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玲玲
摘 要:陶藝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的完美結合,具有文化傳承以及修身養性的作用。幼兒教師應當注重培養幼兒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審美能力與創新能力,為日后開展教學活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幼兒進行陶藝園本課程實踐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幼兒參與興趣;豐富課程內容,激發幼兒創新思維;創新教學方法,調動幼兒自主學習;明確教學目標,選擇生活化的素材;開展實踐活動,提升幼兒陶藝技術;開展教學評價,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關鍵詞:幼兒園階段;陶藝;園本課程;課程實踐
【中圖分類號】G6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23-0136-03
伴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教師逐漸意識到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興趣有利于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幼兒年齡較小,在參與園本課程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貪玩好動、注意力不中的現象。陶藝園本課程在培養幼兒綜合素養,使其獲得身心的健康成長的過程中具有獨特的優勢。教師應當善于利用幼兒的天性,創設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特征的陶藝課程,吸引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陶藝活動中,并獲得實踐能力以及創造思維能力的有效提升。
陶藝園本課程主要是引導幼兒使用陶泥進行物品的塑造以及雕刻,是一門融合了美術、手工、雕刻的綜合類課程。這種新奇的實踐活動符合幼兒的發展要求以及認知水平,幼兒在掌握陶藝技藝的同時,能獲得輕松愉快的參與感受。培養幼兒熱愛陶藝的興趣愛好,有利于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以及創新能力。
(一)提高觀察能力
幼兒園在開展陶藝園本課程時,首選需要引導幼兒針對具體的事物進行觀察,然后才開始實物塑形。在這一過程中,幼兒需要針對物體的顏色、線條、結構以及形狀進行觀察,才能保障最后創造的陶藝作品更加接近實物,其觀察能力無形中得到了鍛煉和提升,也有利于提高幼兒耐心、細心的性格品質。陶藝園本課程內容對幼兒會形成天然的吸引力,教師應當抓住學科優勢。采用趣味教學的方式,使得教學效果得以顯著提升。
(二)提高創造能力
陶藝園本課程本身具有藝術性以及創造性,在進行實際陶藝作品創作時,幼兒不僅需要針對實物進行還原,還需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對其進行藝術創作。幼兒的想法力豐富,經常會有一些天馬行空的想法。教師應當引導幼兒在陶藝作品的創作過程中大膽地發表想法,促進其想象力、創造力等綜合素養的提升。
(三)提高動手能力
陶藝園本課程需要幼兒借助各種各樣新奇的塑形工具來進行操作,在這一過程中幼兒的動手能力會得到較好地提升。但處于幼兒階段的兒童年齡較小、動手能力還不強,教師應當充分發揮引導者、協助者的身份,幫助幼兒對事物進行探索與研究。通過觀察幼兒的情緒變化以及學習體驗及時調整課堂計劃,設計符合幼兒發展要求的陶藝園本課程內容,保障幼兒在進行創作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實踐參與感受,促進幼兒動手能力以及創新思維的提升。
(四)提高審美能力
陶藝作品作為藝術品,本身具有美育的教學價值。陶藝園本課程也具有較強的藝術性,通過培養幼兒良好的陶藝技術,可以提升其審美能力。教師應當注重引導幼兒在進行陶藝觀賞或創作的過程中,采用多元化的角度來進行觀察與鑒賞。教師需要利用教學評級的方式,幫助幼兒進行審美糾正,使其獲得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幼兒參與興趣
良好的教學情境可以使幼兒更好地投入到陶藝園本課程學習中。教師通過創設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情境,激發幼兒主動參與陶藝實踐活動的興趣,培養幼兒發散性思維,提升審美的能力。陶藝課程的開展需要教師引導幼兒針對實物進行觀察與研究,將其形狀、大小、顏色等元素進行記憶,從而完成心目中的陶藝作品。在開展實際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為幼兒挑選熟知的教學素材[1]。比如,從生活中挑選參照物,使幼兒更快地進入學習狀態。促進他們陶藝技藝以及創新思維能力的提升,實現素質教育的有效落實。
以幼兒園大班《貝貝的夢想(陶藝)》為例,在開展本節陶藝園本課程時,教師需要引導幼兒自由的探索泥巴。通過創設情境故事的方式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使其更好地掌握陶藝的捏、搓、揉等技巧,提高自身參與實踐的能力。在陶藝園本課程開始之前,教師按照科學合理的方式,將幼兒劃分為不同的陶藝小組。小組成員之間需要根據情境故事的描寫將小螃蟹進行裝飾。通過多媒體視頻播放的方式,向幼兒展示整個故事情境:“貝貝是一直小螃蟹,每天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幼兒會被趣味故事吸引,課堂因此變得快樂生動,陶藝園本課程得以順利開展。
(二)豐富課程內容,激發幼兒創新思維
在開展陶藝園本課程時,教師應當給予幼兒充分的尊重,使其愿意積極參與到實踐活動中,發揮其想象力以及創造力進行陶藝創作。教師應當注重豐富陶藝教學園本課程的內容,激發幼兒的創新思維以及發散思維?;谛抡n程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教師逐漸意識到培養幼兒自主探索能力對于幼兒未來的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作用,因此,在開展實際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教師只需要給定幼兒一個探究主題,讓幼兒圍繞著特定的主題進行隨意發揮,激發幼兒主動參與的積極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師需要選擇幼兒感興趣話題作為開展陶藝園本課程的主題。
以小班陶藝主題活動“泥條創意”為例,幼兒具備貪玩的性格特征,會對“玩泥巴”產生濃厚的探索興趣。教師可以將“泥條創意”作為開展陶藝園本課程的主要形式,給予幼兒開放、自由的空間與時間進行探索,培養幼兒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能力[2]。教師為幼兒分發泥條,鼓勵幼兒大膽進行想象與創造。以制作“水杯”為主題,引導幼兒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創作。引導幼兒在制作之前進行簡單的想象與交流。在心目中初步形成“水杯”的樣子,再通過選舉配合的方式完成陶藝作品。由于每個小朋友手中的泥條顏色、大小都不相同,通過與其他小伙伴相互配合,最后得到色彩豐富的陶藝作品。教師也通過這種豐富教學內容的方式,讓幼兒的創新思維以及合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三)創新教學方法,調動幼兒自主學習
幼兒思維尚未發展成熟,需要教師在開展陶藝園本課程教學實踐活動時,用充足的耐心來引導,才能逐漸進入學習狀態,提高整體教學效果。教師在制定教學方案時,應當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制定教學內容,使得陶藝課堂變得豐富有趣。比如采用“照鏡法”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方法適合年齡教學的幼兒進行學習。需要教師針對陶藝作品的制作進行分步驟演示,讓幼兒對基本操作方式產生初步認知,然后引導幼兒正確地使用操作工具進行嘗試[3]。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將陶藝成型作品制作成照片以供幼兒參考,幫助幼兒更好地進入探究狀態,促進幼兒實踐動手能力的提高。教師還可以采用“啟示探索法”進行教學設計,運用已完成的陶藝實物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幼兒自主參與的積極性。
例如,在開展中班陶藝園本課程《快樂的動物園》實踐教學時,就需要教師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培養幼兒對陶藝制作的興趣,調動幼兒自主學習意識。教師可以以“快樂的動物園”作為開展陶藝教學的主題。在課程開始時,采用“照鏡法”的方式先為幼兒進行正確的操作示范,使幼兒可以初步掌握制作陶藝作品的思路,為后續自主創作奠定理論基礎。當幼兒熟練掌握陶藝的制作方法后,教師利用“啟發探索法”的方式來引導幼兒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進行探索合作,相互交流,統一制作的經驗,從而保障統一成品可以呈現出更好的效果。
(四)明確教學目標,選擇生活化的素材
基于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人們越來越重視對于兒童幼兒階段的培養。幼兒園通過開展陶藝園本課程,不僅能使幼兒審美能力以及創造能力得到提高,還可以有效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自主學習的意識[4]。在開展陶藝園本課程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選擇具有生活化的素材來引入到課堂。從而吸引幼兒注意力,使其可以更加真實地感受到陶藝為他們帶來的樂趣,促進其身心健康成長,實現全面發展的教學目標。
教師在開展陶藝園本課程的過程中,應當按照課程內容由簡單到復雜的順序來引導幼兒進行陶藝創作。在幼兒初步接觸陶藝課程時,教師應當引導幼兒進行“打泥巴”“搓泥條”等簡單的操作。等到幼兒可以熟練掌握捏、搓這些陶藝技巧之后,教師引導幼兒圍繞著《好玩的泥巴》《生活中的瓷器》等主題進行拓展性教學,使得幼兒可以在不同階段學習符合自身年齡特征以及認知水平的陶藝課程。
(五)開展實踐活動,提升幼兒陶藝技術
教師在開展陶藝園本課程時,首先應當運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為幼兒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引導幼兒更好地參與到陶藝探索制作的過程中,使其可以感受到陶藝這門活動的魅力。為了強化幼兒對陶藝的了解,教師應當開展多種途徑的實驗活動。例如,舉辦陶藝作品展會以及親子手工活動等方式,提高幼兒對于陶藝的認識與了解。建設特色化的幼兒園陶藝教學氛圍,幫助幼兒更好地進入到陶藝學習狀態中,引導幼兒運用自身的想象力及創造力進行自主創作。等到幼兒逐漸掌握陶藝制作的方法以及技巧后,教師為幼兒開展更具有拓展性的實踐活動[5]。帶領幼兒針對陶藝的特色以及校園文化進行深入探索,促進藝術修養的提升。
例如,教師通過開展陶藝展示活動的方式,引導幼兒將自己的陶藝創作作品進行展示。作品的形式應當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幼兒獨自完成,也可以是在教師或家長的幫助下共同完成。無論是哪種形式的陶藝作品,都是幼兒創造力的一種體現。教師應當針對幼兒的陶藝作品進行更加細致的分析與評價,引導幼兒將自己修胚、打磨、燒制的過程向大家進行介紹。讓幼兒在體驗手工制作快樂的同時掌握真正的陶藝技術,促進自身動手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提升。
(六)開展教學評價,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教學評價是整個教學環節中重要的部分。幼兒教師在開展陶藝園本課程的過程中,應當注重開展教學評價,從而促進幼兒的發展以及教師自身的反思?;谛抡n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通過審視課程實施情況以及改進課程內容的方式,有效提升整體教學質量。幼兒階段的兒童還未形成完善的思維意識,許多行為都是對教師的模仿。教師應當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以及核心素養,為幼兒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在進行教學評價時,需要采用客觀、公正的態度來對幼兒進行點評,幫助幼兒樹立陶藝制作的信心,培養良好的興趣愛好。教師將幼兒時期的發展進行詳細的記錄,通過建立幼兒成長檔案袋的方式來記錄幼兒日常生活中的點滴進步,從而形成完善的評價體系。
例如,教師引導幼兒以“我給媽媽做禮物”這一主題來進行自主創作時,教師不僅需要關注幼兒最終作品的質量。更應當關注到幼兒在進行制作的過程中的參予度以及學習態度,采用過程評價法的方式,對幼兒進行客觀的評價。針對不同學習能力的幼兒,教師應當對其進行個性化評價。參照幼兒成長檔案袋的內容,幫助幼兒樹立陶藝學習的信心,促進幼兒獲得健康的成長。
總的來說,陶藝園本課程的順利開展有利于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教師應當尊重幼兒的天性,通過開展趣味陶藝課程的方式使幼兒的觀察能力、創造能力、動手能力以及審美能力得以提升。基于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教師與幼兒建立起良好的互動交流關系,保障實踐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處于幼兒階段的兒童會對新奇有趣的事物產生強烈的探索欲望,教師應當結合幼兒的年齡特征以及教學要求,設置具有趣味性的教學內容,從而培養幼兒良好的實踐參與能力,促進綜合素養的有效提升。
[1]林小青.幼兒園陶藝手拉坯課程實施探究[J].新課程研究,2022(35):105-107.
[2]王艷.幼兒園陶藝活動開展的有效路徑[J].山西教育(幼教),2022(04):60-61.
[3]梁麗梅.淺談幼兒園陶藝園本課程實踐[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2(04):185-187.
[4]張淑賢.基于本土資源開展幼兒園陶藝學習活動的實踐[J].福建教育,2022(16):40-41.
[5]王偉旸.陶瓷藝術與幼兒園園本活動[J].幼兒美術,2022(01):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