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鴻
近年來,廣大農村黨員對黨課的要求越來越高。講授者要把農村黨課講好,講出效果,達到預期目的,就要從實際效果出發,做好“四個預設”。
講授者在農村講授黨課時,面對的授課對象必然不同于機關事業單位的黨員干部。有些農村老年黨員,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所以在給他們講黨課時,一定要針對授課對象的特點因人制宜。一方面,要力求通俗易懂,講授者可以運用農村黨員能夠理解的語言甚至方言進行講授,加之運用鮮活的、生動的發生在農村的例子進行比喻和解釋。另一方面,要理解農村黨員尤其是老年黨員對過去歷史的深厚感情,講授者可以運用啟發引導的方式,帶著他們回顧改革開放40多年的輝煌成就,充分感受新時代新征程我國發生的巨大變化,促進其思想與行動的與時俱進。
講授者給農村黨員講黨課,不僅僅是簡單解讀黨的最新理論,或者傳達各級黨委的中心工作和重要會議精神,關鍵在于所講的黨課在思想上給了這些黨員什么啟迪?在行為上要達到什么效果?舉例來說,講授者給農村黨員講黨史,不能僅僅像講故事一樣,重點講幾個歷史片段,而是要圍繞一個主題展開講。比如,講授者講黨的初心使命這一課時,講課目的是讓農村黨員理解因為中國共產黨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所以才能一次次地克服艱難險阻,取得輝煌成就,從而水到渠成地引出結論——每名黨員入黨的時候都有一顆初心和一個使命,這就是入黨的動機和目的,進而激勵農村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牢記自己的身份,一生都要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
由于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不平衡,一些農村地區在組織上黨課時,設備條件仍有待改善。比如,講課會場沒有投影儀、音響等設備。所以講授者去宣講之前,一定要提前聯系溝通,問一下當地的情況,做好相應的準備,避免出現如講授者精心制作了PPT,剪輯了視頻音頻,結果到宣講地后,發現沒有播放設備,不知道如何開講之類的問題。所以,黨課宣講一定要提前做好設備預設。講授者在沒有相應設備的情況下,要及時靈活轉換授課方式。比如,黨課現場沒有話筒或者話筒效果不好,講授者就需要依靠高亢的嗓門和洪亮的聲音進行授課。如果講授者沒有高亢的嗓門和洪亮的聲音,那么必須隨身攜帶“小蜜蜂”這樣的移動音響,從而以不變應萬變。
農村黨員文化層次參差不齊,如果講授者講課不生動,缺乏吸引力,那么這些黨員難免會開小差,導致“上面開大會,下面開小會”,甚至一些紀律規矩意識淡薄的黨員會直接離場。這種情況提醒講授者,一定要做好授課場景預設。講授者除了要做到備課充分、講授精彩以外,關鍵是要有氣勢,能控制得住場面。對一些思想開小差的授課對象,講授者要主動及時進行提醒和教育;對授課對象擅自離場等不遵守課堂紀律的行為,講授者要及時進行紀律規矩教育。農村情況有時可能相對復雜,一些黨組織軟弱渙散村更是矛盾重重,講授者有必要提前準備突發事件應對預案。比如,在授課過程中突然出現有人要反映問題或表達訴求的情況,講授者應先穩定當事人情緒,強調課堂紀律,確保講課順利進行,等到課后再以適當形式引導其通過正當的渠道和形式反映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