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能源集團神東煤炭技術研究院“一種熟化劑及其在促進礦區排土場生土熟化中的用途”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發明專利授權。
土壤從上到下分為耕作層、亞耕層、心土層和底土層。一般農民稱耕作層土壤為熟土,亞耕層土壤為半生半熟土,心土以下的土壤叫做生土。所謂生土,即不成熟的土壤,此土壤營養物質含量很低,有待進一步培育和發展。礦區排土場的主要成分由剝離土層中的廢棄物、巖土層、表土堆積而成。排放過程中,表土受到反復碾壓,土壤結構遭到破壞,其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與自然土壤差別較大,土壤尚未熟化,速效養分含量低,屬于“生土”,其上植被生長狀況差,無法充分發揮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因此,促進排土場土壤熟化進程成為促進礦區生態復墾的重要手段。
目前,排土場復墾技術包括工程措施、化學措施和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主要為客土覆蓋法,即將采礦過程中的巖土層覆蓋于排土場表面,此法依然涉及生土熟化問題,且費用昂貴?;瘜W措施包括施用化肥,而長期施用化肥不僅成本高、效果差,而且會破壞土壤結構,引起土壤板結酸化。生物措施包括栽植先鋒植物,但效果較慢。目前應用的菌根真菌技術,主要利用菌根真菌與植物共生的原理,增強了植物吸收養分的能力。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該發明將綠色木霉菌的解磷解鉀功能和古龍酸母液的促進綠色木霉菌快速繁殖功能以及釋放土壤養分的性質(古龍酸母液中含量的大量的低分子量有機酸能夠通過酸解作用和螯合作用將排土場土壤中的速效養分釋放)結合形成協同系統,同時還可以利用玉米秸稈作為排土場土壤有機質的外源補充和綠色木霉菌的載體,通過各組分的相互配合促進排土場生土熟化進程,不斷將排土場生土的養分釋放,為植物生長提供充足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