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改委、教育部等7部門近日聯合印發《智能檢測裝備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 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 年,智能檢測裝備創新體系初步建成,突破50種以上智能檢測裝備、核心零部件和專用軟件。
智能檢測裝備作為智能制造的核心裝備,是“工業六基”的重要組成和產業基礎高級化的重要領域,已成為穩定生產運行、保障產品質量、提升制造效率、確保服役安全的核心手段,對加快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隨著智能制造深入推進,智能檢測裝備需求日益增加,新技術新產品競相涌現,產業呈現快速發展勢頭。但總體來看,我國智能檢測裝備產業仍存在技術基礎薄弱、創新能力不強、高端供給不足等問題。
《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年,智能檢測技術基本滿足用戶領域制造工藝需求,核心零部件、專用軟件和整機裝備供給能力顯著提升,重點領域智能檢測裝備示范帶動和規模應用成效明顯,產業生態初步形成,基本滿足智能制造發展需求。
在深化行業應用方面,《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年,推動100個以上智能檢測裝備示范應用,培育一批優秀場景和示范工廠,深化智能檢測裝備在機械、汽車、航空航天、電子、鋼鐵、石化、紡織、醫藥等8個領域的規模化應用。
《行動計劃》提出了產業基礎創新工程、供給能力提升工程、技術裝備推廣工程、產業生態優化工程等四大重點工程。在政策保障方面提出,提出落實首臺(套)示范應用、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等政策;發揮國家產融合作平臺作用,鼓勵地方探索實施“科技產業金融一體化”專項和“補貸?!甭搫釉圏c;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股權、債券等方式開展直接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