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本刊編輯部
提問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課程實施要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創設豐富多彩的學習情境,促進學習方式變革。情境教學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在一個完整、真實的問題背景中產生學習的需求,并通過學習共同體中成員間的互動、交流,憑借自己的主動學習、生成學習,親身體驗從識別目標到提出和達到目標的全過程。如一名教師在執教小學四年級《爬山虎的腳》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的腳的樣子,帶領學生進行實地觀察,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作者觀察之細致、描寫之生動準確。但相對于語文教學,有些學科實施情境教學比較困難,讓教師感到困惑。
相信每位教師都對情境教學有獨到的理解并付諸過實踐。請您結合自己的學科教學,列舉一則成功的課堂情境教學案例,并談談您認為理想的富有價值的課堂情境教學是怎樣的?您是怎樣不斷嘗試進行情境課堂教學的?
——遼寧省沈陽市和平區一教學校長
除語文教學需要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外,數學學科同樣也需要情境教學。在教學實踐中,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課程理念中指出,要“引導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可見情境教學的重要性。執教《數據的表達》一課時,在課堂伊始,筆者出示了課前調查好的一位同學的數據:12,163,60。讓學生猜一猜可能是班上的哪位同學。此情境的創設,學生非常感興趣,因為這是他們身邊真實的數據,為了猜出與數據相符的同學,他們很快進入新課的學習,并且他們還能從中體會到本課的核心:數據會說話,簡簡單單的幾個數據后面隱藏著信息。
“活動”是情境教學的一個基本要素,是學生素養和個性發展的根基,也是對“以學生為主體”的一個承諾。如在教學《負數》時,筆者設計了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正負數的情境。有的學生用走路的形式,以一棵樹的位置為分界點,往東走2米記為+2米,往西走2米就記為-2米;還有的學生利用學校的假山和假山下的小水坑,以地平面為分界點,假山在地平面上5米記為+5米,小水坑在地平面下0.4米記為-0.4米。在情境中,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思考、歸納、交流等活動,進一步理解了正負數是意義相反的兩個量。
新版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注重情境素材的育人功能。在教學《負數》時,學生自己收集到了很多關于負數的歷史資料,像我國三國時期的學者劉徽在正負數概念上的重大貢獻、13世紀數學家創造的表示負數的方法、國外對負數的認識過程等,學生從中了解到:2000多年前,中國人不僅開始使用負數,并且對正負數已經有了很深刻的認識,這在世界上是首創!在情境中,學生進一步感悟了負數的本質特征,了解了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同時也激發了民族自豪感。
新版數學課程標準還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而創新意識不是教師教出來的,很多時候是在學生的合作交流碰撞中產生的。如在學習了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后,筆者讓學生用1平方厘米去測量課桌的面積,引發了學生激烈的討論:“平方厘米太小了。”“有沒有大點的單位呢?”“學長度的時候比厘米大的單位是分米,面積這里有沒有平方分米呢?”……在教師營造的語言情境中,學生通過交流補充,“新”的面積單位“平方分米”出現了,而這正是埋下了一顆“創造”的種子。筆者相信,這顆種子今后一定會發芽、開花、結果 。
(河北省威縣教育局教研室 姜永春 )
情境教學在以往的語文課堂中并不少見,如導入新課時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動機、閱讀文本時創設自然情境豐富審美體驗等。新的語文課程標準頒布,強調“增強課程實施的情境性和實踐性,促進學習方式變革”。筆者認為,新課標理念下的情境在教學中不是某個環節,而是貫穿整節課甚至整個單元;情境不只是單一的生活圖景或游戲環節,而是與學習任務、學習資源等進行整合,使語文知識和能力變為語文素養的任務情境,具有整體性。
在統編教材的綜合性學習中,可以根據單元主題和語文要素創設大的任務情境,并在大的任務情境下設置連續而遞進的子任務,從而完成整個單元的學習。
以統編教材五年級下冊綜合性學習“遨游漢字王國”為例。本單元主題為“遨游漢字王國”,語文要素包括:感受漢字的有趣,了解漢字文化;學習搜集資料的基本方法;學寫簡單的研究性報告。內容分為“漢字真有趣”和“我愛你漢字”兩個板塊,均以“活動建議”和“閱讀材料”的形式呈現。
教材中的閱讀材料有體現漢字趣味的字謎、諧音、形聲字,也有體現漢字文化的甲骨文、書法介紹,活動分別是搜集有趣的漢字、對相關的漢字進行調查研究。根據單元內容,筆者創設了一個“遨游漢字王國”的任務情境:在漢字王國里,有體現漢字趣味的樂園,如字謎樂園、諧音樂園,也有體現漢字文化的場館,如甲骨文展覽館、書法藝術館……學生既可以遨游已有的樂園和場館,也可以創建新的樂園和場館,在此過程中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中的閱讀材料和活動建議,在真實的任務情境中完成整個單元的學習。
以“漢字真有趣”為例。首先由教師帶領學生遨游漢字王國中的字謎樂園、諧音樂園等。漢字樂園的活動豐富多彩,如形聲字樂園中的“有趣的形聲字”“形聲字聽寫大會”,諧音樂園中的“諧音的秘密”“用歇后語夸一夸”等,讓學生感知漢字的特點,又初步感受到漢字的趣味,從而產生自主創建新漢字樂園的欲望,如“飛花令樂園”“繞口令樂園”等,進而自然而然進入教材中的“活動建議”。創建新的漢字樂園,需要搜集資料,此時,教師要相機指導學生怎樣通過不同途徑精準搜集需要的資料,把搜集資料的具體方法轉變為綜合學習的能力。
總之,本單元以“遨游漢字王國”為任務情境,整合了學習情境、學習任務、學習內容、學習評價,是一以貫之的大情境,是可以推動學習活動的真情境。學生在這樣的任務情境中,積極性更高、參與性更廣、互動性更強,變“要我活動”為“我要活動、我愛活動”,真正把語文要素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
(重慶市江津區雙福第五小學校 肖春梅)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課程實施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創設豐富多彩的學習情境,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教學情境來源于真實生活,學習任務來源于實際問題,情境教學既可以解決現實問題,又可以增強學生的體驗感,讓其保持學習的樂趣。
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四課《中國美食》主要講述了十一種中國美食,讓學生了解中國美食,同時了解制作食物的方法,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感情。筆者在教授這篇課文時采用情境教學法,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學語文,同時更高效地實現教學目標。
導入生活情境,談話中開課。開課伊始,筆者借用“民以食為天”這句俗語開頭,詢問學生喜歡什么美食。一提到美食,學生們踴躍發言,表達欲強烈。而后筆者展示了中國種類繁多、各具特色的美食圖片,并播放相聲《報菜名》片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帶領學生走進課文《中國美食》,了解中國的美食文化。這樣,既激發了學生對美食的濃厚興趣,又為后面的識字教學順利開展做了鋪墊。
創設購買情境,清單中識字。教學中,筆者先指導學生把美食名稱讀正確,再引導學生把這些美食分為菜肴和主食兩類。通過生活中的豐富資源,創設一個購買食材的情境,把食材列入購買清單,帶領學生弄清楚應去的購買區域,如菠菜、茄子、蔥和蘑菇要去蔬菜區買,豆腐要去豆制品區買,羊肉、雞鴨肉和魚要去家禽水產區買。在學生朗讀清單上的食材名稱時,筆者還通過動畫演示食材放入購物籃中的情境,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
動手實際操作,烹飪中識字。在情境教學中運用合適的工具來展現教學內容,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增加師生互動的趣味。教授本課時,筆者先從一道涼拌菠菜開始,準備燙好的菠菜和調料,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涼拌菠菜,體會烹飪的樂趣。接下來,讓學生扮演小廚師制作涼拌金針菇,再由“拌”這個形聲字引出各個菜品的烹飪方法“煎、煮、燉、爆、燒、烤”,并集中識字。通過播放講解烹飪方式的精美視頻,讓學生了解火字旁“燉、爆、燒、烤”和四點底“煎、煮”的區別。在模擬上菜時,播放歡快的音樂,讓課堂充滿游戲的趣味,并讓學生從中體會到識字的成就感。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了解了各種烹飪方法,同時完成了生字的學習。
布置親子活動,生活中學習。情境的創設不僅要從生活實際出發,而且要從生活實際中尋找合適的途徑引導學生參與、互動,“學以致用”。課堂教學中,筆者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化身小廚師,用提前準備好的橡皮泥制作餃子,學習包餃子的方法。課后又安排親子活動,讓學生們回家和父母一起包餃子、煮餃子、吃餃子,并在班級群中分享照片和視頻。
總之,本課教學,筆者充分運用情境教學法,通過實物展現、動畫演示、播放音樂、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強了學生的體驗感,讓其在創設的情境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武漢市光谷第六小學 彭銀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