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中華民俗文化是民間文化的主體,是中華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豐富多彩、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充滿生命力的傳統文化中,女性文化是不可或缺、不可分割,占有重要地位,起重要作用的組成部分。其閃耀在中國歷史文化的河流中,是民族精神和人民生活面貌的真實寫照。人類的全部歷史本身就是由兩性共同演繹的劇本,在衣食住行、生產勞動、婚姻禮儀、生育繁衍等各個方面,女性因其生理特征和獨有的天性,成為民俗生活的主體。
人類誕生后,婦女首先起到了主導性作用,成為文明的開創者。在漫長的原始社會母系氏族階段,在婦女的主導下,文明因子和要素不斷被積累,為后來文明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女性也是文明延續和傳承的重要守護者;在男耕女織的封建社會,絲織、印染等行業都以婦女為主力;在民以食為天的飲食文化中,婦女以其靈巧的雙手烹飪美食,在飲食文化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女性在文化中的創造力和貢獻的光輝,照亮了文明的進程,滲透著人文精神和智慧。
中華文化中的女性文化有其獨特和璀璨的一面,培養出了中華女性特有的勤勞智慧、溫柔善良、堅韌寬厚等美好品質。如今,多元化的生存狀態和角色身份已成為當今婦女的主流。婦女,真正起到了“頂起半邊天”的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婦女是人類文明的開創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在各行各業書寫著不平凡的成就。”推動婦女走在時代前列是新時代文明發展的內在要求,推動婦女解放和發展是現代文明進步的標志和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