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丹,裴 兵
(宿遷市第一人民醫院醫學檢驗科,江蘇 宿遷 223800)
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PBC)屬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肝內膽汁淤積、肝內小膽管進行性炎癥損傷等為特征,可誘發乏力、瘙癢,若不及時治療,還可進展為膽汁性肝硬化,甚至肝衰竭[1-2]。但PBC起病較為隱匿,加之發展緩慢,早期癥狀缺乏典型性,使得疾病診斷難度較大[3-4]。肝穿刺為PBC診斷的金標準,但其創傷較大,早期患者接受度低。而PBC發病過程中血液循環內可出現與疾病相關的自身抗體,通過檢測該類抗體變化能夠一定程度上輔助疾病早期診斷,且操作簡單、取材便捷、無創傷。抗核蛋白體100(抗sp100)、抗糖蛋白210(抗gp210)、線粒體2型(AMA-2)抗體則為診斷PBC的常見抗體,當疾病發生后可釋放進入血液循環,易被臨床檢出,但單一檢測在敏感度、準確度方面仍未能達到臨床滿意效果[5-6]。鑒于此,本研究分析抗sp100、抗gp210聯合AMA-M2抗體檢測在PBC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2年1月至6月宿遷市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112例疑似PBC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61例,女性51例;年齡35~70歲,平均年齡(54.56±6.19)歲;身體質量指數18~29 kg/m2,平均身體質量指數(23.69±1.82)kg/m2。本研究經宿遷市第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均存在乏力、瘙癢或黃疸等表現;②精神狀態正常;③均行自身抗體檢測。排除標準:①既往明確PBC診斷;②合并惡性腫瘤;③存在肝移植手術;④存在長期酗酒史。
1.2 檢測方法所有入選患者均于清晨空腹狀態下采集5 mL靜脈血,以3 000 r/min速度離心5 min,取上清液待測。抗sp100、抗gp210、AMA-M2抗體以免疫印跡法檢測,均嚴格按照實驗室規范和試劑說明書開展。具體操作如下:①將反應膜條置于反應盤內,將1 mL配好的樣本緩沖液加至反應盤的槽內,完全浸潤膜條后棄去;②將血清按照1∶100稀釋后待測,取1 mL加入反應槽內,先于搖床內溫育30 min,倒掉槽內液體;③以洗滌緩沖液清洗膜條,沖洗3次,并在搖床晃動,5 min/次;④將1 mL的酶結合物加入反應槽內,溫育30 min后,將槽內液體去除;⑤再以洗滌緩沖液清洗3次,5 min/次;⑥于反應槽內加入1 mL酶底物,室溫下搖床輕晃10 min,倒掉酶底物;⑦使用蒸餾水清洗1 min后倒掉;⑧加入1 mL終止液,在搖床上溫育5 min,輕晃終止酶反應;⑨用濾紙將反應膜條上水分吸干后進行判定,肉眼可見條帶位置存在著色均勻、清晰可見顏色且顯色程度超過臨界值(CUTOFF)線,結果判定為陽性。聯合檢測中任意1項陽性即為聯合檢測陽性,并以肝穿刺為金標準分析診斷結果。
1.3 觀察指標①比較抗sp100、抗gp210、AMA-M2抗體單獨檢測及聯合檢測陽性率。②診斷效能:以肝穿刺為金標準,分析抗體單獨檢測及聯合檢測PBC的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敏感度=真陽性/(真陽性+假陰性)×100%,特異度=真陰性/(假陽性+真陰性)×100%,準確度=(真陽性+真陰性)/(真陽性+真陰性+假陽性+假陰性)×100%,陽性預測值=真陽性/(真陽性+假陽性)×100%,陰性預測值=真陰性/(真陰性+假陰性)×100%。③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檢驗分析抗體單獨檢測及聯合檢測診斷PBC與手術病理的一致性。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一致性采用kappa檢驗(kappa>0.75表明一致性極好,0.4~0.75表明一致性尚可,<0.4表明一致性差);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抗sp100、抗gp210聯合AMA-M2抗體陽性率112例疑似患者經肝穿刺確診為PBC患者68例,其中抗SP100陽性28例,抗gp210陽性29例,AMA-M2抗體陽性58例,聯合檢測陽性67例,見表1。

表1 抗sp100、抗gp210聯合AMA-M2抗體陽性率
2.2 診斷效能聯合檢測敏感度、準確度、陰性預測值高于抗sp100、抗gp210、AMA-M2抗體單一檢測,AMA-M2抗體敏感度、準確度、陰性預測值高于抗sp100、抗gp210,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診斷效能(%)
2.3 一致性分析kappa檢驗顯示,抗sp100與肝穿刺結果一致性差(kappa值=0.323,P<0.001);抗gp210與肝穿刺結果一致性差(kappa值=0.336,P<0.001);AMA-M2抗體與肝穿刺結果一致性尚可(kappa值=0.748,P<0.001);聯合檢測與肝穿刺結果一致性極好(kappa值=0.944,P<0.001)。
PBC病因復雜,臨床認為與遺傳、環境、免疫系統紊亂等相關,多因素長期相互作用,可促使免疫系統紊亂,且細胞介導的攻擊源會損傷黏膜組織,增加黏膜通透性,并誘發局部持續炎癥反應,隨著病程的發展大量炎癥因子侵犯并滲透至中小膽管上皮,使得膽管破壞[7-8]。而膽管組織穩態缺失后,可造成膽汁排泄障礙,形成肝內膽汁淤積,且該病理變化過程中細胞外基質可持續沉積,加速周圍組織纖維化進展,若不及時治療,肝臟可逐漸纖維化,并最終向肝硬化及肝衰竭發展,直接威脅患者生命[9-10]。臨床對于PBC多以早確診、早治療為原則,以避免病情持續進展,減輕肝功能損害。但PBC早期發病隱匿性強,不易被臨床察覺,導致漏診發生,影響遠期預后,故還需尋找更為安全、準確的早期診斷方式。
肝穿刺為當前診斷PBC的金標準,通過肝活檢獲得組織標本,能夠及時明確肝臟病變情況,為臨床早期治療提供重要參考。但該方式對機體造成的創傷較大,不適合作為常規檢查開展。而血清學檢測具有操作簡單、安全性高、可重復性強等優勢,通過采集靜脈血即可開展一系列檢測工作,不僅取材方便,且出結果快,能夠為早期明確PBC病情提供必要信息。但常規血清谷氨酰轉肽酶、堿性磷酸酶等診斷效果欠佳,還需尋找更為準確的血清檢測指標。而隨著臨床深入研究發現,不同類型的自身免疫性肝病均存在不同特征的自身抗體,當疾病發生后可于血液循環內檢出相關抗體陽性,故自身抗體的檢測在PBC診斷中尤為重要。本研究結果顯示,聯合檢測敏感度、準確度、陰性預測值高于抗sp100、抗gp210、AMA-M2抗體單一檢測,AMA-M2抗體敏感度、準確度、陰性預測值高于抗sp100、抗gp210;kappa檢驗顯示,抗sp100與肝穿刺結果一致性差(kappa值=0.323);抗gp210與肝穿刺結果一致性差(kappa值=0.336);AMA-M2抗體與肝穿刺結果一致性尚可(kappa值=0.748);聯合檢測與肝穿刺結果一致性極好(kappa值=0.944)。上述結果提示抗sp100、抗gp210聯合AMA-M2抗體檢測在PBC診斷中價值更高,能夠提高診斷敏感度、準確度,降低漏診、誤診風險,以便于臨床盡早開展針對性治療。其原因為,抗sp100、抗gp210、AMA-M2抗體為PBC發病過程中產生的重要抗體,其中抗sp100屬于抗核抗體,其靶抗原為可溶性酸性磷酸化核蛋白,當PBC發生后,可于血液內檢出,也可在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少量檢出,但在其他肝病中為陰性,故在PBC診斷方面具有較高的特異度,但抗sp100單一檢測陽性率較低[11]。抗gp210則為核孔膜糖蛋白抗體,在PBC診斷中具有較高特異度,其靶抗原位于核孔復合物上210kD跨膜糖蛋白,炎癥反應持續作用可觸發免疫系統或潛在的分子模擬誘導抗gp210生成,使得血清內可檢測出陽性[12-13]。與抗sp100相同的是,抗gp210也存在高特異度、低敏感度特點,單一應用陽性率低。AMA-M2抗體則為PBC診斷的特異性抗體,PBC病理過程中則以循環血液內出現抗線粒體抗體為特征,病理變化過程中可誘導AMA-M2抗體大量生成,故血液內陽性檢出率較高,但AMA-M2抗體單用仍存在一定漏診風險[14-15]。而抗sp100、抗gp210不僅能夠在AMA-M2抗體陽性患者中存在表達,在AMA-M2抗體陰性患者中亦可存在表達,故抗sp100、抗gp210、AMA-M2抗體聯合檢測可以優勢互補,彌補單一檢測敏感度、特異度不足等缺點,進一步提高診斷效能,最大限度降低漏診、誤診風險,為臨床早期治療工作開展提供重要指導。
綜上所述,抗sp100、抗gp210聯合AMA-M2抗體檢測可提高PBC診斷敏感度、準確度,減少疾病漏診的發生,以便于盡早采取針對性治療,有效阻止疾病進展,改善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