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妍
(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無錫 214153)
1.國家的政策支持。近年來,國家出臺了和落實了很多有關于跨境電商和產業集群相關的政策,例如2015年印發《關于加大力度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關于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的指導意見》《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和2019年印發《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等文件中,均在不同程度上支持跨境的發展。2007年11月,國家發改委《關于印發促進產業集群發展的若干意見的通知》、2015年7月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進一步促進產業集群發展的指導意見》推動了產業集群轉型升級,進一步促進產業集群發展。為促進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和產業集群健康快速發展,2017年國家相繼出臺《關于促進開發區改革和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縣域創新驅動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促進分享經濟發展的指導性意見》等文件。可見,我國政府對跨境電商和產業集群的發展給予大力支持。在技術政策方面,2016年9月江蘇省政府發布《江蘇省大數據發展行動計劃》,2018年6月江蘇省大數據發展辦和省經信委發布《江蘇省強化大數據引領推動融合發展專項行動計劃》,進一步加快大數據與經濟社會發展的交匯融合,深化大數據促進實體經濟發展作用。這些政策為產業集群跨境電商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
2.地方政府的積極響應。為了加快產業集群跨境電商的發展,江蘇省出臺多個文件,旨在加速跨境電商的發展。如2018年6月,江蘇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的指導意見》旨在加快培育競爭力強的先進制造業集群,為江蘇省跨境電商和產業集群的協同發展奠定了基礎。2019年8月,根據《江蘇省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行動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推動蘇州、南京、無錫等地的跨境發展。2021年1月,江蘇省政府辦公廳又 印發了《關于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推進全省平臺經濟的發展。
1.我國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據網經社報道,2020年中國跨境電商市場規模達12.5萬億元,同比增長19.04%;2020年中國跨境電商出口占比達到77.6%,進口比例22.4%。跨境電商模式結構上,2020年跨境電商B2B,B2C交易分別占比77.3%、22.7%。B端線上銷售與采購客戶群正飛速發展,許多B端商家從線下轉到線上銷售,滿足不同買家不同的采購需求,這樣推動了B2B電商平臺上游供應商與下游用戶規模的大量增長。
2.江蘇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據海關統計,2019年,江蘇跨境電商產業發展迅猛。江蘇省跨境電商進出口2.7億美元,同比增長4.2倍。疫情發生以來,在線下貿易受阻的情況下,跨境電商成為一枝獨秀的外貿出口“新引擎”,對江蘇外貿穩存量、擴增量、提質量、保市場主體等發揮了重要的拉動作用。2020年,江蘇跨境電商B2C(納入海關監管)進出口66.5億元,同比(下同)增長2.5倍,其中出口63.4億元,增長2.5倍;進口3.1億元,增長1.9倍;跨境電商B2B出口46.1億元,為江蘇“穩外貿”發揮了重要作用。
1.江蘇發展跨境電商基礎良好。截至2020年,江蘇共有10個國家級的跨境實驗區,由此推動江蘇貿易高質量發展。江蘇加快建設培育跨境電商產業園,集聚經營主體,開展孵化培育,在服務、應用、物流、倉儲和境外營銷服務等方面打造完善跨境電商產業鏈。目前,在南京、蘇州等10個綜試區共設立78家產業園和孵化基地,產業集聚發展態勢明顯。加快海外倉建設,累計認定21家省級公共海外倉,運營總面積達30萬平方米,服務企業超兩千家。目前全省各類海外倉超200家,覆蓋40多個國家和地區,合計超過150萬平方米。
2.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需要。2016年,江蘇省人民政府印發《關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意見》,以推動江蘇經濟持續健康發展。2020年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4.5%,其中采礦業產能利用率為75.0%,同下降0.1個百分點;制造業產能利用率為78.4%,同比上升0.4個百分點。為了緩解產能過剩的問題,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們必須借助跨境電商發展產業集群,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
要加大政策支持。江蘇省加大政策宣導,出臺修訂完善跨境電商政策《關于加快推進商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升企業電子商務發展應用水平,帶動物流快遞業發展,降低了企業成本。海關、稅務、工商等部門聯合起來,努力走通9810、9610,促進我省跨境電商合規化發展。同時,政府大力引導跨境電商服務企業與產業集群內企業的合作。支持基礎良好的產業集群自建跨境電商平臺,如借助“毛衫匯”平臺洪合毛衫眾創市場為1000多家商家提供線上服務,3.6萬余款毛衫單品上架毛衫匯平臺,同時通過新零售渠道如抖音、快手等促成交易額超10億元。
首先,鼓勵有實力的高校開設跨境電商專業。高校應做好市場調研,充分了解行業企業的人才需求。與行業、跨境企業骨干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和計劃,校企共同開發教材,共同商討教學內容,建設免費的精品開放課程和實踐教學基地。形成“線上+線下+孵化”的實訓體系,鼓勵高校與跨境企業建立現代學徒制的辦學模式,培養人才滿足跨境企業日新月異的需求。其次,鼓勵跨境電商企業與地方高校、高職院校及培訓機構等合作,共創跨境電商人才培訓基地。2020年8月,由無錫4家行業協會、16家高校、10家跨境電商龍頭企業組成跨電商人才培養產教聯盟,是無錫市組建的首個新型產教聯盟,也是江蘇省首個跨境電商產教聯盟,旨在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努力拓寬大學生就創業渠道,共同為跨境電商產業發展助力。
品牌有助于在數字貿易,龍頭品牌企業要利用大數據分析消費者的現有消費行為和預測未來消費方向。要靈活運用品牌推廣策略:因各平臺規則、流程及實用性不一樣,中小企業因根據產品的特質、品牌、產品類目特點選擇合適的平臺運營。龍頭企業可以自建平臺進行品牌推廣,帶動中小企業走品牌化道路。跨境電商產業集群品牌國際化需要集群內各個企業相互協作,資源共享,信息共享。如江蘇弘業、無錫擇尚、常州柚米等老牌企業從傳統外貿商轉型為線上外貿商,而常州豪凌(E-go bike)、無錫紅豆、無錫王源等通過線上渠道成功進入國外市場。
立足江蘇產業集群、開放平臺等優勢,持續推動“出口基地線上拓展”;激勵有實力的企業建立跨境電商平臺,搭建江蘇跨境電商產業集群聯盟,推進產業鏈緊密合作,發揮企業的各自競爭優勢。一是加強與阿里巴巴、速賣通、亞馬孫、Ebay等國內外知名第三方平臺和跨境服務商的緊密合作,加強對產業集群內的企業開展跨境電商相關業務的培訓,促進企業間融合。包括企業與跨境電商平臺、境外企業的合作,促進互聯互通、資源共享、數據互通、業務融合。如2021年5月,亞馬孫全球開店與江蘇省商務廳簽署合作備忘錄,其目的旨在鼓勵并支持江蘇省優勢產業帶中的優質企業和重點外貿企業,通過亞馬孫全球開店向出口跨境電商轉型。共同打造和完善江蘇省出口跨境電商產業服務集群,吸引優質跨境電商服務機構落戶江蘇,旨在推動跨境電商行業生態發展。全方位開展跨境電商知識培訓,提升江蘇企業對出口跨境電商行業的認識和運營水平,幫助他們應對轉型過程中的挑戰。通過深入合作,攜手推動江蘇省傳統外貿企業的轉型與升級。二是進一步完善跨境電子商務綜合公共服務平臺功能。主要設立了“跨e通”一站式陽光化收匯服務、海外數字營銷、外貿出口獨立站建站服務和營運管家咨詢服務四個服務系統,開展跨境電商服務,幫助企業拓展銷售渠道、掌握市場定價權、打造海外品牌形象。
完善的保障體系能夠加快跨境電商產業集群的發展。首先在物流方面,海外倉是打通跨境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關鍵,近年來逐漸成為跨境電商競爭的焦點。為此,政府主導建立公共海外倉。如江蘇省成立公共海外倉服務聯盟,整合聯盟內海外倉資源,服務跨境電商企業全球化發展。其次,做強做大中歐班列。強化鐵路、港口、海關、檢驗檢疫、稅務及貨代、運輸企業的政企大數據共享平臺建設。在金融方面,融資難是制約跨境電商產業集群發展的瓶頸。但中小企業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信用不健全,財務體系不完整等影響了發展,應不斷完善和創新金融市場。在信用體系方面,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與不完善的信用體系之間的不匹配,造成網絡虛假、欺詐、價格虛高、運輸糾紛退換貨難、刷單炒信等問題,影響消費者平臺購物體驗。因此,2021年2月1日國家發布了《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商家信用評價規范》國家標準,主要規定了跨境電子商務企業信用評價要素和指標、評價流程和信用檔案管理。該標準適用于跨境電子商務商家的信用評價,解決賣家與買家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再次,完善客戶的信用評價機制。由專業的第三方信用評級機構利用大數據建立買家的信用評級體系,產業集群內實現客戶信用評級信息資源共享,共同開發信用產品和服務,創造良好的平臺信用環境。