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華
(鄒城市中醫院腫瘤科,山東 濟寧 273500)
在臨床惡性腫瘤類別中,以結腸癌最為常見。數據顯示結腸癌患者在早期經手術治療,5年內的存活率為90%~95%,晚期結腸癌患者則為5%[1]。早期患者臨床可出現消化不良、腹脹等臨床表現,不具備典型特征,因此臨床診斷容易出現漏診,就診時多數患者已發展至晚期。晚期結腸癌患者采取根治性手術進行治療通常效果不佳,因此臨床主要采用化療予以治療,從而控制病情發展,使病灶縮小,使患者存活時間得以延長[2-3]。在晚期結腸癌治療中,分期靶向藥結合化療是常用治療方案。貝伐珠單抗屬于分子靶向藥物,具有較強的抗腫瘤活性,在非小細胞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等惡性腫瘤治療中應用廣泛[4]。本研究對晚期結腸癌患者應用貝伐珠單抗、奧沙利鉑、卡培他濱三聯用藥,對其療效展開探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選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鄒城市中醫院腫瘤科收治的42例晚期結腸癌患者,依據治療方案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1例。觀察組患者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齡44~80歲,平均年齡(61.31±2.34)歲;病灶直徑0.62~6.20 cm,平均病灶直徑(2.94±0.12)cm;病灶部位:左半結腸11例,右半結腸10例。對照組患者男性11例,女性10例;年齡43~81歲,平均年齡(62.01±2.25)歲;病灶直徑0.61~6.09 cm,平均病灶直徑(2.82±0.15)cm;病灶部位:左半結腸10例,右半結腸1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鄒城市中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參照《中國結直腸癌診療規范(2015版)》中[5]提出的關于結腸癌的診斷標準,且經病理檢查結合診斷標準,均確診為晚期結腸癌;②判斷生存時間超過3個月;③近1個月內無化療治療史。排除標準:①其他臟器伴有嚴重感染;②伴有其他惡性腫瘤;③伴有免疫缺陷疾病;④存在出血傾向;⑤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以奧沙利鉑聯合卡培他濱作為用藥方案:第1天,取注射用奧沙利鉑(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3167,規格:50 mg)130 mg/m2與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 mL混合,在2~6 h內完成靜脈滴注。第1~14天,取卡培他濱片(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33361,規格:0.5 g)2.0 g/(m2·d),分 2次口服,持續14 d,之后停用7 d。1療程為21 d,持續治療4個療程。觀察組以貝伐珠單抗、奧沙利鉑、卡培他濱作為用藥方案,奧沙利鉑與卡培他濱用法用量與對照組一致。第1天,增加貝伐珠單抗注射液[信達生物制藥(蘇州)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200013,規格:100 mg(4 mL)/瓶]7.5 mg/kg,于1 h內完成靜脈滴注。1個療程為21 d,持續治療4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①療效評價。依據WHO療效評判標準[6]對患者開展療效評價:完全緩解:患者腫瘤基本消失;部分緩解:患者腫瘤縮幅在50%以上;穩定:患者腫瘤縮幅在50%以內且無新生病灶;進展:患者腫瘤增幅在25%以下,且出現新生病灶。有效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穩定)例數/總例數]×100%。②腫瘤標志物。治療前后對患者空腹肘靜脈血3 mL進行采集,予以乙二胺四乙酸鹽(EDTA)抗凝,靜置30 min后采用高速離心機(北京白洋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型號:BY-4000A-LED)予以離心,轉速為3 000 r/min,時間為10 min,完成離心處理后將上層血清置于-80 ℃冰箱內存放備用。應用酶聯免疫吸附法對糖類抗原199(CA199)、糖類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進行檢測。③卡氏評分。治療后采用卡氏評分[7]對患者健康功能狀態進行評價,分值為0~100分,分值越高則患者健康狀況越好。④血清學指標。治療前后抽取患者空腹狀態下的左肘靜脈血,采集5 mL予以離心,轉速2 000 r/min,時間10 min,采集上層血清備用。應用酶聯免疫吸附法參照試劑盒說明書對患者白細胞介素-6、卵巢癌缺失基因蛋白、血清癌基因ras產物P21蛋白進行檢測。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治療有效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諸項腫瘤標志物水平均較治療前下降,且觀察組患者CA199、CA125、CEA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CA199:糖類抗原199;CA12:糖類抗原125;CEA:癌胚抗原。
組別 例數CA199(U/mL) CA125(ng/mL) CEA(n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21 118.72±22.41 56.10±10.21* 82.10±11.52 38.77±3.52* 34.77±1.21 12.21±2.55*對照組 21 118.70±20.52 82.12±10.24* 82.08±10.52 60.08±8.55* 33.38±1.25 25.44±2.63*t值 0.002 5.968 0.043 7.644 2.650 11.978 P值 0.998 <0.001 0.997 <0.001 0.015 <0.001
2.3 兩組患者卡氏評分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卡氏評分均較治療前提高,且組間卡氏評分對比觀察組更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卡氏評分比較(分,±s)

表3 兩組患者卡氏評分比較(分,±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21 77.32±3.02 86.32±4.02*對照組 21 77.40±3.05 80.23±3.44*t值 0.062 3.818 P值 0.951 0.001
2.4 兩組患者血清學指標水平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學指標均有所改善,且觀察組患者白細胞介素-6、血清癌基因ras產物P21蛋白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卵巢癌缺失基因蛋白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血清學指標水平比較(±s)

表4 兩組患者血清學指標水平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數白細胞介素-6(pg/mL) 卵巢癌缺失基因蛋白(μg/mL) 血清癌基因ras產物P21蛋白(n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21 165.21±18.32 108.22±10.25* 7.50±1.02 25.62±3.22* 37.71±4.06 8.50±1.22*對照組 21 164.82±16.72 123.58±14.42* 7.52±1.08 17.41±2.30* 37.70±4.52 15.60±2.01*t值 0.052 2.879 0.045 6.881 0.005 10.015 P值 0.959 0.009 0.965 <0.001 0.996 <0.001
結腸癌主要與患者飲食存在聯系。目前人們生活質量不斷提升,飲食結構呈現多樣性,這也使得結腸癌的發生率逐年上升。早期結腸癌患者癥狀缺乏典型性,因此就診患者多為晚期,對其單純開展手術預后不佳。
晚期結腸癌的臨床治療主要借助化療控制病情,延長存活時間。5-氟尿嘧啶對腫瘤細胞有顯著的破壞作用,然而也可導致正常細胞受損,引發皮疹、血清肌酸酐上升等不良反應。卡培他濱是氟嘧啶甲氨酸脂劑的一類,該藥物經消化道對病灶發揮藥效,還可在胸苷磷酸化酶作用下發生反應,轉為5-氟尿嘧啶,從而殺滅腫瘤細胞。因腫瘤內胸苷磷酸化酶(TP)活性相比正常組織要高,因此采用卡培他濱治療,不會損害正常組織,且卡培他濱在毒副作用方面呈現一定優勢即選擇性和靶向性,可減輕用藥后的不良反應。奧沙利鉑屬于鉑類抗癌藥物的一類,其特點是具備較高的抗腫瘤活性。奧沙利鉑可通過結合腫瘤DNA,從而影響腫瘤DNA的復制,對腫瘤細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還能加快腫瘤細胞凋亡。奧沙利鉑作是第3代鉑類化療藥物,其安全性較高,具有較高水溶性及廣泛的抗腫瘤譜。貝伐珠單抗屬于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VEGF-A)單克隆抗體,能夠與VEGF-A結合,進而通過抑制血管內皮細胞的增殖、遷移、分化,影響VEGF依賴性腫瘤血管生成過程,促進腫瘤細胞、內皮細胞的凋亡,從而抑制新生血管的產生,使血管通透性下降[8]。
本研究中觀察組在奧沙利鉑聯合卡培他濱治療基礎上增加貝伐珠單抗,結果得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治療有效率更高。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CA199、CA125、CEA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卡氏評分高于對照組,這表明貝伐珠單抗+奧沙利鉑+卡培他濱三聯用藥的方案在晚期結腸癌治療中效果明顯。分析認為,貝伐珠單抗能夠有效抑制VEGF的表達水平,從而使VEGF與血管內皮上受體結合數量下降,抑制病灶新生血管的形成,從而促進腫瘤細胞凋亡,提升化療效果,降低血清內腫瘤標志物水平。另外,貝伐珠單抗還能使腫瘤血管縮小,可與化療藥物發揮協同作用,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改善患者卡氏評分。
在大腸癌患者中,卵巢癌缺失基因蛋白有一定水平的表達,具體表現為陽性率低于正常組織。白細胞介素-6作為多功能細胞因子,能夠使免疫系統殺滅腫瘤細胞能力減弱,結腸癌患者機體內白細胞介素-6的水平相比健康者要高。癌基因在組織生長發育及腫瘤發展中作用明顯,因此癌基因在腫瘤組織中的表達水平,能夠為腫瘤的發生機制及預后提供有效依據。P21蛋白是腫瘤發展過程中的代謝產物,其與腫瘤生物學特征關系密切,在癌基因ras發生突變后,可導致基因活化,從而使基因產物P21表達水平提升。因此通過對P21的監測,可掌握此類癌基因在蛋白質水平的表達情況,從而了解癌基因激活以及擴增等情況[9]。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白細胞介素-6、血清癌基因ras產物P21蛋白水平低于對照組,卵巢癌缺失基因蛋白水平高于對照組,表明貝伐珠單抗聯合奧沙利鉑及卡培他濱對晚期結腸癌患者的血清學指標改善有顯著效果。
綜上所述,采用貝伐珠單抗聯合奧沙利鉑和卡培他濱對晚期結腸癌進行治療,療效顯著,對患者血清相關指標、腫瘤標志物水平及卡氏評分改善有積極意義,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