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領域的人工智能(AI)是使用機器學習模型搜索醫療數據,發現洞察,從而幫助改善健康狀況和患者體驗,人工智能正迅速成為現代醫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期“醫學新進展”欄目中由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李靚璐等作者撰寫的《人工智能在早期胃癌診斷和治療中的應用現狀及未來展望》一文,就進一步了解AI在胃癌發展各個階段的相關進展作一綜述。AI系統輔助消化內鏡同時結合了計算機強大的學習能力、運算能力以及內鏡專家的診斷能力,在胃癌發生的各個階段均大幅提高了診斷的準確性及效率,極大地避免了內鏡醫師在診治過程中的主觀性偏倚。相信在不久的將來,AI輔助消化內鏡檢出早期胃癌可以越來越普遍地應用于臨床,為患者提供更加個體化、精準化以及高性價比的治療。另一篇由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侯世威等作者撰寫的《下肢機器人輔助腦卒中患者下肢運動功能康復的研究進展》一文,從3個不同角度對機器人輔助康復進行綜述:下肢機器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類型,下肢機器人輔助治療的實現以及曾經使用過的機器人設備所針對的感覺運動路徑。以期下肢機器人可以更好地輔助治療師進行常規手法治療,減少治療師的體力勞動以緩和治療師不足的矛盾,同時可以對患者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加速患者功能障礙的恢復,為患者及家庭減輕負擔。
肺癌發病率目前居世界惡性腫瘤首位,其中非小細胞肺癌(NSCLC)占全部肺癌患者的80%~85%,晚期NSCLC患者預后較差,5年總生存率不超過5%。本期由威海市中心醫院邢淑靜和滑蘭蘭撰寫的《罕見RET融合及MET擴增雙突變的肺癌腦轉移1例》一文,該病例為肺癌腦轉移患者,經基因檢測后證實為原癌基因(RET)擴增及間充質上皮轉移因子(MET)融合雙基因突變,罕見發生。治療上采用克唑替尼和卡博替尼兩種靶向藥物聯合治療,結合全腦放療,目前達到了臨床部分緩解,雖然治療期間出現輕度皮疹,但總體耐受,目前臨床獲益,可為驅動基因雙突變的晚期NSCLC患者提供治療思路。針對RET融合及MET擴增雙突變的晚期NSCLC患者的治療,尚無大型臨床試驗數據支持,如突變豐度與靶向藥物劑量的相關性、雙靶治療同時帶來絡氨酸激酶抑制劑不良反應的疊加等問題需要進一步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