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范利娟

在幼兒保育工作中,幼兒教師要以保育工作的過程性助力幼兒呈現個性,以保育環節的教育性提升幼兒適應能力,以保育角色的多元性推動幼兒發展。
對廣大幼兒教師來說,保育工作涵蓋內容較為廣泛,衛生保健工作、教育過程中的保育環節、安全管理工作等內容都屬于幼兒保育工作范疇。教師只有對不同保育工作的過程性思考,助力幼兒的個性化發展,才能不斷增強保育工作成效。
保育工作過程性對策體現在:教師在進行不同類型保育工作時,不能片面追求保育結果,需要注重保育過程的有效實施,尤其需要突顯幼兒的個性化,對幼兒在幼兒園的生活學習需求差異化對待,針對不同性格、不同情況的幼兒形成區別化的工作思路與工作方法。不僅如此,教師要不斷強化工作的過程性思考反饋與調整,思考在開展保育工作時可能存在的不足,拓展改進空間。
教師要不斷強調保育工作的過程性實施,將以往的結果導向型工作模式轉變為當前的過程導向型工作模式,注重工作過程中的細節思考,關注不同性格、不同年齡幼兒的差異化訴求,強化保育工作過程中的科學性,將以幼兒為本理念融入保育工作過程。
幼兒保育工作離不開學前教育創設的大環境,保育教育結合原則也賦予了幼兒保育工作鮮明的教育屬性。所以,教師需要遵循保育環節中的教育屬性,循序漸進地提升適齡幼兒的個體適應能力,增強幼兒的責任感。
保育環節教育性對策體現在:首先,在日常生活保育環節中,教師需要對適齡幼兒的飲水、午睡、如廁、進餐等生活環節悉心照顧,還需要引導幼兒提升自理能力。其次,在教育過程中的保育環節,教師要堅持保育教育結合原則,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最后,在安全管理保育工作環節,教師要向幼兒傳授安全教育知識,引導幼兒提升自理能力。
在不斷展現不同保育工作環節的教育性同時,教師要充分提升幼兒的個體與團隊適應能力。一方面,教師通過觀察、引導等方式,讓幼兒個體在不同保育環節中感受教育魅力,強化師幼互動,促進保育環節的教育性與保育工作的過程性相輔相成,讓幼兒個體的幼兒園適應能力逐步提升。另一方面,教師要充分引導幼兒形成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讓幼兒認識到集體的重要性,讓幼兒愛上集體生活。
教師的保育角色并不是單一的,而是在面對不同對象時展現出多元化的角色屬性。例如,面對幼兒時的引導者、鼓勵者,面對幼兒家長時的合作者,面對其他幼兒教師的參與者。如此多元化的保育角色,不僅展現了幼兒保育工作的重要價值,也在推動幼兒全面發展上展現出鮮明的核心價值。
保育角色多元化對策主要體現在:一方面,教師面對幼兒時,要充分發揮引導者、鼓勵者的角色定位,在不同的保育工作環節展現出專業的一面,讓幼兒能夠在寬松、活潑的幼兒園生活學習環境中獲得快樂體驗。另一方面,教師要與幼兒做朋友,以平等的方式和幼兒交流溝通,聽從幼兒的建議,了解幼兒的困惑,成為幼兒與幼兒家長之間的橋梁。其次,面對幼兒家長時,教師要發揮好合作者角色作用,遵循家園同步合作原則,讓家長能夠實時了解幼兒在幼兒園中的所思所想,與教師形成密切的合作聯系。
總之,幼兒保育工作是幼兒園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保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幼兒保育已經不再局限于對適齡幼兒的照顧和保護上,而是向教育層面進行延伸。教師不僅要照顧好幼兒在園的一日生活,還要創設良好的發展環境,促進幼兒身心發展,助力幼兒全面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