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彭玲玲

基于兒童立場開展高質量的自然角活動,需要教師從環境、材料、策略等多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合作。
1.目的不明確,實用性不足
在創設自然角時,由于沒有深入了解和掌握創設目的,教師更傾向于效仿別人、上級檢查等外部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只是流于形式。例如,教師在指導部分班級創設自然角時,沒有從全局、整體性來考慮,往往局限于從美觀的角度考慮。雖然視覺上能夠形成強烈的沖擊感,但是不利于為幼兒創設自主探究學習的環境。
2.指向性不突出,擺放雜亂無序
在自然角里,教師沒有分類管理、分類陳列的意識,沒有樹立起針對動物、植物特征而分類的理念。
1.曇花一現
在開學的前幾周,幼兒從家里帶來了一些植物或者小動物,讓整個自然角琳瑯滿目。過了一段時間,幼兒發現小金魚死了,發芽的黃豆枯萎了,自然角逐漸成為“被遺忘的角落”。
2.忽視管理
有時為了應付上級檢查,有的教師憑個人興趣要求幼兒帶來植物或者小動物。由于幼兒不會管理、教師疏于管理,自然角往往從生機勃勃到一片破敗。
1.創新不足,缺乏層次感
各年齡段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存在差異,這往往是教師容易忽略的地方。目前,各年齡段自然角的物品基本差別不大,這些物品未能引發相應年齡段幼兒與之產生積極的互動。
2.干預過度,管理不到位
部分教師對自然角的定位局限于是美化環境。幼兒想參與自然角管理時,經常因為教師的不合理干預而終止。例如,“別把這些植物碰壞了。”“那些小動物不要你們來喂食物,讓老師來。”……教師的這些說教,會使幼兒潛意識地認為,自然角與他們是有距離的,從而失去了探究愿望。
部分教師教育理念滯后,往往將自然角束之高閣,成為美化環境的“景觀”,沒有從“創設有利于支持幼兒學習探索的教育環境”的角度去反思,如“各年齡段班級自然角環境如何創設”“如何支持和鼓勵幼兒大膽探索與表達”等。
部分教師沒有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導致幼兒自主管理能力不足,無法對自然角產生更加充分的了解和認識。
自然角創設是基礎,觀察探究是關鍵。教師要把握時機,積極引導,生成相關活動,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同時,教師引導幼兒在探究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例如,“給植物澆水”這一問題,可以引發“什么時候該澆水”“怎么知道同伴已經澆過水了”“不同的植物需要的水都一樣嗎”等問題,讓幼兒自我發現問題、嘗試解決問題。

1.明確目標
目標是教育的核心。目標不僅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方向和依據,對教師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內容和教育活動將產生重要影響,還對幼兒的成長發展產生著重要影響。教師要逐條對照《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要求,設立明確的目標。
2.激發興趣
自然角內容的選擇,要密切關注幼兒的興趣和年齡特點,注意協調好自然角生活性和趣味性以及綜合性的有機統一,并且與幼兒的生活和探究活動有機聯系起來。例如,小班幼兒選擇的品種不宜過多,主要選擇具有典型特征、容易獲取以及成品類等內容為主,種植類選擇易于觀察,生長變化較大的植物。中大班幼兒對品種的選擇更加豐富,通常選擇生長周期較長的植物。
1.收集材料
我園建立公共資源庫,吸引幼兒、家長共同參與,將生活中的廢舊物品分類收集,將廢物利用、低碳環保的理念滲透到幼兒生活。幼兒還對廢舊物品進行適當裝飾,寫上自己的名字,貼上自己專屬的標簽,成為自然角里別局一格的種植容器。
2.合理規劃
我園根據自然角設置的豐富性、季節性、實驗性等原則,將自然角劃分出不同的區域,如觀賞區、實驗區、飼養區,不僅能夠促進幼兒與環境良性互動,還能深層次地滿足幼兒的發展需要。
3.自主管理
教師讓幼兒認領一種植物或者小動物,指導幼兒自主協商解決管理中出現的問題,拓展自然角教育價值的內涵和外延。
1.明確觀察目的
幼兒對事物的觀察往往漫無目的,僅停留在事物表面。為了讓幼兒在觀察時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方向,教師要引導幼兒明確觀察的目的。
2.保證觀察時間
幼兒探究的意愿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較多時間的支持。這時,教師需要為他們提供充足的觀察時間,并自始至終關注幼兒的觀察活動。
3.拋出探究問題
教師可以通過設置一連串問題,激發幼兒的觀察興趣。例如,豌豆、蠶豆在哪里能發芽,它們中誰第一個發芽,它們的葉子是什么顏色,它們的葉子會是什么形狀……幼兒被這些問題深深吸引,觀察的興趣會越發濃厚。
4.培養記錄意識
教師和幼兒共同設計生動、形象、有趣的記錄表,選擇幼兒感興趣的、變化很明顯的動植物觀察記錄。記錄的方法多種多樣,不僅可以圖畫、照片進行記錄,還可以通過用符號、語言進行記錄,這些方法也可以交叉使用。抓住記錄重點,幫助幼兒學會記錄什么非常關鍵。例如,在記錄蔬菜的種子萌芽時,教師讓幼兒進行細致的觀察、比較,要求他們只記錄1~2 株自己小組的蔬菜小苗,并做上記號進行連續性追蹤記錄。這些內容要求明確,易于幼兒完成記錄。幼兒對這些特征加以對比記錄后,在感受蔬菜生長變化的同時,積累了豐富的表象經驗。
5.家園協同參與
教師要引導家長和幼兒通過各種渠道,探索動植物的生長特點。例如,參觀大棚種植基地,采摘品嘗植物的果實;邀請家長參與班級種植活動的指導過程,提高種植活動的質量。此外,還可以通過家園同步種植、創設對比性種植環境的方式,及時交流在種植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保障種植活動順利進行。家園合作創設自然角,不僅能夠拓展種植活動范圍,還能夠打破自然角種植的時間與空間的界限。
兒童是有能力的學習者。幼兒園創設自然角旨在為幼兒提供一種成長環境。教師要基于兒童立場,最大限度地發揮自然角的教育效能,使幼兒在富有生命力的環境中獲得認知、提升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