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楠,于 洋,王玉冰,宋 燁,張 超
(吉林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吉林長春 130000)
食品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根本,食品安全問題一直都是人們所關注的重點。食品安全事件的頻頻發生,會對人們的健康造成威脅,還會對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性造成嚴重影響。所以加強對食品質量的檢測是非常重要的。其中,食品理化檢驗作為確保食品安全的一種有效方式,更需要確保檢測流程的合規性、科學性,避免受到人為、環境、設備等因素的影響而對檢測結果造成不必要的影響[1]。因此,我國需要不斷提升檢測人員的專業素養,加強質量管理,保證檢測操作的規范化,降低誤差幾率,以此保障食品安全。
近幾年,隨著國內毒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的爆發,有關部門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視度有了很大的提升,在食品安全管理條例和法律法規上也有了很大的完善和進一步落實。但是,現如今關于食品檢驗實驗室方面的管理工作依然有所欠缺,特別是細節管理內容上,有很多地方沒有做到位。一些食品檢驗實驗室管理人員的專業素養不足,在技術標準和工作流程方面的制定沒有結合國家相關規章制度,沒有做到規范化、科學化管理,因此容易增加食品安全隱患,在遇到問題時也難以進行有效處理。另外,食品質量管理體系不夠完善,無法達到預期的管理效果,造成了很多食品檢驗實驗室一味地模仿,沒有真正與自身實驗室實際狀況進行統一結合,更難以構建符合自身發展的質量管理體系,最終使得食品質量管理條例流于表面形式,無法充分發揮其指導作用,對食品理化檢驗檢測準確性造成了一定的影響[2]。
實驗室中的各種儀器設備和有關試劑在食品理化檢測中發揮著關鍵作用,這些硬件基礎對檢測結果有著直接影響,加之儀器、試劑較多,用法用量會存在一定差異,因此對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有人員對儀器和試劑的用法用量掌握不準確,在實際檢測時出現了差錯,便會對檢驗結果造成嚴重影響。例如,在部分實驗中經常會用到的萘胺鹽酸鹽溶劑,其對儲存環境有一定要求,必須在通風環境好且陰涼的地方進行存儲,避免陽光照射或受潮,否則會影響其有效性[3]。工作人員在使用中如果發現該試劑顏色發生變化,則表示該試劑已失效,是無法使用的,必須重新配制才能保證實驗準確性。目前隨著檢驗技術的不斷進步,很多檢測儀器的精準度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檢測準確性,然而在實際檢測時,如果工作人員沒有提前校準好儀器設備的精密度,也會對食品理化檢測的最終結果造成影響。
食品理化檢測工作較為復雜,且檢驗人員的工作量較大,需要人員具備一定的責任心、專業的理論知識、熟練的實操技能才能更好地勝任這份工作,因此檢測人員專業素養的提升對于保障食品檢測準確性而言,有著非常關鍵的影響。在檢測中需確保各項操作的合理化、規范化,否則會使最終的實驗結果出現一定偏差。①在實際工作中,由于檢測管理人員責任意識淡薄,在管理上存在疏忽,就難以及時發現檢驗人員違規操作的問題,無法對其錯誤行為進行及時糾正,進而會對檢測結果造成不利影響。②如果檢測人員自身專業素養不足,不熟悉操作流程,沒有規范化進行操作,就會直接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最終導致誤差的出現。如果檢測人員實操技能不過關,對于先進的檢測技術沒有及時了解和掌握,還會導致檢測工作難以正常開展[4]。
樣品的搜集、運輸及存儲等流程也會影響到食品理化檢驗檢測的結果,如果采集人員對采集工作的重視度不足,缺乏一定的責任感,沒有嚴格按照相關工作規定進行規范化采集,出現違規操作,就會增加樣本污染概率[5]。此外,樣品的存儲環境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因為對于不同食品而言,其采集和存儲環境也是不一樣的,只有保證采集和存儲的合規操作,才能保證檢測工作的順利開展。如果工作人員沒有對樣品存儲環節進行合理把控,使得存儲環境被污染,就需要放棄該樣本,且需進行重復采集工作。這樣會降低工作效率,浪費更多的人力和時間。
檢測室內的溫濕度環境也會對檢測儀器的使用造成影響,因此在開展檢測工作時要對溫濕度進行合理把控,并綜合評估整體環境,待無誤后再進行檢測。只有將風險因素降到最低,才能最大化保證檢測結果準確性的提升。
實驗室需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對食品質量管理體系進行不斷完善,以保證質量管理體系符合自身發展需求,同時確保其在實際檢驗工作中能進行有效落實,以此最大限度發揮食品質量管理體系的真正作用。①實驗室管理人員需要結合內部情況構建合理的質量管理體系,制定規范化的質量管理流程,確保樣本搜集、運輸、存儲以及檢驗等各環節人員的合規操作。②需要加強質量管理監督。可成立監督小組,對各環節人員的工作進行不定期檢查。可建立崗位責任制,具體落實到個人,以強化員工的責任意識。一旦發現有人員存在違規操作問題要立即予以糾正,并通過合理的懲戒予以警示。對于表現突出的優秀員工可予以一定獎勵,以此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③可通過人才激勵機制,不斷提升員工的專業素養。實驗室可通過提升薪資待遇,吸引更多優秀人才的加入,豐富自己的人才隊伍;對于已有的工作人員,可加大專業培訓力度。通過定期組織與開展專業培訓,不斷提升人員專業理論知識和對先進技術的實際應用能力,使其能熟練掌握實驗操作流程,進而提升食品檢驗工作的效率和質量。不斷強化檢驗人員的責任意識,使其增進對食品檢驗重要性的認識,在工作中能恪盡職守,嚴謹負責,降低檢驗出錯率,以此提升食品理化檢驗檢測的準確性。
實驗室儀器設備使用準確率的提升,可促進檢測準確率的提高。由于檢測時對實驗儀器、試劑等的要求較高,實驗室要確保其類型和實際性能符合食品理化檢測的真正需要,以此將檢測誤差率降到最低。同時,這些儀器設備需安排專一人員進行有效管理,在使用和歸還時做到專冊登記,確保人員在使用過程中的操作合理化、規范化,以防操作失誤造成損壞[6]。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食品,其特點是有差異的,所以對檢測設備和儀器的使用要求也不同,而這些儀器設備的使用情況和檢測結果有著直接的聯系。因此,在設備使用之前,一定要做好核對校準工作,以此保障設備的正常使用。而在應用設備進行檢測期間,不同試劑和食品可能會出現一定的化學反應,所以要對食品檢測進行合理分析后再開展工作。此外,食品檢測期間對試劑的要求也是比較高的。試劑不同其儲存方式也有所不同,要按照試劑儲存要求進行干燥處理或防潮處理,保證試劑的有效性。針對部分穩定性不強的試劑,要進行定期檢查,配制后立即使用,防止影響檢測結果。另外,相關人員不僅要對試劑進行合理保管,還要確保應用時試劑在保質期范圍內。因此,相關人員要注意試劑的保質期,在出庫時可讓倉庫管理者、實驗人員確認并簽字后再使用,并定期予以察看,以此確保試劑的合格性。對于過期的試劑要及時進行合規處理,防止檢測時誤用,影響檢測準確性。
實驗室可通過平行實驗方式來減少誤差,即在食品檢測時,加大平行實驗次數,以此將誤差率降至最低。例如,工作人員在開展食品檢測的過程中,若平行實驗的兩組數據存在很大的差距,已經遠遠超出預期范圍,可將平行實驗次數加大2 次或3 次,繼而科學判斷出實驗數據結果的真實度,進而最大限度減低誤差對食品理化檢測準確率的影響,最大程度地保證食品安全[7]。
實驗系統誤差的消除可從以下6 點來著手。①通過一組空白實驗獲取空白實驗數據,且降低背景誤差。②嚴格依據食品檢驗周期來開展食品檢測工作,當發現檢測設備無法正常運轉時,可靈活調整檢驗時間及周期,以此最大限度保證檢測數據的準確度和真實度。③準確測量并定期校準檢驗工作需要的容器尺寸大小及容量,以保障其符合標準。④嚴格依據相關標準來科學配制試劑比例,配制完畢后要予以標記,以此保證試劑的精準度,且為今后使用提供便利。⑤食品理化檢測工作可在不同空間內開展,且分析后對獲取的不同數據進行對比,以此促進實驗結果準確率的提高。⑥實際計算過程中要嚴格保證數字的真實性和有效性,以此降低系統誤差對食品檢測的影響[8]。
食品檢測時,檢測人員要先綜合分析食品容量,將溫濕度等檢測環境控制在合理范圍再開展接下來的工作。例如,在葡萄酒濃度檢測時,借助容量瓶可有效獲取殘留物質和餾出物質,在同一溫度條件下定容,可最大限度地保障檢測的準確性。
綜上所述,食品安全問題關乎著人們的健康、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因此,管理人員對食品理化檢測工作要予以高度重視,完善符合自身實際的食品質量管理體系,保證檢測工作的有序進行。通過加強專業培訓,不斷強化檢測人員責任意識,從樣本搜集、存儲到實際檢測,每一個環節都要保證規范化操作。同時要不斷提升檢測人員的實操技能,降低誤差對檢測結果的影響,以此切實保證食品安全,保障人們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