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顏鳳,陳 明,溫 堅,何志江
(1.茂名市人民醫院腫瘤內科;2.茂名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廣東 茂名 525000)
近年來,患有肝癌的人數正在不斷增加,而肝癌的死亡率也正在不斷的攀升,肝癌目前已成為我國一個主要的死亡原因[1]。對肝癌患者使用手術切除及對患者進行肝移植是目前臨床上主要的治療手段,但是肝癌的起病比較隱匿,患者的就診時間晚,約80%患者在確診時就已經錯過了進行手術切除的機會[2-3]。在確診較晚的患者中,患者的腫瘤一般多為巨塊型肝癌,而且這類患者一般會出現合并門靜脈癌栓等并發癥,這樣會導致患者具有出現肝內轉移及復發的危險[4]。疾病進展會導致腫瘤出現破裂及門靜脈產生高壓等風險顯著增加,使得患者的病情進展加快,所以患者的預后會比較差[5]。本文探討使用經肝動脈插管化療栓塞(TACE)聯合調強放療與TACE聯合微波消融治療肝癌合并門脈癌栓的療效及安全性,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研究回顧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茂名市人民醫院進行治療76例肝癌伴門靜脈癌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8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齡44~75歲,平均年齡(60.37±2.74)歲;體質量指數19~26 kg/m2,平均體質量指數(22.94±0.18)kg/m2。觀察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9例;年齡43~75歲,平均年齡(59.85±2.61)歲;體質量指數18~25 kg/m2,平均體質量指數(21.84±0.26)kg/m2。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茂名市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納入患者及家屬已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患者經過診斷確診為肝癌合并門脈癌栓[6];②患者經過檢查,沒有出現TACE、經皮微波消融療法、調強放療等的藥物禁忌證。排除標準:①患有彌漫性肝癌者;②患有嚴重的心、肺疾病者;③患者在術前的黃疸值過高及腹水未能被有效控制。
1.2 治療方法觀察組使用TACE聯合調強放療進行治療。TACE操作:需要對患者使用Seldinger法進行經皮的股動脈穿刺。對患者進行插管,將插管放置到患者的肝固有動脈或其他肝動脈分支中。之后對患者進行肝部的動脈造影,明確靶血管,將微導管插入患者的腫瘤供血動脈處,注射奧沙利鉑(山東新時代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33247,規格:50 mg/盒)100 mg/m2及表柔比星(輝瑞制藥無錫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496,規格:10 mg/盒)30 mg/m2。然后使用40%的超液化碘化油對比劑(上海萬代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4893,規格:10 mg/盒)5~10 mL對患者進行注射,再使用明膠海綿(金陵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金陵制藥廠,國藥準字H32024096,規格:20片/盒)進行栓塞。患者需要每隔3~4周進行1次TACE治療,連續治療2~3次;如果患者在進行TACE治療后的2~4周后沒有出現不良反應,就可以進行調強放療。
調強放療操作:患者在CT模擬機(飛利浦,型號:4D-CT)上取仰臥位,雙手交叉舉至前額部,用負壓真空氣墊固定,標記相對位置。患者取治療體位,用螺旋CT進行平掃和增強掃描,層厚5 mm,平靜呼吸,掃描范圍為右心房至膈肌角下緣。將CT掃描的圖片上傳到TPS三維放射站中,將患者的腫瘤區勾畫出來,將腫瘤區擴展出來0.5~1.2 cm,作為進行治療的計劃靶體積。再使用5~8個共面對患者的腫瘤區進行照射。利用劑量體積的直方圖將放射治療的計劃進行優化,使用約95%的等劑量面,將計劃靶體積進行全面的覆蓋。同時將患者體內的重要器官照射劑量控制在安全的范圍內。患者進行治療時需要使用西門子直線加速器6MV-X線,使用的劑量為每次2 Gy,患者每周需要進行5次,4~6周完成,總劑量為50~60 Gy。
對照組使用TACE聯合微波消融進行治療。TACE操作同上,TACE術后4周行微波消融治療。微波消融治療:患者在CT定位室中,對患者進行消毒后,使用2%的利多卡因(濟川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9049,規格:10 mL/盒)進行局部的浸潤麻醉,進行手術的時候使用CT或B超引導射頻電極針順利插入病灶中,穿刺時需要避開患者的胃腸道、膽囊及大血管等比較重要的器官及血管。使用多點重疊對其進行消融,需要將微波治療儀(南京小松醫療儀器研究所,型號:XS-89E)的輸出功率調整到70 W左右,設定消融及治療的時間,控制在10~15 min,每次間隔8 min左右。首先需要將針放置在腫瘤的深處對其進行消融,之后再進入表面進行消融,關閉儀器之后需要在穿刺點壓迫15 min并覆蓋無菌紗布固定。
1.3 觀察指標①對比兩組患者在治療后6、12、24個月的生存情況。②對比兩組患者在治療后6個月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主要包括肝功能損傷及胃腸道反應。③對比兩組患者的肝功能指標。在患者進行手術之前及進行手術6個月之后,在空腹狀態下抽取患者5 mL靜脈血,使用離心機(鹽城市安信實驗儀器有限公司,型號:AXTG16G)2 500 r/min對其進行離心10 min,取上清液,再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優利特,型號:CA-801B)將血清中的總膽紅素(TBIL)、谷草轉氨酶(AST)及丙氨酸轉氨酶(ALT)水平進行檢測。④對比兩組患者的甲胎蛋白(AFP)及腫瘤直徑水平。與③同樣方法得到血清,使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患者的AFP含量。⑤臨床療效。完全緩解:患者的病灶已經完全消失,持續時間在4周以上;部分緩解:患者體內病灶最大的垂直直徑及最大直徑乘積之間的減少量>50%,而且保持時間在4周以上;無效:患者體內的病灶體積沒有變化甚至出現了增加。總有效率=完全緩解率+部分緩解率。
1.4 統計學分析使用SPSS 22.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表示,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生存情況對比治療6個月后,兩組患者的生存率經過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12、24個月后,觀察組中的生存率會明顯的比對照組患者要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生存率對比[例(%)]
2.2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對照組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例(%)]
2.3 兩組患者的肝功能指標對比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肝功能指標(TBIL、AST及ALT)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各項肝功能指標均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肝功能對比(±s)

表3 兩組患者的肝功能對比(±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TBIL:總膽紅素;AST:谷草轉氨酶;ALT:丙氨酸轉氨酶。
組別 例數TBIL(μmol/L) AST(U/L) ALT(U/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8 43.55±5.42 18.41±3.03* 156.36±12.38 82.39±9.33* 164.27±13.26 85.28±9.45*對照組 38 43.47±5.29 23.24±3.73* 156.29±12.52 98.65±10.54* 164.16±12.94 105.35±10.30*t值 0.559 5.318 0.021 6.112 0.031 7.598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兩組患者的腫瘤直徑及AFP水平對比治療前,兩組患者的AFP、腫瘤直徑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AFP、腫瘤直徑均比對照組患者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的腫瘤直徑及AFP水平對比(±s)

表4 兩組患者的腫瘤直徑及AFP水平對比(±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AFP:甲胎蛋白。
組別 例數AFP(μg/L) 腫瘤直徑(cm)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8 466.37±17.25127.41±10.34*5.27±0.72 1.48±0.39*對照組 38 465.84±17.29185.37±12.43*5.24±0.66 2.06±0.40*t值 0.115 18.969 0.163 5.494 P值 >0.05 <0.05 >0.05 <0.05
2.5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對比經過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對比[例(%)]
肝癌在臨床上發病率比較高,是一種惡性疾病。導致患者產生肝癌的原因比較多,主要與飲水污染、酒精攝入及黃曲霉素等因素有一定的關系[7-8]。如果肝癌患者的病情進入晚期,患者體內的癌細胞就會產生轉移,這樣會對機體中的肺部及其他鄰近的組織器官造成比較嚴重的危害,嚴重時還會誘發患者的肝臟產生破裂,這些都會嚴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需要對這類患者采取比較及時且有效的治療[9-11]。這類患者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所以對這類患者進行治療時原則是延緩患者的生存周期。目前臨床上常有的治療方法有:TACE、微波消融、放療、化療、靶向治療等。其中TACE是對肝癌患者進行治療的首選措施,TACE治療的原理是對腫瘤血管進行堵塞,腫瘤被堵塞之后,其中的肝癌細胞就會由于缺血及缺氧而導致壞死,可以達到縮小病灶的目的[13-14]。但是單純使用經導管動脈化栓塞術對于較大的腫瘤療效較差,治療后患者還會出現肝功能損傷,對患者的預后不利。因此臨床上經常使用TACE聯合微波消融治療或TACE聯合調強放療,能更好的控制腫瘤的生長,獲得更佳的治療效果。
本文的研究結果表明,治療6個月后,兩組患者的生存率經過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12、24個月后,觀察組中患者的生存率明顯比對照組患者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這表明使用TACE聯合調強放療能夠增加患者的生存率。治療6個月后,觀察組中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對照組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示使用TACE聯合調強放療不會增加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的概率。治療后,兩組患者各項肝功能指標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這表示使用TACE聯合調強放療能夠提高患者的肝功能,促進患者肝功能恢復。治療后,兩組患者的AFP、腫瘤直徑均比對照組患者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使用TACE聯合調強放療能夠顯著的縮短患者體內的腫瘤直徑,降低AFP含量。經過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提示使用TACE聯合調強放療對于肝癌合并門脈癌栓患者的療 效好。
綜上所述,對于肝癌合并門脈癌栓患者進行TACE聯合調強放射治療進行治療能夠提高治療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能夠縮小患者的腫瘤病灶,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