉及的更復雜、也更簡單的認知因素,甚至某些非認知因素。就像熟悉《儒林外史》的讀者可以細數構成它的一個個小故事、一首首詩詞、甚至語言敘述中所描述的江南風物。在一個復雜的故事里,主角對于情節發展有種主要的或支配性的地位;對于“相信地球是圓的”這樣一個復雜的信念狀態來說,“地球是圓的”這個命題內容是所有認知因素中主要的支配性因素,但任何一個信念報道語句,總是意味著更多可進一步分析的認知內容。

在“理論”的寬泛含義上,不僅僅只有物理學家在構建一個理論,日常的我們也總是不斷基于“光線和粒子對我們感官的單純沖擊”構想著“我們關于這個世界的科學理論”(19)[美]蒯因:《蒯因著作集》第6卷,涂紀亮、陳波主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566頁。。許多信念狀態常常是心智的創造性能力的結果,它們不完全取決于外部輸入。物理學家的創造性會成為一般的描述主義理論觀需要應對的困難。不過,心智的創造性卻不會破壞我們所主張的描述主義論題;一個信念報道語句確實可能省略它所描述的心智狀態中的創造性因素,但它并沒有設置任何原則性的障礙,阻止一個精細的頭腦去發現或識別它們,或者提出關于這些心智狀態的假設。

有一些研究著作,將馬赫論及的語言(以及思想)的經濟性和知識的經濟性籠統地稱為馬赫的經濟原則。信念報道,不管是關于自己,還是關于他人或者外部世界,確實不過是我們用語言來經濟地描述一個復雜的心智狀態;在這一點,馬赫的基本精神是對的。

四、描述主義的解釋力

誠如波普爾(Karl Popper)所言,一個好的科學理論或假設就像是一道禁令,它會允許一些東西,也會禁止一些東西。(20)[英]卡爾·波普爾:《猜想與反駁:科學知識的增長》,傅季重、紀樹立等譯,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3年,第47頁。信念報道陳述是復雜心智狀態的概略描述,如果這個假設有些道理的話,它會允許什么?又會禁止什么?愚見以為,它允許表征主義和傾向論的一些核心判斷,但會禁止這兩種立場某些扭曲了事實的方面。甚至它還能容納整體論的一些重要洞察,當然只就這個論題的溫和形式而言?;蛟S可以說,在能充分尊重既有競爭理論優長的意義上,描述主義論題有新綜合的特點。

這個觀念樂意承認“地球是圓的”這個命題在“相信地球是圓的”這個復雜心智狀態中的支配性地位,認為它是眾多認知因素中的突出因素。因而,它并不反對表征主義者探究“地球是圓的”這樣的認知因素是如何表征在大腦里,甚至也不反對表征主義對信念某些特征的刻畫,比如杰瑞·福多(Jerry Fodor)等人著意強調的系統性、組合性、生產性等。不過,它反對以一種過份理智化的方式談論信念,即認為正常工作的信念報道語句都旨在談論一個個真實的心智實體;它們以原子論的方式表征在大腦里,而信念報道語句的結構就是信念的真實結構。理解這兩個理論之間對比的一種方式,是考慮它們對信念的個體化(individualization)的說明。按照表征主義的觀點,信念根據其內容(即所信念態度所關涉的命題)得以個體化;描述主義會認為,信念的個體化至少部分地取決于它所包含的支配性認知因素(即通常的信念報道語句所包含的命題),但不認為這是故事的全部內容,因為它只是一個可進一步分析的概略表達。

一般地講,特定的心智狀態傾向于在特定條件下產生特定行為。盡管生物機制的功能不遵循嚴格的決定論的定律,正常情況下,它們的運作仍遵從傾向的條件句分析所揭示的一般模式。描述主義不反對一般地討論信念狀態(作為復雜的心智狀態)的傾向性,甚至我們還論證過,信念的某些規范特征奠基于信念的傾向性質,援引信念的傾向性可以為“信念瞄準真理”這一箴言提供更滿意的哲學解釋。(21)參見劉小濤:《信念何以瞄準真理?》,《現代哲學》2019年第6期。不過,它拒絕把所有通常理解的信念報道都確立為一個行為傾向,既因為信念和行動的聯系相對松散,也因為傾向不具有信念報道語句一般的可以體現組合性的語言結構。(22)參見劉小濤:《信念的組合性和信念的形而上學》,《哲學分析》2014年第5期。

因為始終將信念理解為一種復雜的心智狀態,認為一個起作用的信念狀態總是涉及復雜的認知因素,描述主義也對信念整體論的基本洞察予以尊重;甚至在針對信念原子論的攻擊中,描述主義可以成為整體論者的堅實同盟。然而,該怎樣對描述主義論題予以限制,以避免走向極端整體論的危險,這仍然很不明朗;顯然,如果要談論某一個信念的本體論和認識論特征,必然需要援引或參照信念所處整體的全部信念的話,那么,這些任務就絕無可能完成。

充分地對描述主義和競爭理論作出比較,不是這里能夠完成的目標。一項以信念本質的解釋性理論為最終目標的理論探索,一般地說,需要在描述和解釋的雙重意義上尊重信念的一些重要特征。就一些常常引起討論的特征來說,比如信念狀態和其它心智狀態之間的區別、信念的因果力、信念的程度性等,描述主義都有足夠的解釋空間。以信念的程度性來說,描述主義可以堅持證據主義的核心精神,即訴諸信念狀態中的認知因素之間的證據支持強度或者解釋關系來刻畫,因而在信念的辯護、信念的規范等議題上,充分地容納當代證據主義的教益;(23)Richard Feldman and Earl Conee,“Evidentialism”,Philosophical Studies: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Philosophy in the Analytic Tradition,Vol. 48,No. 1,1985,pp. 15-34.并且,如果形式知識論研究關于信念度應如何遵從證據的理性限制的說明取得成功的話,我們樂見其成。

值得進一步補充的是,描述主義或許還能幫助我們理解信念的更多有趣特征,比如它看起來更契合信念的經驗心理學觀察。一些有實用主義特征的理論想要表明,意志(will)和實用考量可以如何影響(甚至辯護)人們的信念。(24)William James,“The Will to Believe”,The Will to Believe and Other Essays in Popular Philosophy,New York:Longmans,Green &Co.,1897,pp. 1-31.在理論選擇的問題上,托馬斯·庫恩(Thomas Samuel Kuhn)雄辯地表明,理論選擇“是不可能用證明來解決的”。在考察一種好的科學理論的五個關鍵特征之后(包括精確性、一致性、廣泛性、簡單性、豐產性),庫恩論證說,它們不會構成理論選擇的充分標準,既因為幾種價值標準之間常常存在緊張或沖突,比如解釋力和簡單性、豐富性和范圍等,也因為科學家可以對規則表中的準則作出不同解釋,因而“每個人在相互競爭的理論之間進行選擇,都取決于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的混合,或者說共有準則和個人準則的混合”(25)[美]托馬斯·庫恩:《客觀性、價值判斷和理論選擇》,張志林主編:《當代哲學經典:科學哲學卷》,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年,第46頁。。認知辯護的實用侵入和理論選擇的主觀因素的混入,從描述主義的視角看來是很自然的事情,因為信念本來就是涉及復雜心智因素的狀態。這些問題的許多細節,有待進一步探索。不過,既能容納主要競爭理論的重要觀察,而且還具有潛在的解釋優點,也許從最佳解釋推理的觀點看,描述主義論題就是那個具有“良性循環”特點的理論--“被解釋的現象反過來又成為相信解釋之正確的重要理由”(26)[英]彼得·利普頓:《最佳解釋推理》,《當代哲學經典:科學哲學卷》,第145頁。。

五、結 語

在信念報道總是試圖描述真實的心智狀態的意義上,描述主義立場是實在論的。不過,它區別于表征主義的實在論,后者認為每一個信念的(命題性)內容都以某種可以體現句法結構和語義組合性的方式表征在大腦里。描述主義也區別于工具主義,根據它們的一般觀點,理論不過是組織我們的日常觀察經驗或科學實驗經驗的工具;描述主義雖然也建議我們不能從表面價值來理解信念報道陳述,但仍然樂意談論它們的真假,而不僅僅滿足于“經驗恰當性”。

我們還不清楚一些生物稟賦的自然傾向,視覺、聽覺等認知能力以及和記憶、語言使用、抽象推理能力相關的認知能力等,如何在復雜的相互作用下產生我們稱之為“信念”的心智狀態?;蛟S信念研究的進展,需要我們從較高程度的抽象和極為簡略的描述沉下身段,進入到更深層的微觀結構;那些心智復雜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接近真相。不妨引用馬赫的文字結束討論:

對一群性質,在它們可能出現的地方,有關于它們的名字和思想當然總是帶來方便。但是,除了作為這些現象的簡明扼要的、經濟的符號之外,這些名字和思想什么都不是。對那些不能喚起他們一大群組織有序的感覺印象的人而言,它只不過是一個空洞的語詞。對于那些化學元素還有待進一步分析的分子或原子而言,情況也如此。(27)Ernst Mach,Popular Scientific Lectures,p. 73.

猜你喜歡
理論
堅持理論創新
當代陜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8
神秘的混沌理論
理論創新 引領百年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多項式理論在矩陣求逆中的應用
基于Popov超穩定理論的PMSM轉速辨識
大電機技術(2017年3期)2017-06-05 09:36:02
十八大以來黨關于反腐倡廉的理論創新
“3T”理論與“3S”理論的比較研究
理論宣講如何答疑解惑
學習月刊(2015年21期)2015-07-11 01:51:44
婦女解放——從理論到實踐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美日韩在线网免费毛片视频| 高潮毛片无遮挡高清视频播放|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 欧美亚洲国产日韩电影在线| 亚洲精品第1页| 国产99视频免费精品是看6| 好吊色妇女免费视频免费| 国产成人AV综合久久| 一级毛片中文字幕| 国产一区二区人大臿蕉香蕉| 精品自窥自偷在线看| www欧美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日本不卡在线视频| 国产真实乱了在线播放| 在线毛片免费| 国产嫖妓91东北老熟女久久一| 婷婷综合色| 久草中文网| 亚洲乱码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久久 午夜福利 张柏芝|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观看| 欧美福利在线观看| 久视频免费精品6| 中文天堂在线视频| 久草热视频在线| 高清亚洲欧美在线看| 日韩123欧美字幕| 免费在线色| 在线精品亚洲国产| 欧美人与性动交a欧美精品|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久久第一次| 亚洲无码日韩一区| 国产女人水多毛片18| 国产啪在线91| 91热爆在线| 国产精品网拍在线| 久久亚洲欧美综合| 亚洲无线国产观看| 久久精品亚洲专区|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古装| 久热99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色婷婷啪啪| 亚洲国产91人成在线| 无套av在线| 久久国产亚洲偷自| 毛片免费网址| 亚洲第一页在线观看| 性69交片免费看| 色婷婷天天综合在线| 天天色综网| 国产福利小视频在线播放观看| 成人日韩视频| 综合五月天网| 国产乱人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欧美| 日本人妻丰满熟妇区| 日本精品αv中文字幕| 网友自拍视频精品区| 亚洲 成人国产| 尤物特级无码毛片免费| 福利在线不卡| 国产波多野结衣中文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高清在线一区| 欧美丝袜高跟鞋一区二区 | 伊人色在线视频| 人禽伦免费交视频网页播放| 高清国产在线| 亚洲第一黄色网| 国产内射在线观看| 色综合日本| 狂欢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九色| 成人久久18免费网站| 亚洲精品色AV无码看| 99热这里都是国产精品| 久久美女精品| 国产午夜人做人免费视频中文| 亚洲国产成人自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