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琳
(山西二建集團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13)
建筑施工環節多,周期長,投資高。施工組織設計是統籌性質的工作,對工程建設施工中的人力、物力資源進行全面規劃,實現人力、物力、財力的均衡和協調,從而保障工程質量,控制施工成本,促進建筑行業的積極發展。當前我國建筑行業競爭趨于白熱化狀態,建筑企業成本控制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競爭力,有效的施工組織設計能夠有效控制成本,助力建筑施工企業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基于上述現狀,本次研究中就施工組織設計工作對建筑工程經濟中造價的影響以及優化策略進行介紹和分析[1]。
施工組織設計發生于施工開展前,立足于建設項目要求、特點、開展環境、建設隊伍、物資等,對施工進行科學的預測和組織,確定施工勞動力、機械設備以及材料的需求量,結合項目實際情況確定施工工序,完成施工平臺圖設計,將建筑施工打造為一套完善的流程和方案。施工組織設計是施工前的統籌協調環節,通過施工組織實現人力、物力材料的協調和均衡,促進人員之間的高效配合和寫作,提升經濟效益。施工組織設計具體包括了施工方案、施工進度計劃、施工平面圖等,良好的施工組織設計能夠在確保施工質量的基礎上,優化施工流程,指導施工的高效進行,實現工地人財物調配的科學合理,提高人力、資源的利用率,確保工程施工各個環節的有效銜接,避免工時的浪費,提升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2]。
建筑工程造價從字面而言,指的是工程項目建設施工中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建筑工程造價管理工作主要指的是根據圖紙、定額以及清單規范,計算出工程中所包含的直接費(人工、材料及設備、施工機具使用)、企業管理費、措施費、規費、利潤及稅金等。工程造價是指工程價格,即為建成一項工程,預計或實際在土地、設備、技術勞務以及承包等市場上,通過招投標等交易方式所形成的建筑安裝工程的價格和建設工程總價格。不同的施工組織設計會產生不同的工程造價。施工組織設計會對施工成本產生重大的影響,因此施工組織設計必須確保其技術性和經濟性,更好地指導建筑工程施工的進行。
建筑工程施工組織設計一般需要結合工程規模和創優要求施工組織和施工方案分層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包含了經濟性指標和技術性指標兩大類。工程造價的本質屬性為成本,經濟屬性為其第一屬性,工程造價是各項建筑施工費用的綜合,因此,施工組織設計對于工程造價而言是重要的技術性文件和經濟性文件,通過經濟比較和技術優化,確保施工的經濟合理。施工組織設計施工工程造價的前提和依據,不同的施工組織設計會產生不同的工程造價,如建筑工程預算定額,工程造價管理工作中在確定建筑工程預算定額時多是依據施工組織設計確定。此外,施工組織設計還包含了施工方案、施工進度計劃、施工平面圖等內容,周密的施工組織實現各個流程的協調,實現各種資源的均衡配置,從而有利于降低建筑工程造價[3]。
施工方案是建設施工的直接依據,施工方案是依據施工組織設計關于某一分項工程的施工方法而編制的具體施工工藝,它將對此分項工程的材料、機具、人員、工藝進行詳細的部署,保證質量要求和安全文明施工要求,它應該具有可行性、針對性,符合施工及驗收規范。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為了確保施工質量、經濟性,在施工前多會進行多次施工方案的規劃。施工方案直接會影響施工工藝的選擇、施工機械的選擇等,會對施工工期產生影響,對工程造價產生影響,因此在施工前要優化施工方案選擇,當前對比選擇施工方案的方法主要包括了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兩種方式,在選擇施工方案時,可以借助定性分析法確定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和規范性,借助定量分析法,利用數據來說明問題,突出施工方案的經濟性評價。綜合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確定最佳的施工方案,借助新技術、新流程來控制成本。
施工進度計劃會直接影響工程造價。建筑施工進度則首先是決定了施工的工期,而工程工期的合理性將直接影響施工費用。一般而言,工程總費用包括了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兩大部分,直接費用主要包括了人工費、材料費、設施設備費用等費用,而間接費用則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產生的其他費用,如折舊費用、辦公費用、勞動保護費用等。工程的直接費用和簡間接費用都和工程工期有著密切的關系,一般而言直接費用與工期之間關系較為復雜,先是隨著工期的增加,直接成本會下降,下降到最低點后,隨著建筑工期的延長,直接費用又會呈現出遞增趨勢;而簡介費用則同工期存在著反比關系。總費用=直接費用+間接費用,總費用先會隨著工期的增加而降低,降低到谷底后,會隨著工期的增加而增加。工期過長過短均會導致造價的升高,工期過長會導致間接費用的上升,導致造價的升高;而一味趕工期則直接費用較高且無法保證施工質量,可能會造成更加嚴重的后果。施工組織設計階段要科學設計施工進度計劃,確保工期的合理性,科學性,對人力供應、材料機械設備使用進行合理規劃,避免盲目加快施工的問題。
施工平面圖是工程施工的直接依據,施工平面布置圖是在擬建工程的建筑平面上(包括周圍環境),布置為施工服務的各種臨時設施、材料構件堆場、施工機械等,是施工方案在現場的空間體現。它反映已有建筑與擬建工程間、臨時建筑與臨時設施間的相互空間關系。施工平面圖主要解決的是各種設施、設備護理布局的問題,優化施工平面圖可以有效地降低施工造價。在施工過程中,經常有項目因施工平面圖設計不周密導致成本的增加,地下工程反復開挖、機械設備反復搬運,使得工期延長,工程費用增加。合理、科學的施工平面度能夠有效地優化各項流程,減少臨時占地,減少機械設備的來回搬運,具有低投入高回報的特點,建筑企業在施工組織設計中要立足于項目特點、所處實際環境優化施工平面圖設計,合理布局臨時用地,合理配置機械設備,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施工成本[4]。
除上述內容外,施工組織設計的其他內容也會對工程造價產生影響,例如,運輸組織計劃對工程造價的影響,材料對工程造價的影響。運輸組織會直接影響工程進度,影響工程造價,科學合理的運輸組織合計應該力求運輸距離的最短,裝卸方便,降低運輸搬磚導致的費用。據統計,建筑工程施工中材料費用高達70%,材料價格是工程造價的重要影響因素,而材料價格還受產地、運輸方式等影響,不同產地、不同運輸方式的同質量材料之間價格可能存在著較大差異。為此在施工組織設計階段,要嚴格把控材料廠家選擇,貨比三家,對材料質量、價格進行對比,有效控制工程造價。施工組織架構對工程造價的影響,施工組織架構指的是施工人員的關系,施工組織架構配置不合理,容易導致消息傳遞時間過長,反應速度慢,人員責任心不足,工作效率下降,從而導致工程造價的上升[5]。
施工組織設計會直接影響到工程造價,影響到建筑企業的利潤。建筑企業在日常管理中應該高度重視施工組織設計工作,嚴格把控施工組織設計編纂和審核,提升施工組織設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施工組織設計是指導性文件,在編纂時應該更加詳細、具體,具體到每個環節、每個過程,就施工計劃進行明確,并明確施工方案選擇,實現工程造價管理和施工組織設計的高度融合。建設施工中,人員是核心,人員是建筑的設計者、組織者和實施者,強化人員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建筑工程施工組織設計環節要立足于工程實際情況對施工組織架構進行科學規劃,實現人員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如圖1 所示,在項目施工中可以堅持項目負責人負責制,下設技術負責人和項目副經理,分管技術和經濟。結合項目的施工內容、場地等進行具體部門的劃分,土建、安裝、給排水、測量、合同、質量管理、安全、造價以及信息管理等部門,確保各司其職,提升人員工作效率,以此來降低工程造價的間接費用,有效控制工程成本。

圖1 施工人員組織架構
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要實施全過程造價管理,實現造價管理的全覆蓋,包括了項目決策環節、設計環節、施工環節,實現對整體工程項目造價控制管理,如圖2 所示。項目決策階段是建筑工程造價管理的起點,在此過程中主要對工程數據進行收集,為后期編制科學的工程造價預算奠定基礎。設計階段的造價控制,在此過程中要全面衡量工程項目的科學性、合理性,提升建筑工程設計的性價比。招投標階段則應該細化工作內容,完善合同條款,嚴格控制招投標,提升成本的合理性。施工環節,在此過程中要加強人財物的管理,將造價控制理念滲透于施工工作的方方面面,建立成本意識,降低工程成本支出,實現預期的經濟管理目標。總之,工程建設施工過程中要改變傳統的靜態造價管理模式,實現造價的動態管理,嚴格按照施工組織設計進行施工工作的指導,對各項工程材料進行嚴格審查,做好材料的進場審核工作和材料取用管理,控制材料費用。強化人員管理,增強人員的成本意識,提升人員建筑施工操作的規范性,避免因施工不規范而導致成本增加[6]。

圖2 全過程造價控制
優選施工方案,針對工程實際,創新施工技術,應用現代化施工方法來提升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和經濟性。在施工進度管理中要結合施工目標,科學編訂施工計劃方案,取保施工計劃的合理、科學。優化平面布置,要結合實際情況情況對施工場地進行二次布置,突出安全保障,合理配置機械設備和人員,實現平面的適宜生產和方便生活。強化機械設備應用管理,實現資源的均衡,機械設備存在著使用峰段,在使用時要錯開設備的使用高峰,實現施工環節和施工設備的有效協調,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7]。
建筑行業競爭激烈,質量和成本是企業贏得勝利的兩個核心。優化建筑工程組織設計,降低工程造價,從而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建筑企業發展過程中要高度重視施工組織設計,不斷優化施工組織設計,關注細節,加強施工組織設計的編制和審核,切實發揮其對建筑工程造價的指導作用,促進建筑企業的長遠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