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秀瑩(著名作家):
廣闊而幽深的審美視野,敏銳而犀利的文學眼光,強悍而博雜的閱讀能力,因為罕見而彌足珍貴的膽識與孤勇,當然,還有對文學發自內心的強烈而執著的熱愛,令“一個人的排行榜”早已打上獨屬于王春林的精神烙印——這烙印如此深刻如此鮮明,它見證著中國當代文學現場的風起云涌與水落石出,它詮釋著我們時代生活的精神秘密和心靈地圖。從這個意義上,一個人的排行榜,其實不只是王春林一個人的排行榜。一個人的排行榜以其獨特而強烈的個人氣質,參與書寫并且積極構建著我們這個時代的審美公約和精神底色。它是在場的及物的,鮮活蓬勃而富有無限敞開的可能。
楊 遙(山西省作協副主席):
春林老師的《一個人的小說排行榜》像一支雄赳赳氣昂昂的隊伍,在眾聲喧嘩的年底格外耀眼而溫暖,它既重名家,又不菲普通作者;它盡可能包容,又寶劍般犀利;即使面對各種機構團隊的排行榜,《一個人的小說排行榜》也具有非常強的辨識度,它常常使我想起大戰風車的堂吉訶德,也使我想起曠野中的激情高歌者。春林老師連續多年做這件事情,展現出一位評論家的良知、眼光、毅力、果敢、勇氣、寬廣……我喜歡《一個人的小說排行榜》,珍視《一個人的小說排行榜》。
魯順民(《山西文學》主編):
王春林教授堅持十多年的年度小說排行榜,具有持久的影響力,已遠遠不是“一個人的排行榜”,乃是在學術眼光的觀照下,以文學情懷進行巡檢,以史的角度深入思考,親臨當下文學現場,關注中國當代文學一線作家創作動態,進行的另一場文學經典化典禮。“謬種”流傳,意義深廣。
喬 葉(著名作家,北京市作協副主席):
年末的文學排行榜總是熱鬧得讓人目不暇接,多是各種平臺各種標準的集體評議,因此王春林的“一個人的排行榜”就格外出挑。既是一個人,那便是孤勇者。這也決定了審美尺度的“王春林化”,意味著他固然要納入眾人所見,更要擇取眾人所不見。意味著固然會被贊譽,也會被指摘。但這一切儼然都在他的胸襟之內。他曾說:“知我罪我,任由笑罵。”可見一斑。自信的判定建立在充分閱讀之上。他以有口皆碑的勤勉勞作和寬闊視野打造出了一道具有鮮明個人標識的文壇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