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麗敏

【摘要】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行為對血糖控制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120例T2DM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血糖管理行為)和對照組(沒有血糖管理行為),對比兩組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結果:血糖管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控制情況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優質的血糖管理行為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關鍵詞】2型糖尿病;血糖;管理
Study on blood glucose management behavior and blood glucose control status in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TANG Limin
Department of General Medicine, Huayuan Road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Beijing 10019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blood glucose management behavior on blood glucose control in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Methods:120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observation group (blood glucose management behavior) and the control group (no blood glucose management behavior). Results:After blood glucose management,the levels of FBG,2hPG and HbA1c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High quality blood glucose management behavior has a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 on the glucose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and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Type 2 diabetes; Blood glucose; Administration
糖尿病是一種代謝性疾病,以慢性高血糖為特征,由遺傳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其患病率在全世界都在增加,部分原因是生活方式的改變使個體容易肥胖和超重。據估計,目前被診斷患有糖尿病的成年人中約有90%患有2型糖尿病[1]。盡管技術和制藥行業在不斷發展,糖尿病仍然是一個重大的公共衛生挑戰。眾所周知,隨著病情進展,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現微血管、大血管和神經相關并發癥,影響他們的生活質量。此外,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預期壽命較常人縮短,同時發生心血管疾病和認知障礙的風險增加[2]。先前的研究還表明,糖尿病患者患某些類型癌癥的可能性顯著增加[3]。因此,為了減少糖尿病的問題,除了常規藥物及胰島素的使用,血糖管理策略還包括生活方式的改變,如增加活動量和改善飲食結構。本研究旨在評估血糖管理行為對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我院就診的120例2型糖尿病確診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血糖管理行為)和對照組(沒有血糖管理行為)。觀察組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齡33~69歲,平均年齡(51.69±4.58)歲,糖尿病病程2~22年,平均病程(10.01±5.12)年;對照組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齡31~68歲,平均年齡(50.64±4.63)歲,糖尿病病程2~20年,平均病程(9.78±4.61)年。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糖尿病病程等資料中均沒有明顯差異(P>0.05)。納入標準:①均符合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②除外嚴重的臟器疾病及既往精神疾病史患者;③簽署書面知情同意書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藥物治療:給予對照組患者口服二甲雙胍進行治療。根據血糖水平調整藥物用量。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血糖管理行為,主要包括:(1)糖尿病教育:采用開展健康講座、糖友聯歡會等方式為患者普及糖尿病相關知識,以及持續高血糖的危害,使得患者引起對控制血糖的重視。(2)飲食指導:告知患者應保持營養均衡,注意少食多餐,且定時定量,飲食上盡量選擇低鹽、低脂、低糖的食物,一日三餐,營養搭配均衡,使患者直觀地清楚自己每餐的食物用量。(3)運動指導:對患者的各項資料進行綜合評價,包括年齡、病程、并發癥、合并癥等情況制定運動計劃,以有氧運動為宜,平均1周4~5次,每次30min以上。(4)用藥指導:根據患者的病情及血糖水平給予患者有效的降糖藥物,個體化血糖監測,囑咐患者定時、定量服藥,注意每一種降糖藥物的服藥方法及相關注意事項,并詳細交代患者發生低血糖時要注意補充能量。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糖控制情況,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FBG、2hPG以及HbA1c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對照組的FBG為(7.53±1.75)mmol/L,觀察組的FBG為(5.94±1.63)mmol/L,觀察組治療后FBG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對照組的2hPG為(11.93±1.30)mmol/L,觀察組的2hPG為(9.80±1.59)mmol/L,觀察組治療后2hPG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對照組的HbA1c為(7.53±1.40)%,觀察組的HbA1c為(5.94±0.63)%,觀察組治療后HbA1c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糖尿病被認為是一個主要的健康問題,不幸的是,它已經達到了令人擔憂的水平,迅速超出了統計預期。目前,全球有近5億人患有糖尿病,其中90%是2型糖尿病患者[2-3]。糖尿病的一個明顯特征是,2/3的糖尿病患者生活在城市地區,3/4的人處于工作年齡[4]。這些統計數據突出了糖尿病對全球整體健康的負面影響,表明短期和長期并發癥的巨大潛力,以及對受影響個體日常生活的影響。需要系統地全面改善糖尿病,包括所有受影響或有風險的人都可以使用的工具,以抑制糖尿病的流行。
在過去的20年中,2型糖尿病的治療在質量和數量上都有所提高。藥理學方法已得到顯著加強。因此,醫生對適用的藥物有不同的選擇。根據美國糖尿病協會2020年糖尿病指南,2型糖尿病的治療包括有關治療的預期療效、可能的副作用、成本和對體重的影響的具體標準,以及某些個體患者因素,如心血管風險、微血管并發癥和患者偏好[5]。近年來,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噻唑烷二酮類和二肽基肽酶4抑制劑的臨床應用急劇增加。盡管如此,盡管有這種顯著的藥理學改善,但ADA的《2020年糖尿病醫療護理標準》中包括一個單獨的部分,重點關注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從而改善整體健康狀況[6]。與二甲雙胍治療相比,除了更好的結局外,生活方式的改變還顯示出類似的風險降低。這些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可以通過飲食、運動和生活方式的調整在一定程度上進行預防和治療。目前,生活方式的改變仍然是最健康,理論上最簡單的建議,但是對于2型糖尿病患者來說,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適當的營養選擇是難以實現的。國際糖尿病聯合會已將超重或肥胖、飲食不健康、生活方式久坐不動和/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個體歸類為具有較強2型糖尿病易感性的風險類別[7]。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顯然會導致糖尿病的發展。因此,治療2型糖尿病的下一個合乎邏輯的步驟是采取預防措施,并在早期階段提供治療,包括習慣管理、定期體力活動和精神穩定性,以實現治療目標。
本研究表明,血糖管理后,觀察組患者的FBG、2hPG、HbA1c水平控制情況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優質的血糖管理行為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其中包括飲食指導及運動指導。
地中海飲食不斷被證明是2型糖尿病實際治療的寶貴貢獻者。堅持地中海飲食可降低HbA1c,降低心血管和冠心病的風險,改善糖尿病性血脂異常和體重減輕。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定期體育鍛煉與2型糖尿病患者更好的血糖控制相關[8]。在觀察性研究中,有氧訓練優于阻力運動,有氧和阻力訓練相結合比單獨有氧訓練效果更好[9]。另外,目前的系統回顧和薈萃分析收集了所有可用的隨機對照試驗,這些試驗提供了關于體育鍛煉計劃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響的數據。與無干預措施相比,有監督或無監督的體育鍛煉計劃可以改善血糖控制、體重、身體成分和血壓。
綜上,優質的血糖管理行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亞冬,馬立萍.醫院社區整體血糖管理模式對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5,18(4):439-442.
[2] 黃亞芳,孟召俠,馬明星.低碳水化合物飲食聯合動機性訪談對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減重和血糖控制效果的隨機對照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 2018,24(6): 154-155.
[3] 范麗鳳,欒秀香,鄭亞光,等.個體化飲食教育對糖尿病患者的干預效應[J].中國糖尿病雜志,2006,14(2):123-125.
[4] 劉彥君.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專家共識-糖尿病病人的教育與自我管理[J].中國全科醫學,2009,12(2C):10-11.
[5] 姬云濤,馬春芳,王云娥,等.家庭醫生式服務對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血壓聯合達標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6,19(19): 2328-2331.
[6] CRADOCK K.A.,óLAIGHIN G.,FINUCANE F.M.,et al. Behaviour change techniques targeting both diet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type 2 diabet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Int.J. Behav.Nutr.Phys.Act,2017(14):1-17.
[7] 郭曉蕙,樓青青.我國糖尿病教育的問題與思考[J].中華內科雜志,2011,50(1):6-7.
[8] 王自明,于海燕,邵華,等.糖尿病患者社區規范化管理干預效果評價[J].中國全科醫學,2018,21(25): 3128-3132.
[9] 鄧茜,張梅,黃正京,等.全國疾病監測點35歲及以上糖尿病患者管理現狀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6,37(9):1191-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