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楠,單莉萍,林燕萍,王立彥
(山東外事職業大學,山東 威海 264504)
魯繡是流行于山東地區的傳統刺繡工藝,也是中國“八大名繡”之一。依托于發達的齊魯絲織業,傳統魯繡得以起源和發展;而浸潤在齊魯文化之中,魯繡也帶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豐富的人文內涵?,F代魯繡是從傳統魯繡逐漸演變而來,在繼承傳統魯繡風格的基礎上,又吸收了歐洲刺繡藝術的精華所形成的,并擁有“抽、繡、編、鎖、勒、挑、補、雕”等技法[1]。2021年,魯繡被正式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近年來,國家對非遺保護工作日漸重視。2021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中指出:“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2]在新時代背景下,魯繡工藝的保護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魯繡仍逐漸顯露出對市場經濟失效性的一面,在發展過程中面臨多方面的問題。因此,如何有效傳承與發展魯繡,實現魯繡傳統藝術的再度輝煌,值得學者冷靜思考和深入探討。本研究通過文獻整理分析和實地考察,針對魯繡目前的發展現狀,從傳統魯繡的現代價值、現代魯繡所面臨的發展抉擇、現代魯繡的發展路徑和策略等方面進行論述,提出魯繡的文化保護、傳承、創新發展路徑和可行性策略。
魯繡是歷史文獻中記載最早的繡種,在商周時期,魯繡就有了一定規模[3],而后魯繡工藝既經歷了春秋戰國、秦漢、隋唐時期的繁榮興盛,也經歷了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因社會動蕩導致的發展受阻,最后經元、明、清,魯繡工藝達到全盛。在漫長的歷史積淀中,魯繡通過與蘇、粵、蜀、湘等其他繡種和歐洲刺繡藝術的交融,形成了粗獷淳樸、拙中寓秀的獨特風格。受歐洲抽紗工藝的影響,膠東地區的魯繡出現了威海滿工扣鎖、乳山扣眼、梭子花邊、棒槌花邊、手拿花邊等新品種,打開了國際市場[1]。威海市文登區作為現代魯繡的發展重心,多次獲得中國輕工業博覽會和世界博覽會金獎,亦享有“魯繡之鄉”的美譽。
傳統魯繡可分為宮廷繡和民間繡兩種。魯繡圖案題材廣泛,包羅萬象,文化底蘊豐富。魯繡圖案既包括自然生活中的花卉、樹木、昆蟲、鳥類、魚類,也包括社會生活中的神話傳說、戲曲故事以及文字、書法、文人書畫、幾何圖案等[4]。在色彩方面,傳統魯繡采用了強烈的對比色,色彩純度高、對比強烈,鮮明地體現出山東地區熱情醇厚、開朗奔放的民間藝術特色。同時,受儒家思想的影響,魯繡在色彩選擇上非常講究,喜用紅色,以藍綠為主,黃紫為輔,黑或藏藍為底,顏色和圖案與明清官服及其補子更為接近[5]。目前,魯繡主要有觀賞性刺繡與實用性刺繡兩大類。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2]。已經有兩千多年發展史的魯繡,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建設文化強國意義非凡。
第一,從人文精神和情感寄托角度分析,魯繡工藝不僅可以彰顯山東文化特色,還能反映齊魯大地的傳統文化發展。其源于山東民間,能代表齊魯地區傳統民俗文化的發展變革。因此,對魯繡進行保護與傳承,可以更好地繼承和發揚千年古國的文化積淀和人文精神,喚醒和強化中國傳統文化意識,樹立文化自信。
第二,從文化生態學角度分析,“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傳承與發展魯繡工藝,有利于延續區域文化創造的生命力,促進文化多元化發展,保留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使世界更加豐富與和諧。
第三,從設計發展理念角度分析,將中國傳統文化融于設計中,既可以讓紡織服裝行業煥發新活力,也可以為文創產業增添新素材。
魯繡的發展優勢如下:一是魯繡于2021年正式進入非遺行列,近期熱度高,有利于讓魯繡被更多人所熟知,也會引起更多專家學者的關注,對魯繡的保護、傳承和發展起到積極作用,同時也將為相關研究注入新的活力;二是魯繡凝聚著齊魯大地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文化價值和收藏價值。
魯繡當前發展所面臨的劣勢主要包括4個方面:一是通過問卷調查發現,目前大眾對魯繡的認知程度整體偏低,對魯繡產品和運用魯繡元素的品牌服飾的主觀需求不足;二是專業人才緊缺,缺乏能進行魯繡工藝研究的專業技術人員和技藝高超精湛的繡工隊伍。同時,通過調查走訪發現,目前在農村里從事魯繡加工的從業者年紀普遍在50歲以上,魯繡發展缺乏后繼力量;三是與蘇繡相比,魯繡產業鏈不完善、不成熟,缺乏電腦刻花、花線生產、裝裱等輔助性配套產業;四是魯繡種類較多,聚集地較為分散,不利于集中管理,生產者凝聚力較低。
當然,魯繡的發展也面臨新的機遇:一是國家政策利好魯繡行業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盵2]在此背景下,我國文化產業繁榮發展,面臨新的發展機遇。2022年7月,商務部等27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進對外文化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指出要強化人才支撐,加快培育一批數字文化產業貿易創新人才。在利好政策的指引下,魯繡行業所需人才也能得到較快培育;二是電商、短視頻平臺的逐漸成熟,直播帶貨等現代營銷手段的不斷豐富,極大地促進了魯繡產品的宣傳與銷售;三是部分魯繡從業者已經開始拓展新的魯繡應用領域,市場前景廣闊;四是鄉村振興背景下旅游紀念品的開發需求旺盛,亟需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藝產品。
魯繡所面臨的挑戰如下:一是替代品眾多,以蘇繡為代表的四大名繡歷史悠久,目前的影響力和市場占有率高,壟斷性優勢明顯,對魯繡的發展具有較大挑戰;二是現代工業的發展加速了紡織設備在魯繡繡品生產上的應用,生產出的魯繡產品量大、精美、價格低,但也容易生產出喪失魯繡人文內涵的劣質產品。因此,魯繡行業面臨傳統手繡與機繡、電腦繡如何協同發展的問題。
2021年5月,魯繡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為Ⅶ-129。同年11月,山東省博物館申報的魯繡(衣線繡、刺繡、絨繡、費縣手繡、蓬萊博繡、麻布絨繡)也入選山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魯繡的成功入選為魯繡的保護、傳承和發展帶來了新的曙光。經過對文登魯繡文化產業園、山東乳山工藝品有限公司、乳山佳美服裝有限公司和威海地區進行多方面的實地走訪調研,并借鑒鎮湖地區蘇繡產業的優秀經驗,筆者認為魯繡的傳承與發展工作應從多方面進行。
與蘇繡相比,魯繡被列入國家非遺行列較晚,目前其發展所面臨的困難也更多。鑒于蘇繡鎮湖生產基地的成功經驗,地方政府還應繼續加大扶持和保護力度。首先,政府應出臺多項資助、補助政策,滿足魯繡傳承人和從業者的基本生存條件,提高魯繡行業的從業待遇,打造良好的創作環境。其次,政府應加大對原創性魯繡作品的保護力度,采取多種措施激勵魯繡創新,激發魯繡的藝術生命力。開發設計繡品要投入較多精力和時間,而復制模仿和抄襲卻非常容易。因此,政府應宣傳和鼓勵魯繡從業者保護自身的知識產權,鼓勵魯繡手藝人對獨創性刺繡產品和創新性刺繡技法進行著作權登記和專利申請。再次,政府應運用法律、法規約束魯繡生產者和經銷商的產銷行為,保證魯繡的品質,維護魯繡在國內外多年贏得的好口碑。最后,政府應積極為魯繡從業者開展一系列知識產權培訓,營造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的良好氛圍,切實強化他們在知識產權方面的法律意識,最終實現讓魯繡從業者不僅能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的刺繡作品,還能樹立知識產權風險意識,不擅自使用他人的版權作品和專有技術而構成侵權的目標。同時,鑒于蘇繡版權許可交易平臺,政府也可積極搭建魯繡版權許可交易平臺,為魯繡從業者與美術家、攝影家的版權在線交易提供版權數據庫和電子交易平臺。
面對2021年剛列入國家非遺名錄的魯繡,相關企業和政府部門應趁著近期熱度未減,加大市場推廣和對外宣傳力度。目前,魯繡產品的宣傳手段主要包括展銷會、商鋪店面、企業網站等傳統促銷方式,在數字經濟背景下,缺少相適應的多元化促銷方式。因此,相關企業首先要重視市場宣傳,做好線上線下推廣工作。在線上宣傳方面,可以通過知名公眾號、微博、短視頻等渠道;在線上營銷方面,除了通過傳統的淘寶及其他購物網站,還可以通過短視頻營銷、直播帶貨等加大對線上營銷模式的開發力度,拓寬營銷渠道;在線下宣傳方面,應向蘇繡學習,積極參加國內外的展覽和賽事,或者通過與電視媒體合作、節目冠名的方式提高魯繡品牌在國內外的宣傳效果。同時,博物館和魯繡企業可以開展魯繡進校園、進社區等活動,或借助“好客山東”等知名文化品牌對魯繡進行宣傳。例如,作為山東著名老字號的“瑞蚨祥”在全國有多家分店,可以作為重要平臺展示盤扣及其他魯繡工藝。
另外,各企業應加強網站建設,保持網站信息及時更新。目前,各魯繡企業的網站普遍存在布局設計陳舊、信息和產品更新不及時等問題,例如有的公司網站新聞更新停滯在兩年前,而且與中文版相比,英文版的網頁展示內容老舊且過于簡單。在互聯網+大數據時代,這樣的網站所達到的宣傳效果非常局限。因此,各相關企業應加大在網站建設上的投入力度,組織專門人員進行設計和日常網站維護。
魯繡工藝的傳承和發展離不開人才,因此,魯繡傳承人的保護以及相關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首先,政府應加大對免費魯繡培訓基地的建設力度,同時配套出臺包就業、領補貼等優惠政策,吸引年輕人或者對刺繡工藝感興趣的婦女學習魯繡。其次,積極開展魯繡進高校活動,讓更多年輕人認識魯繡、加入魯繡。魯繡企業可通過開設魯繡專業或者與企業進行定向班人才培養等方式與職業院校合作,保證有足夠數量和質量的魯繡人才持續性輸出。再次,政府也可鼓勵幼兒園、小學、中學等將魯繡藝術引入課堂,讓學生們從小接觸魯繡工藝,感悟魯繡文化。最后,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政府可以通過將魯繡和其他鄉村旅游資源進行系統整合、綜合開發的方式,打造魯繡傳承保護示范村,提高農村就業率;此外,也可以設計以魯繡工藝為核心的旅游線路,吸引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前來領略飽含齊魯韻味的魯繡藝術。
變革和創新是魯繡生存和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首先,在魯繡應用領域上,應從傳統的工藝品、紡織品領域積極向服裝領域進行拓展。目前,國內傳統文化回歸,年輕人對漢服等傳統服飾興趣濃厚,不僅日常會穿漢服,婚禮時也更傾向于秀禾服、旗袍等。在國潮崛起的背景下,魯繡企業及設計師們應注重將魯繡工藝、魯繡元素與現代服飾文化相結合,設計不同系列、不同風格的服飾產品;在此基礎上,也可開通私人定制服務,滿足高層次消費水平人群的需求。其次,在魯繡題材選擇方面,除傳統題材外,還應根據流行趨勢、時政需求進行拓展,設計出符合各個年齡群體審美趣味的產品。再次,在魯繡設計思路上,可以通過開展比賽的方式,激發年輕設計師的創作靈感,如“魯繡杯”全國大學生家紡創意設計大賽的反響就很好。最后,魯繡也可以通過與其他知名品牌跨界聯動的方式與外界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提高品牌的知名度。
魯繡作為八大名繡之一,是齊魯大地流傳千年的優秀技藝。在文化強國和文旅融合的新時代背景下,魯繡仍然具有至關重要的現代價值。本研究在調研魯繡的發展現狀并進行SWOT分析后認為,現代魯繡的發展應搶抓機遇,并提出一系列保護、傳承和發展魯繡的可行性策略。當然,魯繡在未來的發展上還會遇到很多困難,也需要密切關注、持續研究。只有在政府、魯繡業界人士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魯繡才能鳳凰涅槃、浴火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