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大愛
(玉林市檢驗檢測研究院,廣西玉林 537000)
食品安全關乎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也關乎我國食品領域的健康發展。近年來,我國大力開展流通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流通環節食品市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凈化,有效保障了流通環節食品安全[1]。但從總體情況來看,食品安全問題依舊比較嚴峻,食品安全整治工作任重而道遠,流通環節中,“三無”食品依然存在,即存在無生產日期、無生產廠家、無相關生產標準等問題,有的食品生產商存在冒用商標、誤導或欺騙消費者行為。市場上有較多的偽劣食品,如變質食品、以次充好食品等,甚至有售賣有毒有害食品的行為,例如農藥殘留超標食品或者原料不達標食品等。這些問題對我國食品安全造成了很大威脅,因此加強流通環節食品抽樣檢查,是重要的食品安全保障措施,能夠及時發現并整改流通中的食品安全問題,維護食品流通秩序。對此,相關部門應圍繞流通環節食品安全加強相關工作,如健全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完善流通環節食品抽樣檢查程序等,從而提高食品安全抽樣檢測效果,以保障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促進我國食品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流通環節食品抽樣檢驗指的是食品安全監管部門根據相關法律法規,根據當地食品安全監管抽樣檢測任務和計劃開展的食品抽樣及檢驗工作。通常食品檢驗工作是由具有檢驗資質的組織或者機構開展,通過對轄區內流通環節食品的抽樣、質量檢驗、信息公布等程序,對檢驗不合格的生產者或者銷售者進行依法查處,及時向大眾公布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從而引導大眾健康消費,確保食品市場安全。食品抽樣檢驗主要程序包括食品抽樣、檢驗、復檢以及檢驗結果處理等內容,食品抽樣檢驗工作應該與案件的查辦、日常市場檢查等工作結合,才能充分發揮食品市場監督檢查的作用,從而促進整體食品安全監管水平的提高[2]。
食品抽樣檢驗主要程序包括食品抽樣、檢驗、復檢、檢驗結果后處理以及信息公布等內容。①食品抽樣。抽樣必須嚴格按照我國的食品抽樣檢驗相關規定和標準進行,需提前制定科學的抽樣檢驗計劃或方案,確定抽樣的數量和檢驗方式等,抽樣及檢驗過程要做好記錄,確保檢驗結果可追溯。②樣品檢驗。檢驗組織或機構需對樣品進行科學的檢驗及分析,確保食品抽樣檢驗結果準確。③樣品復檢。根據《食品安全抽樣檢驗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被抽樣單位收到檢驗結果后,如果對檢測結果有異議,可以在規定時間內提出復檢申請。④檢驗結果后處理。食品生產經營者在收到抽檢不合格結果后,需要對不合格食品及時進行下架封存,已銷售的食品需及時告知消費者并召回,積極配合相關部門進行科學處置。⑤信息公布。食品監管部門應在相關網站公布抽檢結果及檢后處置等信息,包含抽檢食品名稱、商標、規格、生產日期、批次和企業名稱等,信息發布前應進行科學的研判分析,并將這些信息記入生產經營信用檔案,提高食品質量安全。
食品是人類生存的關鍵,食品質量安全和人們生活滿意度緊密相關,不管任何時期,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都至關重要。食品抽樣檢驗是通過科學的抽樣方法,對抽檢的不同種類和數量的食品樣品進行科學檢驗,根據不同檢測標準,對檢驗結果進行分析。通過抽樣檢驗,不僅能檢測流通環節的食品是否滿足相關食品標準和要求,研判該批次食品的質量水平,及時發現問題并反饋到食品生產企業,促使生產企業根據檢驗結果和反饋問題分析不合格產品出現的原因,并對食品生產工藝進行優化,促進食品生產更加標準化、規范化,而且可以為開展食品質量風險研判提供數據支撐。通過對抽樣檢驗結果進行科學的分析和研判,能夠有效避免發生食品安全事故,流通環節涉及的食品種類和數量較多,一旦流入問題食品,將嚴重破壞食品市場秩序并增加了食品安全風險,因此加強流通環節食品安全抽樣檢驗,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及時發現問題食品,并按照相關法律法規進行查處等,有效保障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同時維護食品行業健康有序的發展環境。
從當前流通環節食品抽樣檢驗情況來看,存在資源投入不足問題。①食品檢驗檢測經費不足,該項經費主要依賴于上級主管部門撥款,缺乏專項食品抽樣檢測經費,導致流通環節食品抽樣覆蓋面小[3]。②很多地區食品抽樣檢驗儀器設備配備不足,食品檢驗檢測功能比較落后,不能滿足當前食品檢驗需求,出現很多樣品檢不了或者檢不準等問題,嚴重影響了流通環節食品抽樣檢驗工作的開展。
我國居民消費水平越來越高,為滿足大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我國食品市場食品種類也越來越多。近年來食品行業市場規模不斷增長,在食品行業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流通環節食品監管難度不斷增加,加之流通環節食品抽樣和檢驗工作比較繁雜,當前我國食品流通環節檢驗工作量已經嚴重超標,食品抽樣及檢驗人員均面臨著巨大的工作壓力,當前流通環節食品抽樣檢驗工作難以應付當前的食品市場。總而言之,我國流通環節食品抽樣檢驗隊伍建設工作與當前食品發展速度存在嚴重不匹配,工作人員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均有待提高。
規范的食品抽樣與檢驗程序是保證食品檢驗和監管更加有效的前提條件。然而,從當前我國食品抽樣檢驗過程和結果來看,我國食品抽樣檢驗程序存在抽樣不科學、記錄不完善等問題,部分工作人員開展食品抽樣和記錄時比較隨意,導致很多問題食品很難被抽到,留下了監管漏洞。此外,檢驗結果與檢驗人員技術水平和責任心緊密相關,為了完成大量的檢驗任務,檢驗人員往往不再進行二次檢驗,在數據誤差較大的情況下嚴重影響檢測結果。程序不規范還體現在檢驗結果的處理方面,檢驗結果不能及時進行反饋,導致檢驗處理工作比較滯后,如果問題食品不能及時進行處理,食品安全問題發生的概率將大大增加,嚴重影響到人們的生命健康安全。
食品檢驗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途徑,也是促進產業發展、食品升級乃至食品行業領域健康發展的技術支撐。近年來我國加大了對食品安全領域的監管工作,通過不斷完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和食品安全監管措施,初步形成了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各個地區通過加強各自領域的食品監管,打擊了一大批非法添加食品添加劑等行為,消除了較大的食品安全隱患[4]。然而,部分食品安全相關部門人員缺乏對食品抽樣檢驗工作重要性的認識,認為食品抽樣檢驗工作投入大產出小,導致部分食品監管工作流于形式。此外,涉及食品監管的部門往往各自為戰,沒有形成良好的食品監管合力,例如食品抽樣檢驗信息未進行共享,溝通協調和配合度不夠,食品抽樣檢驗工作存在重復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流通環節食品抽樣檢測的工作效率和質量。
因流通環節食品種類較多,為了提高食品抽樣檢驗的質量,應增加食品抽樣檢驗專項工作經費,增加抽樣和檢驗樣本,提高流通環節食品抽樣檢驗覆蓋面,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食品檢驗檢測相關部門應投入充足的資金,增加檢驗儀器設備和專業檢測人員等,彌補檢驗設備和儀器缺口,從而為流通環節食品抽樣檢驗工作提供堅實的物資保障。
食品抽樣檢驗工作對專業技術水平要求較高,食品相關部門應重視抽樣檢驗隊伍建設工作,為流通環節食品抽樣檢驗引入充足的抽樣檢驗人員,才能充分發揮先進檢驗設備和檢驗技術方法的優勢和作用,整體提高流通環節抽樣檢驗工作質量和效率。同時,應加強食品工作者的理論和技能培訓,讓檢驗人員熟練掌握相關檢測設備和儀器的使用方法,減少檢驗過程中的操作誤差,通過加強理論學習與技能培訓,綜合提高檢驗工作者的綜合素養及責任意識。此外,應完善檢驗工作者的福利政策與待遇,例如食品檢驗過程中檢驗工作者常常接觸放射性物質或者有毒化學品等,相關單位要嚴格落實檢驗人員有毒有害津貼補貼政策,從而充分調動檢驗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提高檢驗工作者的歸屬感。
我國流通食品抽樣檢測程序不夠規范化,例如流通環節食品抽樣檢驗存在盲區等,導致很多危險食品流入市場,造成了食品安全問題。為有效解決這一問題,相關食品監管部門應積極采取措施,健全完善流通環節食品抽樣檢驗制度,將食品抽樣檢測環節程序規范化。此外,各個地區應結合實際,健全食品抽樣檢測相關法律法規,明確流通食品檢抽樣檢驗方法、檢驗標準、抽樣檢驗程序等內容,確保食品抽樣、初檢、復檢、后處理等各個環節均按照相關標準和規范開展[5]。在開展食品抽樣過程中,科學抽樣是決定檢測結果及開展食品監管的基礎,相關人員應制定科學的抽樣方案和計劃,確定好抽樣的數量、種類和抽樣方法,為后續檢驗提供樣品保障。而在食品初檢以后,檢驗者需要對檢驗結果進行分析并提供檢驗報告,如存在檢測誤差等,應及時開展二次檢測,提高檢測的準確性。檢驗機構應及時通知相關部門,讓監管部門及時對生產企業或者市場進行必要的監管,及時對問題食品進行下架處理等,從而確保檢驗結果得到及時有效的參考,確保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堅決遏制危險食品流入市場。
①強化流通環節食品風險管控及重點食品領域專項整治,開展老百姓“菜籃子”安全保障專項行動,對集中交易市場及大型超市等加強食品抽樣和檢測工作,嚴厲查處出現的售賣過期變質食品、“三無”食品、濫用添加劑等違法行為,確保流通環節食品安全風險得到有效管控。②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協調聯動,在重點領域定期開展食品專項整治行動,加大流通環節食品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逐步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為流通環節食品安全保駕護航。
流通環節食品檢驗是一項比較重要且復雜的工作,由于食品市場食品種類多、基數大,增加了食品監管的難度。食品安全與人們生命財產安全密切相關,相關食品市場監管單位應給予足夠重視,應大力爭取食品抽樣檢驗項目資金支持,增加食品抽樣檢驗相關設備,提高抽樣和檢驗人員的綜合素質,健全和規范食品抽樣檢測程序,不斷提高檢驗效率和準確度,并不斷加強監管,從而讓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落到實處,保障食品的質量安全,為我國食品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