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詩云
摘 要:小學德育是培養學生品德和情感素養的重要環節,情感作為德育中不可忽視的因素,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然而,過去的德育往往強調知識和行為規范,忽略了情感的培養和情感對學習和行為的影響。因此,在基于情感滲透的小學德育中,我們需要重新審視德育的目標和策略,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和良好的品德意識。通過培養學生積極正面的情感態度,可以引導他們塑造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另一方面,教師也需要不斷提升自身情感教育意識和能力,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情感培養需求。
關鍵詞:小學德育;情感滲透;實踐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23-0145-04
隨著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的演變,單純依靠傳統的知識灌輸和行為規范已經不能滿足小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更不能滿足他們情感世界的需求。小學生也面臨一些情緒問題,如焦慮、抑郁、孤獨等,這些問題往往和情感教育缺乏、情感溝通不順暢有關系。因此,基于情感滲透的小學德育應運而生,旨在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培養他們的自我認知、情感表達能力和情緒管理能力,以更好地適應社會。情感教育也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身心健康,促進他們積極向上地成長。此外,現代科技給予了人們更多交流和表達情感的方式,情感教育同樣可以利用科技手段創造互動的學習環境,提供更多課程支持。總之,基于情感滲透的小學德育的興起已成為必然趨勢,有助于培養孩子們積極、健康的情感態度,增強他們的情感、智力,培養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為他們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和情緒管理能力
在小學德育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和情緒管理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提升他們的心理素質和情感穩定性。首先,學校和教師通過情感滲透教育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引導學生認識和體驗正面情感,如樂觀、自信、善良等,讓學生從內心感受到積極情感的力量,以積極的情感態度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其次,學校和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通過教授學生情緒識別、情緒表達和情緒調節等技巧,幫助學生了解并有效管理和調節情緒,避免消極情緒對學習和生活造成不良影響。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人際交往和合作能力
良好的人際關系和合作能力對小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通過情感滲透的德育,培養學生良好的人際交往和合作能力,幫助他們建立積極健康的人際關系。首先,學校和教師應鼓勵學生關注他人的情感需求,培養學生的同理心和關懷意識,使他們具備感知、理解和回應他人情感的能力。通過情感滲透教育,學生能更好地與他人產生情感共鳴,建立互信的人際關系。其次,學校和教師應創造合作學習的環境與機會,鼓勵學生在團隊中合作、交流、分享,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通過合作學習,學生能夠學會傾聽他人的觀點、尊重他人的想法,并學會協調自己的意見與他人的意見,從而建立良好的人際合作關系。
(三)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品德和價值觀
小學德育的核心目標之一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良好的品德素養。首先,學校和教師需要通過講述正面的故事、展示正面的案例,讓學生接觸到積極向上的榜樣和事跡。這樣的正面榜樣能夠激勵學生產生向上的動力,感受到良好品德和價值觀的力量,并將其融入自己的行為中。其次,學校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道德思考、倫理討論等活動,培養他們的品德判斷和道德決策能力。通過參與這樣的互動,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體驗道德價值,進而形成積極向上的品德和價值觀。
(四)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和擔當社會責任的能力
通過情感滲透的德育,學生將逐漸形成關注社會、愿意參與實踐、擔當社會責任的態度和意識,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首先,學校和教師應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問題和公共利益,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意識。通過開展相關課程和活動,讓學生了解社會、認識社會問題,并認識到每個人都應該為社會的發展和改善貢獻自己的力量。其次,學校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社區服務活動、環保行動等實踐項目,讓他們體驗社會實踐的重要性。這樣的實踐機會將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他們主動參與社會實踐的興趣和能力,并加深對社會責任的理解與認同。
(一)德育重理論輕實踐,情感滲透不足
德育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環節,但目前在實施中,教師往往更注重于灌輸理論知識,而忽視了實際操作和情感引導的重要性。這種做法可能使學生感到乏味,難以真正理解和應用所學的道德知識。同時,由于缺乏有效的情感引導,學生往往只是被告知應該有正確的情感態度,而沒有機會切實體驗和理解其中含義,這使得學生在情感發展方面存在一些局限,對積極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也有一定影響。
(二)德育實施缺乏創新,情感滲透效果欠佳
德育方式應不斷地更新和改進,以滿足學生的情感發展需求,但一些教師在德育中往往忽視了創新的重要性。他們可能過于注重傳統的教育方式和教材,缺乏針對學生多樣化需求的創新教育方法,這阻礙了情感滲透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生難以真正參與和體驗到情感發展的價值。另外,部分教師對創新教育方法的了解和熟悉度不高,缺乏創新思維和實施創新的能力,這也導致他們難以有效地運用新的教育技術和模式,促進學生情感的全面發展。
(三)學校德育氛圍不濃厚,情感滲透效果受限
學校是學生情感發展的主要場所,但在現實中,部分學校的德育氛圍并不濃厚,過于關注學術成果和競爭力,將德育放在次要位置。這導致學生、家長和教師對德育的重視程度都不高,德育的氛圍難以得到有效的營造和強化。其次,部分學校存在師資力量不足、教師流動性大等情況,導致師生之間的情感聯系難以建立和維持,這使學生很難有真正信任和傾訴教師,也影響了情感的深入交流和滲透。此外,一些學校缺乏多樣性的德育活動和實踐機會,往往只注重課堂上的理論引導,缺乏實際操作和情感體驗,導致學生難以充分投入和參與,阻礙了情感的全面發展。
(四)家庭背景差異大,情感滲透存在挑戰
家庭環境是影響學生情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不同家庭背景的學生在接受德育時會產生較大的差異,這給情感滲透工作帶來了一定挑戰。首先,家庭教育觀念和方式的差異是影響情感滲透的重要因素。不同家庭對于德育的重視程度、教育方式和期望值存在較大差異。這使學生在家庭中接受的情感教育不一致,難以形成穩定一致的情感體驗和認知。其次,一些學生家庭經濟相對困難,可能面臨生活壓力和資源匱乏的情況,難以獲得足夠的情感滿足和培養,這可能導致他們情感上的空虛感和缺失,難以積極投入德育中。此外,家庭背景差異也會影響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行為表現。不同家庭對待問題的態度、價值觀的傳遞等因素,會對學生的情感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一些學生可能由于家庭環境的原因存在情感障礙或心理問題,這對情感滲透的實施增加了困難。
(一)打造和諧班級環境,提供良好的學習生活氛圍
和諧的班級環境能夠促進學生情感的全面發展,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生活氛圍,為德育的有效實施奠定基礎。首先,教師應注重與學生建立積極的關系,尊重和理解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可以通過開展個別對話傾聽學生需求和困惑,鼓勵學生參與班級活動等方式,營造一種親近且信任的氛圍。其次,班級是一個合作和互助的集體,教師可以組織團隊活動、合作項目和互助小組,鼓勵學生共同完成任務、分享知識和經驗,通過這樣的合作與互助機制,學生能夠培養友愛、思考他人需求和懂得關心的品質。同時,教師也可以示范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班級事務,共同營造和諧的班級氛圍。最后,教師應鼓勵學生尊重他人的差異,并提倡包容和多元文化的觀念,可以通過組織文化交流活動、分享團隊成員的不同文化背景和習俗等方式,讓學生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寬容心態、跨文化交流能力和自我認同感。
(二)關心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積極鼓勵引導學生
在德育中,要關心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并積極鼓勵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更好地應對挫折和壓力,培養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
第一,關心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第一步是建立師生之間的信任。教師可以通過傾聽學生的問題和困惑,尊重他們的想法和感受,表達對他們的關心。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采用互動式教學方法,讓學生參與其中,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觀點,激發他們的興趣和熱情。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班會、心理輔導等渠道,與學生進行單獨交流,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給予個別化的關懷和指導。
第二,教師應具備一定的心理學知識,能夠觀察到學生的情緒變化和心理需求。可以主動與學生交流,關注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情況,傾聽他們的煩惱和困擾,并提供相應的心理支持和輔導。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讓學生了解自己的情緒和心理需求,并學會有效地面對和應對壓力。
第三,教師可以通過宣傳和教育,向學生灌輸積極心態的重要性,并教授情緒管理技巧。可以通過情緒管理訓練、情感表達活動和情景模擬等方式,幫助學生學會認識自己的情緒,提高情緒調節能力。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藝術創作和志愿者服務等,以促進他們的情感釋放和心理健康發展。
第四,為了積極引導學生的發展,教師需要激發他們的內在動力。可以通過鼓勵學生追求個人興趣、發展潛能實現,教師可以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機會和資源,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選擇學習內容和項目。此外,教師還可以及時給予學生積極的反饋和肯定,鼓勵他們不斷進步和超越自我,通過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他們將更加主動地投入學習和成長,培養積極的情感態度。
(三)開展多種教育實踐活動,優化情感滲透效果
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深入地理解情感的重要性,培養他們的情感素質和情感智慧。
首先,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入地體驗和理解情感的重要性,教育實踐活動可以創設各種情感體驗場景。例如,組織學生參觀社區服務機構、福利院或養老院,讓他們與弱勢群體接觸并了解他們的需要與感受。此外,可以安排學生參與一些公益活動,如義務勞動、捐款等,讓他們親身體驗幫助他人的喜悅和成就感。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學生將從親身經歷中感知到情感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力,培養他們的同理心和關愛他人的情感素質。
其次,教育實踐活動可以與情感主題課程相結合,以獲得更好的情感滲透效果。比如,在語文課上,可以選取一些富有情感內涵的文學作品,通過閱讀、討論和寫作等方式引導學生感受文學情感,理解文學作品背后的情感表達。在藝術課上,可以開展各種創作活動,如繪畫、音樂、舞蹈等,讓學生通過藝術表達自己的情感和內心世界。通過與情感主題課程的有機結合,教育實踐活動不僅能使學生更加全面地體驗和理解情感,還能提供一種系統性的教育引導,幫助他們培養情感智慧。
最后,為了確保教育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和情感滲透效果的最大化,可以引入情感導師的指導和支持。情感導師可以是學校內的專業教師或來自社區的志愿者,他們具有情感教育領域的專業知識和經驗。情感導師可以負責組織和策劃教育實踐活動,提供情感教育相關的培訓和指導,幫助教師設計有效的情感學習任務和評估方式,通過情感導師的參與,教育實踐活動可以更加系統化和專業化,確保情感滲透策略的有效實施。
(四)提高教學靈活性,深層次激發情感教育
靈活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使其更加深入、個性化和富有互動性,這將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情感智慧、情感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技巧。
首先,教師可以設計個性化的情感學習任務,根據學生的興趣、能力和需求進行差異化的安排。例如,對于熱愛音樂的學生,可以設置音樂欣賞和表演的任務;對于喜歡閱讀的學生,可以提供情感主題的文學作品,并引導他們從中挖掘情感內涵。通過個性化情感學習任務,教師可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度,使情感教育更加深入和具體。
其次,可以結合藝術和體驗活動加強學生對情感的認知與表達。例如,組織戲劇表演或音樂演出,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或演奏,體驗不同情感狀態;舉辦情感沙龍或情感分享會,讓學生互相傾聽和交流自己的情感體驗。通過這些藝術和體驗活動,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情感,并培養他們的情感表達能力。
最后,除了傳統的考試和作業外,可以采用多元的評價方式,如情感日記、情感作品展示、小組討論等,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情感狀態和發展情況。同時,通過個性化的輔導,針對每個學生的情感特點和需求提供相應的支持和指導,幫助他們更好地認識自己的情感、管理情緒、建立積極的人際關系。
(五)增強師生互動,回歸情感傳遞
增強師生互動能夠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全面發展,并培養他們的情感智慧和良好的人際關系,進而推動小學德育的有效實施。
首先,為了增強師生互動,建立親密的師生關系至關重要,教師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例如,認真傾聽學生的心聲和關注他們的情感需求,通過日常交流和問候展示關懷和尊重。同時,教師也應積極分享自己的情感體驗,與學生建立情感共鳴,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真誠和關心。這樣的親近關系將為情感傳遞創造良好的基礎。
其次,可以在教學中融入各種情感活動和討論。例如,通過情感故事分享、情感小組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表達和分享自己的情感體驗,從而加深師生之間的情感聯系。此外,可以組織一些情感相關的活動,如合唱團、藝術展覽、慈善活動等,讓學生通過參與和創作感受情感的力量。這些活動和討論將幫助師生之間建立更為緊密的情感紐帶。
最后,為了增強師生互動中的情感傳遞,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情感表達,并及時給予積極反饋。教師可以設立情感日記、情感信箱等方式,讓學生有機會記錄和分享內心的情感世界,然后及時回復和鼓勵學生的情感表達。此外,教師還可以定期組織情感分享會,讓學生有機會向全班同學分享自己的情感體驗,從而促進同學之間的情感交流和理解,通過這種方式,師生之間的情感傳遞將得到進一步加強。
(六)加強家校合作,共鑄育人環境
加強家校合作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全面的教育支持,促進他們的情感成長和德育培養。同時,家校合作也將增進雙方的理解和信任,形成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圍。
首先,建立一個有效的溝通機制至關重要。學校可以定期組織家長會,讓家長了解學校的教育理念、德育目標以及最新的教學活動和進展。同時,學校也應主動與家長進行交流,及時溝通學生的學習情況、行為表現和情感需求等方面的信息。此外,學校還可以通過線上平臺、家校信箱等方式,為家長提供便捷的溝通渠道。通過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家校之間的合作將更加緊密,共同為學生成長提供支持。
其次,學校可以定期組織家庭參與活動,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學校的德育,例如親子活動、家庭讀書會、家訪日等各種教育活動。這樣不僅可以增進家長對學校的了解和信任,也能提供機會讓家長關注學生的情感成長和德育培養。通過家庭參與活動,家長將更加深入地參與到學校的教育中,為孩子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最后,學校可以建立一個互助共享的平臺,家長可以在平臺上分享教育資源、經驗和建議。例如,可以開設在線家長社區,家長可以相互交流問題和解決方案,分享教育心得和方法。同時,學校也可以在平臺上提供相關的教育資訊和培訓資源,幫助家長更好地了解和應對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德育發展。通過建立這樣的互助共享平臺,家長與學校之間的合作將更加緊密,共同打造育人環境。
總之,情感滲透的小學德育是一條通向孩子心靈成長的橋梁,更是一種寄托希望的行動。通過情感滲透的德育,不僅培養了孩子們的情感素養,更重要的是塑造了他們的品德和價值觀,這些寶貴的財富將伴隨他們一生,并影響著他們的言行舉止、與他人相處的方式以及未來的選擇。
[1]李強.讓春風吹進孩子的內心——小學德育管理中情感教育的滲透策略分析[J].新教育,2021(23).
[2]周凌燕.小學德育教育中情感滲透的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10).
[3]王成凱.淺議小學德育教育中情感滲透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8(07).
[4]鄭兆忠.基于情感滲透的小學德育教育探究[J].基礎教育論壇,2022(07).
[5]陳樂曼.小學德育中情感教育的滲透分析[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