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紅
(臨沂市中醫醫院北城醫院兒科,山東 臨沂 276000)
變應性鼻炎為變態反應性疾病的一類,患兒會出現噴嚏、鼻癢、流清涕、鼻塞等情況[1]。目前臨床上認為該病和特應性患兒吸入變硬原誘導IgE介導的Ⅰ型超敏反應有直接聯系。Ⅰ型超敏反應會導致患兒黏膜產生局部炎癥,鼻黏膜血管出現擴張跡象,呈現出血和水腫等,造成局部堵塞及分泌增加。鼻咽部炎癥反應所致分泌物分泌亢進是變應性鼻炎最為主要的特征。目前,臨床對于該病的西醫治療以對癥治療為主,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癥狀,但無法根治,容易反復發作,嚴重影響了患兒正常的生活和學習。在中醫學上將變應性鼻炎劃定為“鼻鼽”的范圍,主要病機為患兒年幼,臟器功能等還未發育法完全,肺氣虛無法固表,脾氣虛則無法運化,腎氣不足會導致病情反復久治不愈[2],故治以扶正固本為主。臨床上發現,當應用培元通竅湯聯合穴位貼敷治療對于病情改善效果顯著,基于此,本文將84例兒童變應性鼻炎納入臨床實驗,分析兒童變應性鼻炎應用培元通竅湯聯合穴位貼敷治療的成效。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臨沂市中醫醫院收治的84例變應性鼻炎患兒納入試驗,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常規組和研究組,各42例。研究組患兒男性30例,女性12例;年齡7~12歲,平均年齡(9.52±1.95)歲。常規組患兒男性29例,女性13例;年齡7~13歲,平均年齡(9.77±2.00)歲。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臨沂市中醫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兒家屬均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所入選試驗患兒符合西醫對于變應性鼻炎的診斷[3],即主癥狀為鼻癢,流清鼻涕,噴嚏等;②過往有慢性鼻疾病或者變應性鼻炎史;③患兒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含量上升(大于0.1~0.9 mg/L);④進行點刺實驗為陽性,證實為變應性鼻炎。排除標準:①存在嚴重感染;②存在鼻咽部腫瘤等實質性病變;③對于試驗的藥物、穴位貼敷過敏;④沒有使用過穴位貼敷或拒絕本次試驗者。
1.2 治療方法常規組:布地奈德噴霧劑(中國臺灣健喬信元醫藥生技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90031,規格:6 mL∶7.68 mg,64 μg/噴)治療,每個鼻孔64 μg,早晚各使用1次;使用氯雷他定糖漿[萬特制藥(海南)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0001,規格:60 mL∶60 mg]治療, 1次/d,對于體質量超過30 kg的患兒每次使用10 mL,低于30 kg的患兒每次使用5 mL,連續治療1個月。
研究組:基于以上同時選擇培元通竅湯聯合穴位貼敷治療,在開始治療的前2周將布地奈德噴霧劑進行停用,再給予培元通竅湯聯合穴位貼敷治療。培元通竅湯配方:辛夷5 g,蒼耳子5 g,太子參10 g,白術5 g,茯苓10 g,炙甘草5 g,紫河車5 g,陳皮3 g,雞內金5 g,制地龍5 g,1次/d,每次150 mL,飯后溫服,連續用藥2周;2周之后改成間隔1 d服用1劑,同樣用藥2周,一共為4周。同時給予穴位貼敷治療,選擇迎香穴,肺俞穴,脾俞穴,足三里穴,腎俞穴,每個穴位使用的貼敷含有生藥白芥子3 g,紫蘇子2 g,補骨脂1 g,細辛0.5 g,將其和1 mL的生姜水及適量的水進行調和,同樣連續使用1個月,1次/d。
1.3 觀察標準①臨床總有成效:利用《中醫病癥診斷療效診斷標準》作為評定[7],當治療后,患兒鼻咽部癥狀已經完全性的消失,證候積分減少超過90%,納入痊愈;當治療后,患兒鼻咽部癥狀已經好轉,證候積分減少超過30%~90%,納入有效;當治療后,患兒鼻咽部癥狀沒有改善,且病情嚴重,證候積分減少低于30%,納入無效。②癥狀緩解時間:記錄患兒噴嚏緩解時間、鼻癢緩解時間、流鼻涕緩解時間。③喘息發作次數和β2受體激動劑使用次數:記錄治療期間患兒喘息的發作次數與β2受體激動劑的使用次數的情況。④不良反應:記錄出現局部灼熱感、紅暈、瘙癢的情況。⑤患兒家屬滿意率評定值:利用臨沂市中醫醫院自制的護理滿意調查表評定,共3個范圍:很滿意(得分大于89分);尚可(得分在69~88分);不滿意(得分在68分及以下)。
1.4 統計學分析使用SPSS 29.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癥狀緩解時間等為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臨床總有成效、不良反應、滿意率評定值等計數資料以[例(%)]表示,應用秩和檢驗(等級資料)、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臨床總有成效比較研究組患兒總有效率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總有成效比較[例(%)]
2.2 兩組患兒癥狀緩解時間比較研究組患兒噴嚏緩解時間、鼻癢緩解時間、流鼻涕緩解時間均短于常規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癥狀緩解時間比較(d,±s)

表2 兩組患兒癥狀緩解時間比較(d,±s)
組別 例數 噴嚏緩解時間 鼻癢緩解時間 流鼻涕緩解時間研究組 42 4.10±1.25 5.62±1.38 7.77±2.10常規組 42 6.42±1.55 8.52±2.07 13.20±3.52 t值 7.551 7.554 8.586 P值 <0.001 <0.001 <0.001
2.3 兩組患兒喘息發作次數和β2受體激動劑使用次數比較研究組患兒喘息發作次數、β2受體激動劑使用次數均低于常規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喘息發作次數和β2受體激動劑使用次數比較(次,±s)

表3 兩組患兒喘息發作次數和β2受體激動劑使用次數比較(次,±s)
組別 例數 喘息發作次數 β2受體激動劑使用次數研究組 42 3.12±0.29 4.08±0.37常規組 42 4.57±0.41 8.45±0.81 t值 7.551 7.554 P值 <0.001 <0.001
2.4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比較研究組患兒總不良反應率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比較[例(%)]
2.5 兩組患兒家屬滿意率比較研究組患兒家屬總護理滿意率評定值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兒家屬滿意率比較[例(%)]
兒童變應性鼻炎是免疫球蛋白E介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的炎性疾病[4-5],患兒會常年性的發病[6-7],且病情反復,也會呈現出季節性發作。全球兒童變應性鼻炎發病率已經達到了2%~25%,國內的兒童變應性鼻炎發病率為15.80%。盡管兒童變應性鼻炎不會對生命造成威脅,但若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會導致患兒出現腺體樣肥大、分泌性中耳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等[8]。西醫對于兒童變應性鼻炎尚未有完全根治的方案,通常是應用階梯治療模式[9],例如環境管理控制、藥物治療、免疫治療等。西醫方面還會采用類固醇藥物進行治療,同樣也有一定的效果。布地奈德為高效的局部抗炎糖皮質激素類藥物[10],能夠較好保護因為鼻刺激造成的嗜酸性細胞遷移,但在實踐中發現,若長時間的應用布地奈德會存在一定的風險,會導致生長發育緩慢等,因此在用藥的過程中,需要不斷監測患兒生長發育情況;另外,口服抗組胺藥物也是治療兒童變應性鼻炎的一線藥物[11]。氯雷他定為長效的三環類抗組胺藥物,為選擇性外周H1受體拮抗劑,可快速緩解患兒鼻咽部癥狀,但是使用該藥發現,患兒會有乏力、困倦、口干等不良反應。
研究發現,應用中醫治療效果顯著。在中醫學上認定兒童變應性鼻炎為“鼻鼽”范圍,發病原因是內外因共同造成[12],外因是外邪等,可依據患兒變應性鼻炎發病時候的特征,判定致病主要因素;內因則與患兒的肺、脾,腎臟器功能不足有關系。肺開竅于鼻,鼻作為氣體進入的主要通道,與肺氣進行連接。當塵螨、花粉、尾氣等進入,毒邪氣體就通過鼻子進入到身體內,首先會傷害肺,肺臟受到邪氣的影響會導致宣發功能受損;肺臟受邪有寒、熱的區別,當患兒打噴嚏,流清涕等均為“寒”證,肺較為嬌貴,患兒的肺氣常不足,很容易受到風寒外邪的入侵;外感風熱,肺氣也無法進行流傳,肺經郁熱,就會導致變應性鼻炎。中醫上應用培元通竅湯聯合穴位貼敷治療,能夠較好地縮短變應性鼻炎患兒鼻癢、流涕、噴嚏等癥狀時間,能夠促進恢復。培元通竅湯配方中的辛夷花,蒼耳子能起到通竅的功效;太子參、白術、茯苓等則起到健脾補氣效果,培土以生金;紫河車性溫,可以固下焦腎元;陳皮可以起到燥濕化痰效果,理氣和中;雞內金則可輔助患者消食健胃;制地龍可以起到祛風通絡,化痰等效果。以上藥物進行聯合應用,可以起到益肺固表、健脾化濕等效果。另外,聯合應用穴位貼敷治療,可提高治療成效。穴位貼敷治療選擇患兒的三焦作為樞紐,上焦選擇迎香穴,宣通鼻竅;中焦則是選擇肺俞穴養陰益氣;足三里則起到助陽化氣之用;下焦選擇腎俞穴溫補腎元。貼敷配方中的白芥子可以溫肺化痰,紫蘇子可行氣調理腸胃;補骨脂則起到溫補腎元效果;增加細辛用以通竅,并搭配生姜起到溫中效果。本次試驗數據表明,研究組總有效率高于常規組;研究組噴嚏緩解時間、鼻癢緩解時間、流鼻涕緩解時間均短于常規組;研究組喘息發作次數、β2受體激動劑使用次數均低于常規組;研究組總不良反應率低于常規組;研究組總護理滿意率高于常規組。上述結果提示:針對患兒開展培元通竅湯聯合穴位貼敷治療,對于病情管理更為有效,可在短時間內促進癥狀消失。該結論和曾鶯等[12]研究所得結論一致。
綜上所述,變應性鼻炎患兒接受培元通竅湯聯合穴位貼敷治療,可縮短臨床癥狀緩解時間,減少不良反應率產生,臨床效果顯著,患兒家屬滿意率較高,值得臨床 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