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山東華宇工學院副教授
山東省寧津縣有寧城和津城2 個街道、柴胡店鎮等9 個鎮、1 個鄉即劉營伍鄉,還有1 個省級經濟開發區,轄區面積是833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為48 萬,盛產五金機械、桌椅、實木家具、蟋蟀等,也有“中國民間雜技之鄉”的美譽。2021 年,寧津縣地區生產總值為273.76 億元,按可比價格(下同)計算同比增長8.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5.88 億元,同比增長8.0%;第二產業增加值123.84 億元,同比增長9.5%;第三產業增加值124.04 億元,同比增長7.2%。產業結構比例為9.5:45.2:45.3。
“3+X”產業體系初步建立。企業的發展促使寧津的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以電梯、健身器材、實木家具為主導的“3+X”新興產業體系初步建立。其中,五金機械方面的企業發展成為了寧津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首先,電梯產業逐漸從配件加工向整裝制造、舊樓加裝、售后維保轉型。富士制御、博爾特公司成功加入中國電梯協會設備與制造業專業委員會。截至2021 年5 月,寧津電梯品牌已經有2 個省級技術平臺,獲得10 多項省級榮譽。其次,在健身器材產業,寧津縣緊抓新舊動能轉換的契機,促進健身器材產業集群發展。2021 年,新增規模以上健身器材企業7 家,邁寶赫品牌成功打入北美市場且反響良好。與此同時,寶德龍正在加快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的建設,推進寧津健身器材企業轉型升級。在邁寶赫、寶德龍等企業的帶動下,寧津健身器材正在向大健康領域延伸,站穩國家體育產業新高地。最后,實木家具產業建設了綠色動能共享園區,走出了環保優先的轉型升級路徑。在萬華、斯可馨等龍頭企業的推動下,家具行業整合規范產業鏈條,打造私人訂制品牌,探索綠色發展道路,打造國內知名的家具之鄉。
產業集群進一步壯大。寧津縣專業人才、技術、信息和市場等諸多產業要素在內的特色優勢產業集聚區相繼建立,實現了特定空間范圍內的共享。寧津縣產業集聚度高、成長性好、環境優良、公共服務完善、發展帶動能力強的優勢和特點,拉動了寧津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近年來,寧津縣以推進先進制造業強縣建設為抓手,推動健身器材和電梯產業集群集聚發展,加快優勢產業鏈培育,深入企業積極宣傳各項惠企政策,以更大力度為企業紓困解難。寧津縣健身器材產業集群擁有體育產業類企業1014 家,呈現以商用健身器材為主,并向醫養康復、家用輕量化、智能化健身器材進軍的趨勢。
創新能力持續提升。近年來,寧津縣堅持新型工業化強縣的發展理念,全力打造實木家具、健身器材、機械裝備三大主導產業集群,建設科技創新型縣城。第一,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引進騰訊云平臺,以此為基礎建設了大數據中心,建成集智能創新、產品開發、人才培養、線上銷售為一體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了寧津的數字化、智能化發展進程。第二,積極打造南部科技園區。寧津的南部建設有以健身器材、制造業工業互聯網為標識的科技金融創新區,建設了健身器材產業大數據平臺和工業設計產業創新平臺,推動了創新創業共同體的創建,數字經濟服務綜合平臺的打造改善了寧津企業的創新生態環境。第三,龍頭企業爭先進行技術創新。工業化強縣帶動中小企業快速成長為龍頭企業。勝陽生活電器從生產代加工的中小企業成長為集產品研發、制造、銷售和服務于一體的科技創新型公司。邁寶赫公司建設的私有云項目,打造了數字附加工廠,提升了企業的存儲和計算資源利用率。企業的智能化轉型、數字化升級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近年來,寧津縣培育形成了實木家具、五金機械、現代農業三大優勢產業集群,是山東優質木制家具生產基地、山東實木家具產業基地、中國五金機械產業城、中國實木家具之鄉、山東電梯設備制造業基地、山東健身器材產業基地、全國食用菌產業化建設示范縣,正在成為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中國最大的小麥良種產業化基地。

2017—2021 年寧津縣地區生產總值(億元)

2017—2021 年三次產業增加值占GDP 比重(%)
五金機械產業蓬勃發展。作為中國五金機械產業城的寧津,僅在2021 年就新增7 家初具規模的健身器材企業,邁寶赫等龍頭企業更是把發展方向瞄準北美等國外市場。在開發市場的同時,企業不忘研發創新,寶德龍成立了健康裝備研究院,標志著健身器材產業向醫療康復領域的延伸,寧津縣健身器材產業集群化發展已經創中國之最。同時,寧津是長江以北最大的電梯及零部件生產基地,還是山東省健身器材產業基地和電梯設備制造業基地。富士制御、博爾特等龍頭企業起到了很好的引領作用,博爾特建設了電梯實訓基地和電梯零部件檢測中心,富士制御目前在舊樓加裝市場占有很大的市場份額,寧津的電梯產業正在占據后服務市場。
實木家具產業異軍突起。截至2022 年初,全縣有家具生產企業3000 余家,其中,規模較大的有58 家,直接從業人員近5 萬人,形成了實木家具產業示范園區等2 個家具園區、張大莊等7 個特色鄉鎮、雙碓村等180 個專業村的集群格局。實木家具產業,以寧津家具夢工場為引領,加快家具產業“五中心一平臺”建設,推動信息技術、產品設計研發、生產制造高度融合,融入智能家居理念,打造中國實木家具個性化定制生產基地。2021 年寧津縣加快家具發展中心建設,注重品牌高端化,提高產品競爭力。以寧津家具夢工場為引領,支持企業延伸服務鏈條,開展個性化服務、在線服務,打造中國實木家具個性化定制夢工廠。
現代農業穩中求進。全縣耕地面積84萬畝,其中基本農田74.2 萬畝。近年來,建設高標準農田15 萬余畝,新建、改建王世英村小泥鰍等標準化養殖場19 處,新增幸福等家庭農場15 家、益民種植等81 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大柳鎮生態循環產業園的建立也為農業發展提供了新思路,農業的高質量良性發展促使寧津縣被評為山東省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同時,寧津縣的一二三產業融合試點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時集綠泰產業園成為聞名全國的農村創業創新園區,柴胡店中鋼桑梁、保店金碩生態園等“新六產”項目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農業現代化建設取得成效。截至2021年底,寧津縣農業機械總動力達188 萬千瓦,較上年增長0.5%,農機化綜合水平已達到97%以上。拖拉機擁有量達到15200余臺,較上年增加146 臺,其中大中型拖拉機6791 臺,較上年增加21 臺,小麥聯合收割機2720 臺,玉米聯合收獲機械1946 臺,各類小麥玉米精播機9245 臺,較上年增加11 臺。小麥生產已實現了全程機械化,玉米機收、高效植保無人機飛防作業和秸稈綜合利用等節本增效技術的推廣應用,均有較大幅度增長。
工業在低基數下實現高速增長。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有168 家,完成工業總產值123.98 億元,同比增長24.78%;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速達13.50%。實現營業收入116.78 億元,同比增長27.59%;實現利潤總額6.05 億元,同比增長7.03%。其中制造業實現營業收入115.3 億元,同比增長27.72%;利潤總額5.37億元,同比增長8.42%,制造業利潤率達4.66%。
工業結構漸趨優化。規模企業中電梯制造業規模持續高速擴大,實現營業收入6.56 億元、同比增長39.08%;健身器材制造業實現營業收入16.37 億元、同比增長31.81%,利潤總額1.32 億元、同比增長43.15%。高新技術企業57 家,產值增速達26.70%,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23 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總產值比重達38.54%。從產業行業來看,“361”強縣產業拉動作用明顯。電梯、智能裝備、專用機械設備、高端零部件、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產值分別同比增長32.03%、63.45%、29.51%、18.09% 和15.27%,分 別拉動經濟增長2.05、1.00、1.61、2.71 和3.22個百分點。
在目前全國都在推動產業融合的背景下,寧津縣城鄉產業實現深度融合是縮短城鄉收入差距的主要途徑。我們應捋順城鄉協同發展的規律,優化城鄉產業結構,打通城鄉產業融合的經脈。基于寧津縣城鄉產業融合的現狀,本文提出以下建議:
加強城鄉產業融合政策扶持。國家政策的支持是城鄉產業融合的方向標,在宏觀層面上,國家可以在農業產業化、城鄉發展一體化以及農業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出臺一系列可落地、具有操作性的指導性意見或政策措施,寧津縣也需要把握住政策扶持機遇以促進城鄉產業深度融合的健康發展。簡言之就是發放政策紅包,給以全要素保障。相關部門要加強與兄弟縣市的技術經驗交流,同時加強內部聯動,開展鄉鎮間的技術交流,汲取各方成功的經驗做法,更好地推進城鄉產業融合,解決信息不對稱和技術水平低的現狀,促進寧津縣內經濟的均衡發展。
發揮優勢產業的帶動作用。結合寧津縣產業發展現狀發現,雖然該縣的城鄉二元結構不是很明顯,但是其整體城鄉產業融合水平并不高。在寧津縣實現城鄉產業融合的過程中,建議借鑒其他縣市的成功做法,因地制宜,充分發揮五金機械、實木家具等優勢產業拉動內需。隨著縣城周邊土地及人力成本的提高,目前越來越多的電梯配件及健身器材企業下沉至鄉鎮及農村,因此基礎設施的建設是寧津縣城鄉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保障。下一步,建議充分發揮產業融合的空間輻射效應,做好鄉鎮經濟發展的全產業鏈支持,打造鄉鎮經濟發展平臺,培育鄉鎮經濟發展特色,促進縣域產業培育,推動城鄉產業融合。

寧津縣“361”產業增長速度(%)
挖掘打造鄉村優勢產業集群。寧津縣地理位置優越,具有得天獨厚的農業發展優勢,現在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的加速期,我們應群策群力保持農業的高質量發展。在農業現代化進程中,國家在政策上對魯西北地區這一糧食主產區給予了政策支持,寧津縣應利用好地理優勢和政策優勢,打造農業優勢集群,助力鄉村振興。具體做法上,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式:一是培育特色產業,結合張莊黃金梨、時集紅提葡萄等特色農產品種植基地,開發鄉村采摘旅游,激發農業生產的活力,實現農村經濟業態的轉型升級。二是打造專業人才隊伍,挖掘農產品的深加工,通過農產品的深加工提升農戶的經濟效益,拉長農業產業鏈,提高農民收入,進一步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優勢產業集群的形成有利于打通城鄉融合產業鏈,從而實現寧津現代農業的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