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垚
摘 要:學前階段的素質教育對幼兒未來的成長與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因此幼兒教育的重心也越來越多地放在了幼兒綜合素養全面發展上。幼兒園美育教學活動,通過構建適宜的環境不僅能夠提升幼兒的審美情趣、審美意識,更能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在培養幼兒美育素養方面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對實現教育立德樹人和提高幼兒綜合素質也起到重要作用。在新時代教育改革要求下,幼兒園和教師應該立足于“新美育”視野,為幼兒創設適宜的美育環境,促進幼兒茁壯成長。文章就以“新美育”視野為切入點,對幼兒園環境創設實踐方面進行深入分析。
關鍵詞:新美育;幼兒園;環境創設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23-0173-04
幼兒園教育是為學校教育及終身教育打好基礎的重要教育階段。在此期間將“美育”和“教育”有機融合,通過“新美育”教育理念,助力幼兒全面發展。幼兒園教育中,環境是非常關鍵的教育資源,教師應該以“新美育”視野為切入點,科學地創設環境,并發揮環境的優勢,讓幼兒感知美、認識美,推動幼兒更好發展。
黨中央提出,應該優化及調整美育教學,進而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審美觀及綜合素養?!靶旅烙庇^認為美育價值關鍵在于感知,感知是美育的開端,教師需要突破傳統啟蒙模式,回歸童心,促進幼兒審美感知能力的發展,讓幼兒懂得發現生活中的美,逐漸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梢哉f,幼兒園美育突破了美術教育范疇,內容形式多樣,而且有更豐富的內涵。
(一)人文教育及審美教育的缺失
創設“新美育”環境,是教師專業能力發展的過程。但是當前部分幼兒園在開展幼兒教師培訓期間,不重視幼兒教師人文素養、審美素養的發展。幼兒園內部環境創設過程中,只是將手工作品進行簡單整合,環境創設期間沒有對審美感知教育等人文素養進行進一步探究,這會導致環境創設過程中空間布局缺乏整體規劃,進而使幼兒時間感和空間感出現混亂情況,導致幼兒審美能力無法得到良好的發展,更無法保證美育及人文教育工作的順利推進。
由于幼兒審美感知能力存在缺失,無法有效提升其人文素養,部分教師也難以在“新美育”視角下構建適宜幼兒感知、思維等同步發展的環境。
(二)環境建構者“新美育”意識缺乏
“新美育”理念的關鍵是讓幼兒感知美、發現美,同時創造美。然而從目前幼兒園環境創設實況來講,大部分的創設者都缺乏“新美育”意識。
目前有些幼兒園環境創設當中通常只關注物質環境創設,卻未注重精神環境創設工作,尤其在環境創設當中缺乏審美感知環境部分。例如,創設幼兒園環境期間,著重放在教師手工技能展示方面,而且創設樣式過于單一化。在幼兒園整體環境規范當中,創設者及規劃者都無法以“新美育”理念為切入點,對幼兒園整體環境創設規劃內容。
(三)環境創設不能與課程結合構建“新美育”環境
對于幼兒園的課程生成、實施,需要在教師有針對性的指導下進行,幼兒能夠在教育環境和情境的相互作用下得到豐富的經驗,更利于其身心健康發展。幼兒園環境在培養幼兒良好習慣及綜合發展方面有著關鍵性的作用,環境創設期間,教師要從主題資源入手構建課程,或者以課程內容為主構建環境。但是因為當前部分教師缺乏“新美育”理念,很多時候無法以幼兒為主體,從“新美育”中建立課程,更難以根據培育幼兒審美感知、人文素養等創設環境。
(四)環境創設對幼兒自主感知、發現、創造過于忽視
幼兒園活動的關鍵是互動、協作、學習、交流,但是在目前的幼兒園環境創設當中未得到充分體現。
“新美育”視野下進行幼兒環境創設,對幼兒精神世界的創設有著關鍵性的作用。然而當前的幼兒園環境創設中,主要體現了以美術教育為主要內容的實踐特點,將重心放在理念及技術的傳遞上,對幼兒自主探索及感知環境的創設較為不重視。部分幼兒園認為將幼兒創作的作品粘貼在墻上就表示幼兒參與到了環境創設當中,卻未思量在該空間環境布設當中,能否讓幼兒直接進行自主思考和實際操作。
讓幼兒在適宜的環境中積極學習與成長,需要教師以幼兒教育現狀為切入點,充分掌握幼兒的綜合情況,保證環境創設符合教育要求,更能為幼兒提升良好的學習服務,在創設幼兒園環境期間,教師應該遵循下面幾點原則。
(一)以安全性為根本
幼兒園學生年齡尚小,相對缺乏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因此,在創設幼兒園環境期間,教師應該將安全性放在首位,安全性也是幼兒教育目標落實的基礎,是環境創設的主要環節。鑒于此,幼兒園基礎建設期間,需要加強檢查與監督工作,確保幼兒學習環境中的建筑物、物品等符合國家安全標準規范,從根本上消除安全隱患,為幼兒構建安全的環境,讓其能夠自由、快樂地學習。
(二)以適宜性為基礎
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隨著生活質量的提升,家長會在孩子的身上投入更多的養育成本,盡量滿足孩子的要求。在選擇幼兒園時,一些家長為了讓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對幼兒園提出了過高的要求,對硬件要求極為挑剔。但費用昂貴、布設華麗的環境對幼兒的成長不一定是有益的,適合孩子學習、成長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在創設幼兒園環境期間,幼兒園需要充分考慮適宜性,應該根據當地人文特點、環境特色做出科學布設,環境創設除了要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要求,更要能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三)遵循整體性原則
在幼兒園環境創設過程中,還需要遵循整體性原則,以滿足幼兒成長的需求,讓幼兒在生活、學習過程中得到錘煉及不斷進步,讓幼兒園環境創設能夠給幼兒素養、身心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的服務。
(一)室內外空間布局要適宜
在幼兒園環境創設當中,需要教師以優化和完善物質基礎設備為切入點,對室內外環境進行合理布設,保證內外空間設計符合可行性要求。
第一,從幼兒園室內環境設計方面來講,室內空間有限,為了保證室內環境設置合理性,教師需要對幼兒園設計布設不同的活動區、游戲區、閱讀區等,以此為基礎開展針對性的教學,培育幼兒的規則意識,讓其具有良好的自律性,能夠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的恰當事物當中。
第二,幼兒園應該帶領幼兒積極地在戶外活動中進行探索,鑒于此,教師應該對戶外設施進行不斷完善,突破單一布設局面,空間布局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以幼兒的喜好進行靈活調整。幼兒園和教育部門同時應該加大對幼兒園戶外活動進行物力、財力等方面的投入。
(二)加強實踐環節的比重
幼兒身心發展不成熟,他們的身體、智力、價值觀等都在啟蒙階段,幼兒的好奇心極為強烈,他們對任何事物都有求知欲望,所以,在創設幼兒園環境時,需要尊重幼兒,以調動幼兒學習興趣為切入點,為幼兒提供實踐機會,讓幼兒在參與實踐活動過程中潛移默化地積累實踐經驗。
第一,提供實踐機會,設計適合幼兒的探究活動,為幼兒提供實踐機會,深入挖掘幼兒的潛力,啟發幼兒的思維,例如,教師應該組織幼兒走入大自然,領略自然當中山清水秀的美景,讓其在自然中掌握自然色彩組成的獨特美。
第二,培養幼兒創新意識。幼兒雖然年齡較小,但是他們也是獨立個體,每一個幼兒的身心發展都有所區別,所以,教師應該鼓勵幼兒發揮主動性,在實踐過程中注重創造、創新,發展自主思維。
(三)以推進幼兒全面健康發展為目標
在創設幼兒園環境期間,應該以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全面地落實素質教育理念以及推進幼兒全面健康發展為主要目標。
第一,幼兒園環境創設需要符合實時性要求,應該科學運用信息技術,為幼兒直觀地播放視頻、圖像等,進而啟發幼兒的多個感官,幫助幼兒拓寬視野。例如,教師應該和幼兒共同探究如何創設環境,或者將幼兒設計的環境圖進行直觀播放,為幼兒分享自己成果提供適宜的平臺。
第二,教師還應該將幼兒園、家庭、社會三方力量有效融合,構建健全的家園溝通途徑,注重和幼兒家長互動游戲,充分掌握幼兒的成長環境、學習情況等,在加強物質環境布設的同時,還需要注重隱性環境布設,應該為幼兒創設愉悅的學習范圍,更要和幼兒處于平等師幼關系,以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為基礎,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環境布設的想法,認真傾聽幼兒的思路,這樣有利于幼兒心理健康發展。
(一)環境創設應與幼兒審美需求和提升幼兒人文素養相契合
幼兒進入幼兒園后,大部分的學習、生活、游戲活動都是在園內進行的。在“新美育”理念下幼兒園環境創設更利于幼兒自主學習,及時發現問題、探索世界,幼兒階段的經歷能夠在他們的心里生根、生長,更會影響其一生。但部分教師在落實“新美育”幼兒園環境創設,只是對形式進行了優化,導致形式大于內容。鑒于此,在“新美育”理念視野下,幼兒園環境創設應該滿足幼兒感情、視覺、知覺等需求。如在班級標識牌方面,可以充分掌握各個年齡班級幼兒的感知等特點,以其需求為切入點,布設多樣化、功能性、精確的標識牌。
創設幼兒園環境期間,教師應該開展不同的藝術活動,讓幼兒積累豐富的審美經驗,促進幼兒人文素養的發展,同時加強環境的創設。
(二)環境創設形式與“新美育”功能構建相適應
幼兒園環境創設流行的審美理論當中,環境美的關鍵是形式和功能要相適宜。在“新美育”視野下,幼兒園環境創設價值應該從環境創設符合“新美育”功能要求方面來確定的,而不是單純從美學方面進行確定。
幼兒園“新美育”環境創設是將感情、知覺、視覺、想象融為一體的教育模式,“新美育”對設計者提出了要求,環境創設形式應該與“新美育”功能相一致,優秀的幼兒園環境創設不僅要符合功能性及實用性要求,還應該注重培養幼兒審美、感知能力,促進幼兒人文素養的發展。例如,教師應該從不同視角創設“新美育”主題環境,在各個環節創設中運用多樣化的形式及材料,啟發幼兒創造美的思維,進而培養幼兒良好的審美情趣。
(三)空間感“新美育”環境創設內容應具有整合性
在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實踐中,部分教師對幼兒園環境創設缺乏全面認識,在活動室墻面、頂面布置時,對布景以及創設目標都缺乏思考,只是簡單地對墻面及頂面布局進行整合。
幼兒園環境創設需要以全局角度為切入點,和幼兒園整體空間感相適宜,不能像以往的幼兒園室內環境設計那樣在隨意的區域設置“作品”環境。例如,教師要和幼兒園在對空間規劃時,要對有限室內空間范圍問題進行科學處理,對家具的選擇和運用要進行仔細檢查,確定其是否與“新美育”理念中的外展和內涵相適應,是否以幼兒園綜合環境為基礎實施科學布設,是否注重建筑的風格的整體美感等。
(四)“新美育”環境和裝飾應體現互動性和可操作性原則
幼兒園環境創設充分體現了幼兒教師的藝術設計及手工制作水平。環境創設的關鍵在于環境和創設藝術連續性以及此目標適應的多樣性,具體而言,教師要根據幼兒園本地的環境藝術,為幼兒構建一個輕松的環境,促進幼兒欣賞美、懂得創造美,讓所有幼兒都參與到幼兒園環境布置過程當中,每個幼兒都能在空間當中進行創造、裝飾、設計,布設自己的游戲、學習及生活的空間。幼兒園環境創設應該是幼兒活動的自由推進,沒有約束,不存在相關概念的限制,應該以幼兒數量和喜好、能力、空間范圍為切入點,通過色彩主題和風格,讓“新美育”環境突出個性化,促使幼兒從藝術空間走入實際生活。
(五)家園共育構建“新美育”環境
對于幼兒園環境創設工作的開展,家長作用也極其重要,幼兒園和教師應該充分挖掘家長資源。教師首先應該耐心給家長講解創設“新美育”環境的目的,避免家長存在認識誤區,教師還需要給家長講解班級環境創設的具體狀況,讓家長掌握環境對幼兒教育的重要作用,了解班級教學工作的具體內容。定期收集家長和幼兒對環境的反饋,進而對環境創設方案和內容進行合理的調整。
除了家長,其他社會群體、資源都是環境創設的主要支持力量。教師在實施幼兒園環境創設期間,應該放寬視野,深入了解社會生活,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和資源,將幼兒園環境創設從室內延展到室外,調動周邊資源,為幼兒的成長構建良好的環境。
上述研究內容表明,在“新美育”視野下,優秀的環境創設是一個全方位的工程,不能一成不變,教師該注意多方面的問題,幼兒共同合作探討環境創設方案,確保安全性的基礎上,調動幼兒參與環境創設積極性,在物質環境、精神環境方面出發,保證環境創設的合理性。
[1]劉武贇,費佳麗.基于兒童視角的幼兒園主題環境創設策略[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9(2).
[2]譚杏芝.讓孩子在區域中快樂游戲、有效學習——幼兒園區域環境創設的實踐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37).
[3]阿依夏木古麗·阿布都力.關于幼兒園班級安全環境創設的實踐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9(2).
[4]李娜.幼兒園室內環境創設的問題與方法探微[J].成才之路,2020(05).
[5]達國存.幼兒園環境創設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12).
[6]賴兵.妙用自然環境,聚焦生態美育———幼兒園戶外活動空間設計探索[J].教育觀察,2019(03).
[7]張曉燕.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教學改革實踐探索[J]. 求學,2020(8).
[8]柴新昕.淺談幼兒園美術教學中環境創設的策略研究[J]. 戲劇之家,2020(7).
[9]陳小芳.環境創設中幼兒美育滲透初探[J].河南教育(幼教),2019(20).
[10]周云,竇曉娟,陳淑萍,等.以美育人促進幼兒全面發展[J].學前教育研究,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