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苗苗,栗俊廣,張艷艷
(鄭州輕工業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隨著經濟不斷發展,社會對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人員要求逐步提高。學校為培養學生掌握食品科學、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藝學、食品工廠設計與環境保護、食品標準與法規知識和食品安全學檢測等相關技能,在相關教育管理體系中積極響應教育新理念,新方式,新方法。生產實習是將在課堂上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實踐進行有效結合的重要途徑,是一門必修的實踐課程,培養解決產品開發及開發過程中質量與安全管理、檢測的實際問題。為提高教學服務質量,激發學生興趣,學院通過組織生產實習進行了科學研究的初步訓練。
針對生產實習在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存在的實習基地匱乏、學生實習差異大、帶隊指導教師少、學生實習質量低和具體實施效果差等相關問題,通過完善考核評價方式,綜合管理學生實習過程,構建“了解實習-明確目標-生產實習-實習匯總-畢業設計”模式,使學生能夠逐步完成教學實踐任務,達到符合公司和社會在食品領域所需要求,為專業培養應用型人才開拓出新的教學模式。
學生學習完課程體系中的學科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后,在生產場地親身感受和體驗工廠化生產實施、經營模式和企業文化,這種生產實習方式對后續實驗研究和畢業設計撰寫奠定了基礎,學生能夠就食品領域的工程知識進行討論和交流,使其能夠更加嚴謹地撰寫食品科學與工程領域的實習報告、畢業論文和課程總結,有利于思維的建設以及提高實驗操作的準確性,培養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能力,不斷適應社會發展。
在生產實施實習中,學生需在多學科背景下的課題中擔任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個體角色,與工作中的其他成員協同配合共同完成實習目標和任務。學院對學生加強管理,合理運用思政育人方式,引導學生培養職業道德、綜合專業素養及為人民、為社會、為祖國的無私精神,以發展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相關技能和產業為目標,積極配合完成專業的相關培養計劃。
食品專業的學生實習基地一般為社區的營養與食品安全服務部門、食品生產企業、衛生局、發酵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但好的實習單位較少大批量招人。近年來,學校擴招導致在生產實習中過于追求形式,企業間的競爭和產權保護意識也對實習生存在偏見[1],這也導致了能較好地培養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的實習基地比較匱乏。學生在好的工作單位所學習的專業實際操作比批量流水線型工作單位所學到的實際操作豐富,所以不同學生之間在生產實習上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學生實習時間相對較短,在進入企業后,企業為追求利益最大化,分配給學生的任務和工作一般較為固定,學生學到的專業技能相對比較單一,不能全方位地對課堂上所講解的理論知識進行有效應用。
食品專業學生進入生產車間和安全監測單位實習時,接觸的工作內容和環境單一,不能很好地發揮專業優勢,有可能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低下,學習效率差。部分學生為應付學校考核,只注重實習報告的形式書寫,沒有進行實質的學習也會導致實習成效差。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從多個角度闡釋了教師工作的意義與價值、素質與修養[2]。同樣,指導教師在生產實習中有主導作用,對學生有著重要意義。但帶領學生進行具體實習的指導教師較少,且很少有具體生產企業或工廠工作的經歷,對各公司的不完全了解使學生吸收不到建設性意見,在具體指導學生專業性問題上執行力相對薄弱。
各大高校在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對生產實習的考核力度不夠大,與實踐操作相比更加注重理論知識。學生實習基數大,學校為全面照顧學生,對其進行評價時包容度大,評價內容模糊。校外基地實習時,學校對于學生的管理和內容具體工作學習指導困難。
針對學生最終提交的實習報告和日志進行考核評價的方式不夠嚴謹,部分學生實習報告中所書寫的儀器原理和實際操作方法相似度高,總結感悟不理想。教學考核體系的不完善,使學生沒有明確生產實習的重要性,發揮主觀能動性,及時吸取實踐知識,在實習期間的具體表現也無從考據。
生產實習基地的建立要從食品專業的實際需要出發,充分體現實效性,并以現代化加工技術及發展趨勢為導向,充分體現先進性[3]。積極促進學校和優質企業高效合作,構建長期穩定的實習基地是學生生產實習的保障,多與其他同專業高校進行資源交流,搭建學校自己的信息網,以確保學生能夠最大程度地在生產實習中學習有用知識。深化產教融合,建立校企共建共管合作模式,培養應用型學生、應用型教師,為合作企業招聘提供人員保證[4]。
3.2.1 基礎專業知識與實踐的學習
對進行生產實習前的先修課程進行重點強調,培養學生相關理論技能和生物化學基礎實驗操作能力,使學生了解專業操作特點和任務,掌握實操過程中的基本方法,引導學生提升實驗技能。正確的教學對學生的文獻檢索、實驗設計、具體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在對基礎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熟悉后,進入生產實習基地更容易快速上手。
3.2.2 實習教育與安排
為學生整理生產實踐手冊,在正式實習前1周對學生進行培訓,交代注意事項,明確實習任務,書寫每日的工作內容和學到的知識技能實習日志,提前告知考核方式和需要掌握的技能,以便學生學習時能夠加強記憶,劃分小組,使學生能夠互相督促,互相鼓勵。實習方式是采用基地現場實習、虛擬仿真實驗等形式進行。現場實習分為集中實習和分散實習,集中實習安排在第7學期,由教師領隊,學生跟班實習。分散實習由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在居住地相關企業和機構完成,并提交實習證明。實習過程中指導教師需要全程指導,對于學生的疑惑給予專業性意見和指導。校內虛擬仿真實驗由教師組織集中完成,使學生能夠對生產實習的操作和設計深度掌握并加深記憶。
3.2.3 優化實習內容與質量
進行生產實習時,實習內容一般為企業安排的工作,實習內容較單一,不能夠多方面的豐富理論知識,需要盡可能地提高實習效果。要求學生各自了解實習企業概況,熟悉企業技術和安全規則,學習生產工藝流程、生產設備構造及原理,明白車間和工廠的相關布置,了解產品質量管理體系,加強防火、安全和環保意識。生產實習是學生整體專業綜合的實訓,要求學生認真及時完成。對于不同的實習基地,遵循“最大效率的學習專業技能”原則,按時記錄總結實習內容,學會思考和歸納。對學生采取“線上指導,線下實操”模式進行指導,在工作期間遇到問題及時線上詢問指導教師,線下及時實操練習。
增強企業、指導教師及學生之間的溝通與自身管理,以提高生產實習的實踐效果,是成為國內各大高校進行實踐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5]。所以,學生、指導教師和學校也應進行合理的管理。指導教師在學生實習時需要根據所在學院對專業的要求制定符合學生的實踐要求,及時監督學生情況,加強思想道德品質相關教育,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及時給予幫助,與企業和學校及時溝通。實習結束后,整理學生的提交材料,歸納學生課程目標完成情況,并書寫相關報告。最后將學生實習表現、實習成績、實習報告等資料存檔,幫助后續查詢。學生實習期間定期匯報,線上及時管理。
3.4.1 豐富考核內容
生產實習考核時應全方位考核,評定“優秀實習生”,考核從實習紀律、表現、日志、報告等多方面進行成績考核的相關評定。實習紀律強調學生需要服從指導教師和所在生產企業的管理和規章制度,按照要求撰寫實習日志和實習報告,并及時提交。實習日志需要學生誠實記錄實習期間的相關內容與所學知識技能,如車間相關工藝流程及關鍵控制工序的、相關車間生產設備的操作、所學儀器及實驗方法的原理、實習中遇到的問題等,可文字表達并配圖敘述,要求內容不能少于2 500字。旨在引導學生如實記錄實習內容,通過文獻查閱與他人及時交流學習,解決在生產實習中的遇到的疑問和困惑,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品德。實習表現要求學生明確實習內容和要求,能夠正確合理的安排時間,并與他人團結協作完成實習任務,熟練掌握虛擬仿真軟件基本原理和操作過程。旨在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和團隊協作能力。實習報告強調撰寫嚴謹、表達的邏輯思維清楚,針對實習過程中不同情況下遇到的問題提出自己的建議,總結經過生產實習后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未來前景,表達自己的專業價值觀及對個人的具體職業定位,不少于3 000字。
實習日志、實習表現、實習報告成績分別占總評成績的30%,10%,60%,評分標準為90~100分為優秀,80~89分為良好,70~79分為中等,60~69分為及格,60分以下為不及格。評分的標準結合遞交材料從對企業管理模式和企業文化、虛擬仿真軟件等熟悉度,對實習基地或公司在專業知識延伸、工廠管理能力、價值觀、就業觀和個人職業定位等方面的影響認識深刻度,學習和工作態度,團隊協作和實習日記完整情況,對實習過程中的相關工藝流程及儀器設備操作掌握情況,對車間、工藝及產品質量因素和解決方案了解度等方面進行考核評分。
3.4.2 完善考核方式
基于培養符合專業特色,滿足專業需求的人才,更加公平的考核實習學生,制定全方位的評價標準。實習進行一半時,學生提交部分考核材料,學校和企業根據學生提交的實習材料對其進行評價和指導,使學生在后續實習過程中進行改進和學習。劉穎等人[6]建立校企“雙師型”教學團隊的方式有所啟發,在實習完成時,企業可以率先根據表現進行評定,然后學校對個人和小組根據生產實習要求和目標進行考核評分,學校對分配好的學生小組進行考核可以調動學生積極性,互相監督以提高實習效率,在此基礎上學生互評結果可作為輔助參考,以確保學生成績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完備的生產實踐體系有助于提升整體實習質量,需要注意以下3點:第一,發展更多具有優良教學指導能力、豐富實踐經歷的專業技術過硬教師,提升整體師資水平,培養職業品質優,責任心強的師資隊伍,建立完善的教學體系。第二,加強學校與企業溝通,使學生多接觸新型設備,學習最新研究設計方法。第三,不同的實習企業采用不同的實習要求,針對性幫助學生在不同工作單位上提高成績。例如,在食品與藥品質量監督管理部門實習的,著重要求食品安全檢測的學習,明確氣相色譜、高效液相色譜等精密儀器的操作原理,熟悉檢測方法;在純凈水、啤酒、相關食品制備車間實習的學生嚴格要求工藝流程及操作過程的學習。
在學校學習的理論知識可以通過生產實習得到運用,在生產實習中存在的問題,通過構建嚴格教學實踐方案、制定管理制度、完善考核評價方式等具體方案進行相應改進和研究,及時跟進落實。優化完善了傳統考核形式和內容,通過提出的學生互評、學校企業雙評、定期匯報等特點更進一步提高了考核公平性。生產實習為后續研究和論文起到重要作用,期間也積極鼓勵學生在生產實習時提早準備畢業設計的開展和書寫。通過優化實習條件進行實踐研究,增強學生興趣和主動性,培養全方位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技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